有這麼一件事情,一旦開始了,就根本停不下來了。
因為實在是太太太爽了!
那就是
那種極致的快感,有了第一次就會想有無數次。
不好意思,放錯圖了,其實說的是它
掏耳朵!
那種觸電般的快感,雖然比不上性生活,但也是相當舒服了。
尤其是從耳朵中弄出一大坨耳屎時,還會有滿滿的成就感。
所以,很多人隔三差五就會去掏一掏耳朵,用的工具也是五花八門,有用耳棒的,有用棉簽的,還有用發卡的......
如果你也經常這樣掏,勸你一句:趕緊住手!
因為掏耳朵雖然舒服,但卻「暗藏殺機」。
澳大利亞一名叫 Jasmine 的37歲女子,就因為用棉簽掏耳朵,導致顱內感染,差點丟了性命。
據澳大利亞《生活》雜誌報道,37歲的Jasmine 一直都有用棉簽清潔耳朵的習慣。
一天,她習慣性用棉簽清潔耳朵,事後卻突然感到耳內一陣沉悶的疼痛,甚至聽不到她2個兒子的聲音。
隨即,她立馬前往醫院進行檢查,被初步診斷為耳內感染。
圖源/網絡
醫生給她開了抗生素,然而服用後情況並沒有好轉。
於是她再次去了醫院,醫生給她做了一個CT,結果顯示:她不僅被細菌感染,細菌還「吞噬」了她耳後的頭骨,出現了可怕的顱內感染。
圖源/網絡
醫生表示必須立馬做手術,否則就會有生命危險!
最終,經過5個小時的手術,醫生成功給她切除了感染的組織,重建了耳道。
手術過程中,醫生在她耳道內發現了許多棉絮,並出現了潰爛,耳朵後面的頭骨已經薄如紙。
儘管手術清除了感染,但Jasmine的聽力已經遭到了永久性損壞。
而這不是個例,因為掏耳朵引發的不良後果,比比皆是。
所以,沒事真的不要瞎掏耳朵,耳屎其實對耳朵有保護作用的!
很多人因為耳屎帶有一個「屎」字,就將其與大便等同起來——
於是,雙手總是不受控制似的,隔三岔五地就給耳朵「搞搞衛生」,認為掏掏更健康。
但對於耳朵來說,耳屎其實是耳朵的保護傘,一直在默默無聞地守護耳朵健康,比如:
1. 耳屎富含油脂,在耳道皮膚表面形成一層酸性膜,賦予外耳道抵抗細菌、病毒侵害的作用。
2. 耳屎所含的油脂能滋潤外耳道皮膚上的細毛,這些茸茸的細毛和富有黏性的耳屎,能阻擋由外界吹進來的塵埃顆粒,擋住昆蟲進入外耳道。
另外,耳朵不小心進水時,耳屎還可以阻擋髒水的侵入,並防止可能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外耳道炎、中耳炎的發生。
3. 耳屎使外耳道空腔稍稍變窄,對傳入的聲波能起到過濾和緩衝的作用,使鼓膜不致被強聲所震傷。
此外,富含油脂的耵聹能使外耳道保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保證耳道深處的鼓膜不致變干,從而使鼓膜處於最佳運動狀態。
正常情況下,我們並不需專門掏耳。
因為耳道本來就有天然的自凈功能,大部分人的耳屎能夠自行排出。
一般堆積的耳垢會隨著下頜運動,比如說話、吃飯、打呵欠等,會被緩慢推送至耳道外緣,然後自然掉落。
頻繁掏耳朵,將帶來很多健康隱患:
所以,別手賤,不要有事兒沒事就去掏耳朵,耳朵並不需要你那麼「愛乾淨」。
特別是孩子,更不要去掏他們的耳朵。
因為小孩子外耳道的皮膚嬌嫩,不易操作,用棉簽或牙籤去掏易致外耳道的皮膚受損引起炎症。
更有甚者可損傷鼓膜,使聽力下降。
如果想清潔耳朵,可以用濕毛巾簡單地給孩子擦擦外耳就可以了。
可能會有人問了:
有時候耳朵癢,感覺耳屎很多,影響聽力了,那該怎麼辦?
這時候就應該去醫院耳鼻喉科就診,找專業醫生幫你取出來。
如果自行掏可能將耳垢越推越深,甚至誤傷鼓膜和耳道。
醫院有專門的清理耳屎的設備,以及潤滑軟化的材料,可以輕而易舉地幫你掏出耳屎,避免自己掏時不慎損傷外耳道或耳膜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