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拒絕和中國合作,虧損400億,如今主動在華建廠,包辦生產線

2024-10-16   90後情感小作家

你聽說過羅羅公司嗎?

不是那個做豪車的勞斯萊斯,而是另一個專門造飛機發動機的羅羅。

這家公司曾經狂妄到說"寧願破產也不和中國合作",可最近卻主動提出要在中國建廠,還承諾要把生產線搬過來。

這是怎麼回事?

說起羅羅公司的故事,得從一百多年前說起。

1904年,亨利·羅伊斯和查爾斯·羅爾斯這兩位英國紳士一拍即合,創立了羅爾斯·羅伊斯公司。

一開始,他們主打的是豪華轎車,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可誰能想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徹底改變了這家公司的命運。

戰爭年代,飛機成了決定勝負的關鍵武器。

羅羅公司嗅到了商機,開始涉足航空發動機領域。

他們研發的"鷹"式發動機一炮而紅,成了英國皇家空軍的心頭好。

就這樣,羅羅公司搖身一變,從造車老闆變成了航空巨頭。

二戰期間,羅羅公司更是大展身手。

他們的"灰背隼"發動機成了英國空軍的制勝法寶,幫助英國在空戰中力挽狂瀾。

戰後,羅羅公司乘勝追擊,繼續在航空領域深耕細作。

他們研發的RB211發動機堪稱技術革命,是世界上第一款三轉子渦輪發動機。

隨著時間推移,羅羅公司在航空發動機領域的地位越來越穩固。

他們和美國的通用電氣、普拉特·惠特尼並稱為行業三巨頭,成為全球第二大軍用和民用發動機製造商。

只要你坐過飛機,就很可能體驗過羅羅公司的"傑作"。

說起羅羅公司和中國的淵源,還真是一段跌宕起伏的歷史。

上世紀60、70年代,中國的航空工業正處於起步階段,急需先進技術。

羅羅公司看準時機,向中國轉讓了達特和斯貝MK202發動機技術。

這些技術對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堪稱是雪中送炭。

可是好景不長。

隨著中國航空工業的快速發展,形勢開始發生變化。

2005年,中國主動向羅羅公司示好,希望建立更深入的合作關係。

誰知道,羅羅公司卻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不僅拒絕合作,還放出狂言:"寧願破產也不與中國合作。

"這番言論可把中國同行們給得罪狠了。

從那以後,中國航空業選擇了自力更生的道路。

經過多年努力,中國成功研製出國產大推力渦扇發動機,還有了自己的大飛機。

與此同時,中國航空市場蓬勃發展,一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航空市場。

羅羅公司卻因為之前的傲慢錯失了這個大好機會。

他們眼睜睜看著中國市場被競爭對手瓜分,自己卻無緣分一杯羹。

這下可把羅羅公司給後悔壞了。

2020年,新冠疫情如同一記重拳,狠狠地打擊了全球航空業。

各國紛紛關閉邊境,航班大量取消,航空公司叫苦連天。

作為航空發動機供應商,羅羅公司自然難逃厄運。

數據顯示,僅2020年上半年,羅羅公司就虧損了54億英鎊,這可是他們百年歷史上最慘痛的損失。

為了自救,公司不得不採取緊急措施,全球範圍內裁減了9000名員工,占總人數的17%。

曾經不可一世的航空巨頭,如今竟瀕臨破產邊緣。

然而,禍不單行。

就在羅羅公司苦苦掙扎之際,美國政府突然以"安全問題"為由對其進行調查。

這一調查讓多家航空公司對羅羅公司失去信心,紛紛中止了合作。

本就岌岌可危的羅羅公司,這下更是雪上加霜。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航空市場卻率先復甦。

得益於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中國國內航線很快恢復了正常運營。

航空公司重新活躍起來,對新飛機的需求也隨之增長。

這時候,羅羅公司才意識到,他們當年是多麼愚蠢地錯過了中國市場。

時間來到2024年,羅羅公司的態度發生了180度大轉彎。

他們不僅主動提出要在中國建廠,還承諾要把生產線搬到中國來。

這和當年"寧願破產也不和中國合作"的狂言簡直判若兩人。

究竟是什麼讓羅羅公司態度轉變如此之大?答案其實很簡單:市場。

據預測,未來20年內,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飛機發動機需求市場。

中國航空業預計將需要數千架新飛機,這意味著巨大的商機。

對於曾經錯失良機的羅羅公司來說,這無疑是一個重新進入中國市場的絕佳機會。

此外,中俄合作的CR929遠程寬體客機項目也讓羅羅公司垂涎三尺。

如果能贏得這個項目的發動機訂單,對於急需回血的羅羅公司來說將是一個重大利好。

但是,羅羅公司的這一舉動也引發了不少爭議。

有人認為,這是全球化趨勢下的必然選擇,有利於促進技術交流和行業發展。

也有人擔心,這可能會影響中國自主研發的進程,甚至威脅到國家安全。

對此,中國航空業內人士表示,我們歡迎國際合作,但前提是平等互利。

中國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只能仰人鼻息的市場了。

我們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有自己的發展戰略。

任何想進入中國市場的外國企業,都需要尊重中國的規則,為中國的發展做出實質性貢獻。

回顧羅羅公司的這段歷史,不禁讓人感嘆世事無常。

曾經的航空巨頭,如今不得不向曾經被他們輕視的市場低頭。

這不僅僅是一家公司的沉浮,更折射出全球經濟格局的變遷和中國力量的崛起。

對於中國航空業來說,羅羅公司的"回頭"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如何在開放合作中保持自主創新的勢頭,如何在激烈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這些都是需要深思的問題。

最後,不知道大家對這個話題有什麼看法?羅羅公司的態度轉變是真心實意還是無奈之舉?中國航空業應該如何應對國際巨頭的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