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尚珺瞞家人復讀7年,考625分入政法大學,贏了高考卻敗給生活

2022-03-12     安慶大同

原標題:唐尚珺瞞家人復讀7年,考625分入政法大學,贏了高考卻敗給生活

科舉是我國古代最為重要的人才選拔形式,每個朝代都有大量的文人寒窗苦讀,他們讀書多年只為科舉考試改變自己的命運,而金榜題名則是每個書生的夢想。正如詩中寫道「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不同的人才選拔制度,當代雖然沒了科舉制度,但高考更加公平、公開,每個人都能夠報名參加,這也是大部分人改變命運的最好機會。正因如此,許多人高考失利之後都會選擇復讀,再給自己一次拼搏的機會。有一位名叫唐尚珺的考生,他瞞著家人獨自復讀七年時間,還以625分的成績考入政法大學,但他卻贏了高考輸了人生。

唐尚珺生於我國廣西的一個普通農村家庭,他出生的時候家裡就已經有三個姐姐和一個哥哥,而家庭條件很差,這就導致唐尚珺的童年生活十分貧困。彼時我國的教育已經開始成熟,唐尚珺從小就深知學習的重要性,明白只有這樣才能脫離貧窮,於是從小就努力學習,希望能夠考上中科大,成為一名真正的科學家。

可惜農村地區學校的教育條件很差,再加上唐尚珺本身學習方法存在一些問題,第一次高考時他的成績都沒有超過三本線,對於他本人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彼時唐尚珺的父母希望他能夠前往專科院校,在那裡學習一門技術,幫助家裡減輕負擔。可從小聽話的唐尚珺這次選擇遵從自己的內心,他違背了父母的安排,悄悄從技校里退學,隨後回到高中進行復讀。

經過一年的準備之後,唐尚珺改善了自己的學習方法,成績也有了明顯提升,超過三本線,可這樣的分數距離中科大仍然十分遙遠,無奈之下唐尚珺只得再次復讀。第三次參加高考唐尚珺的分數超過二本線,第四次則接近一本,雖然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個結果已經可以接受,但是唐尚珺已經復讀多次,不達到目的他絕對不會滿足。

第五次高考他成功超過一本線,可惜唐尚珺依然覺得不滿意,第六次國內一些優秀的重點大學都決定錄取他,不過唐尚珺覺得專業不對口,於是拒絕了這些邀請。直到第七次他才真正實現目標,這次中國政法大學向他拋出橄欖枝,而唐尚珺也果斷選擇接受。

成功考入大學之後,唐尚珺將自己的事情告知父母,雖然二老對於兒子的行為感到不解,但是他畢竟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實現了夢想,再加上唐尚珺一直勤工儉學,沒有給家裡增加負擔,也就沒有責怪他。然而就在事情即將好轉的時候,意外發生了,他的父親被查出癌症晚期,必須進行化療,這是一筆高昂的費用,家裡根本拿不出這麼多錢。

經過一番思考之後,唐尚珺帶著父母前往北京,經過一番遊玩之後還在政法大學的門口拍照留念,最後辦理了退學手續。原來唐尚珺這次再選擇復讀可以拿到兩萬元的酬勞,為了父親的治療他不得不做出這樣的決定。可惜癌症晚期本就很難醫治,兩萬塊也根本不夠,沒過多久他的父親便離開了人世。

而後唐尚珺一直在復讀準備高考,還有人將他的事情拍成紀錄片,講述他專心準備高考的人生。而唐尚珺的班主任也覺得他平時的確十分努力,遠超其他同學,但天賦還是稍顯不足,中科大本就是我國最尖端人才的聚集地,對於唐尚珺來說無疑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實際上多年來他一直在逃避現實,躲在自己構造的小世界裡。開始考上一本的時候唐尚珺完全可以選擇去讀書,保障自己的生活,出了社會也能實現自己的目標。

而今唐尚珺已經三十三歲,他曾考過646的高分,但他依然選擇放棄,他和十年前相比可以說生活沒有任何進步,只有年齡在一天天增長。由於沒有專業的工作技能,又沒有重點大學的文憑,唐尚珺在找工作時也遇到許多困難,可以說已經敗給生活。讀書是更好的出路,但不是唯一的出路,在生活中會有許多需要做出選擇的岔路口,每個人站在這些路口都會作出不一樣的選擇,但萬事往前看,一條路不通時,還有許多路可以走,要學會變通。

參考資料:

《琵琶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eda68576d84c367fe1a8de3e5719d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