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生就業形勢有多嚴峻?
資料圖
又是一年畢業季,藝術高校畢業生的出路再成年度業內熱議話題。對這些藝術高校畢業生來說,畢業之後何去何從,往往陷入兩難境地。堅持藝術夢想就註定要孤注一擲承受更多的現實問題,轉入其他行業則意味著放棄藝術初衷,去適應一個全新的領域,而且這種轉變絕非易事。北京商報記者將從多個實際案例出發,探討藝術高校畢業生的從業之路。
結構性失業後的調整
對於純藝術類的畢業生來說,因為所學的專業實用型較弱,往往面臨著就業面狹窄的現狀,畢業生們渴望找到的工作與用人單位的需求往往存在著不匹配的情況。而在一部分人「結構性失業」的同時,建築、設計等實用型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卻相對容易。從建築設計專業研究生畢業兩年的呂同學表示,「目前在一家建築設計公司工作,本科的同學中1/3選擇了考研,1/3選擇出國,1/3選擇了工作,而工作的同學大部分都在設計公司或設計院就業,少數畢業生會選擇規劃局等政府單位,一般不會轉行」。
除建築學院外,設計學院的畢業生就業前景也相對樂觀,一位即將進入研究生學習的設計學院畢業生表示,「同學們基本不是考研就是從事了本專業的工作,畢業以後找一份對口專工作並不困難」。同時,該同學也坦言,沒想過當藝術家或是追求藝術自由,高考填報設計專業完全是出於自身興趣的考慮。
對於建築、設計類畢業生來說,由於社會的需要和較強的實用性,使得這類專業的畢業生成為了眾多藝術高校畢業生中的「香餑餑」。同時,一些純美術類畢業生在尋找就業出路時往往會將設計納入就業的考慮範圍。但是,即便許多企業出現了設計類崗位用工荒的現象,但一些純美術類畢業生依然在嚴峻的就業形勢面前苦苦掙扎。有業內人士認為,讓純美術類畢業生放棄藝術家初衷並非易事,同時,純藝術類畢業生需要交納高昂的學費,因此對畢業後的薪資要求會更高,而用人單位給出的待遇條件往往不足以滿足他們的需求。
向「職業藝術家」過渡
那麼,面對不斷發酵的「藝術熱」,純藝術類畢業生又將在畢業後面臨著怎樣的命運呢?今年即將從中央美術學院畢業的國畫專業研究生於海龍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曾在本科畢業後有一段十分迷茫的階段,後來嘗試了多份工作,但都基本沒有脫離美術這一領域,正是經過這段時間的摸索讓自己更加堅定了要走繪畫這樣一條道路,雖然艱辛,但是心之所向,於是決定回到學校繼續深造」。目前正在尋找就業機會的于海龍坦言,希望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但同時又可以進行藝術創作。他希望能找到一份與教學相關的工作,如果目前還沒有合適的機會,于海龍表示自己可能會考慮讀博,以此來獲得更多的機會。
同樣將在今年畢業的首都師範大學國畫專業研究生尹顯祖也渴望找到一份教師的工作,尹顯祖表示,從自己本科同學的情況來看,目前單純堅持藝術家道路的人屈指可數,大部分會選擇與美術相關的其他行業。幾年來,與所有純美術類學生一樣,尹顯祖會通過各種方式售賣自己的畫作,單幅作品的價格大概在幾千元左右。
有業內人士認為,在目前市場大環境並不景氣的現狀下,對渴望尋求藝術家之路的畢業生來說,這條道路無疑是艱難的,一方面,他們希望能夠堅持藝術家的初衷,但又難免在藝術性與商業性之間掙扎。另一方面,畢業生們渴望能夠有一份穩定的工作,這不僅僅是他們基本物質生活的保障,更是希望得到社會認可的方式。
迫於現實的無奈轉行
在眾多藝術畢業生中,除了那些始終堅持藝術家夢想的畢業生外,還存在著一部分畢業以後徹底轉行了的藝術生,他們在畢業後從事著與本身專業完全不同的工作。一位畢業於全國某知名藝術院校雕塑專業的畢業生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自己在畢業後沒有從事與美術相關的工作,而是進入一家中學從事行政類的工作,雖然曾經有過巨大的心裡落差,但自身的性格似乎也不太適合繼續進行藝術創作或從事相關工作。
而另一位畢業生則表示,由於父母認為藝術領域的工作始終不太穩定,根據父母的安排,他進入了一家通訊公司從事文員的工作。
其實,不得不承認的是,許多藝術類畢業生在高考選擇「藝考」時是出於獲得文憑,或是從事與之相關工作的考慮。學生們選擇藝術院校的目的也不再是抱著成為藝術家的夢想或是在藝術領域有所建樹的目的而報考。因此,在對藝術沒有極大興趣和深入理解的情況下,即便他們經過了艱難的藝考,卻也會在實際高校學習過程中發現巨大的偏差,在就業的選擇上往往也會面臨更多的考驗。
同時,這也凸顯了藝術高校教育存在的問題,雖然「工作室制」已經在許多院校展開,這種「工作室制」的人才培養方式將根據在校生進入美院後的個人特色和興趣點提供二次選擇的機會,但仍有許多尚待完善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