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破站也有大煩惱

2023-04-04   鹿鳴財經

原標題:小破站也有大煩惱

4月2日,#B站UP主發起停更潮#登上微博熱搜。

不少B站用戶也發現諸多UP主上傳視頻稱,短期內不會再上傳新的內容。

據多家媒體報道,大部分UP主表示平台收益減少、收支難以平衡是停止更新的主要原因。並透露B站的獎勵機制在今年也進行了很大調整,一條各項數據和去年差別不大的視頻內容,B站給到創作者的收益可能只有去年的1/3~1/2。

隨著UP主停更事件持續發酵,圍繞B站的發展困境也漸漸凸顯...

01 UP靠什麼賺錢?

B站作為以PUGC(專業用戶創作的內容)視頻為主的平台,UP 主是B站最重要的視頻內容製作輸出方,也是B站的成長基石。

最開始,不少UP主創作內容的動力確實是興趣和熱愛,被B站用戶戲稱為「用愛發電」。但B站想要擁有更多內容同時保持創作者熱情,還是需要「用錢發電」;因此B站此後也做了一套較完善的UP主收入體系。

按照收入結構劃分,UP主收入大致可以由創作激勵、廣告分成(2022年9月將其合併至創作激勵)、花火商單、充電計劃和其他(直播、櫥窗帶貨、付費課程等)構成。

具體來看,首先是創作者激勵,這是能夠覆蓋大部分UP主的一項收入,是腰部以下UP主主要收入來源。不過這還是主要與播放量相關,因此對於大多數尾部UP主,這部分收入金額還是比較少。

其次是花火商單,這是B站官方發起的撮合廣告主和UP主進行商單交易的平台,在花火商單中,廣告主可以挑選合話的UP主發起商單邀請,UP主可以根據需求和檔期選擇商單。

所以該收入同樣與粉絲量、UP主專注領域相關,根據商單類型不同(如定製視頻、植入視頻、動態轉發等)單筆收入有所不同。

不過,對於腰部以上UP主來說,廣告往往是一把雙刃劍。頻繁過度植入廣告會降低內容的質量,導致用戶反感等。對於尾部UP主來說,就更「殘忍」了,因為他們往往並沒有吸引廣告主的能力,也獲得不了這份收入。

最後是充電計劃,所謂的「充電計劃」,就是B站的用戶給UP主內容提供的投幣收入。這個收入中,B站將會扣除稅費等其他費用,分給UP主70%,B站得30%。

這同樣是目前不具備影響力的UP主,可以獲得的收入之一。不過雖然B站平台的付費意識整體較強,但此項收入在金額上依然較少,在UP主收入構成中也占比較少。

除此之外,與其他泛娛樂化平台一樣,UP主還可以通過直播、知識付費等方式獲取收入。

其實整體來看,雖然B站為UP主營造了一個較豐富的收入體系,但其實在每一項收入類型中想要獲得較高收益都並不容易,核心還是在於UP主的粉絲數量。

02 91億,錢都花哪兒了?

B站當然知道,創作者的熱情及產出量是保證優質PUGV內容的前提,因此B站對於UP主的收入也十分重視。

B站財報顯示,2022年企業凈營業額總額為219億元,同比增長13.0%;歸屬於公司股東的凈虧損為75億元,同比擴大10.4%。

此外,財報顯示,2022年企業營業成本為180億元,同比增加17.7%,收入分成成本(營業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為91億元,同比增加17.9%。

收入分成成本的增速明顯高於企業營收的增速,說明B站把賺來的錢一定程度上確實在向UP主傾斜。

當時,「B站去年給UP主分了91億」在財報發布後也衝上微博熱搜。

不過,也是在那時,網上就不斷傳出「做UP主不如擰螺絲」、「UP主要分手」等消息,再到近幾天的「停更潮」,看得出來許多UP主對自己的收入都並不滿意。

那麼高達91億的分成,錢都去哪兒了?

近年來,B站的UP主數量在不斷增加。財報顯示,2022年第四季度,B站月均活躍UP主達380萬,同比增長25%;月均投稿量達1,760萬,同比增長62%。超過130萬名UP主通過多種渠道在B站獲得收入,同比增長64%。

越來越多的UP主融入平台,平台想要激勵這些UP主,也有越來越多的UP通過B站獲得了收入。分到每一位UP主手裡的蛋糕自然就變小了,而這個「轉變」在去年則最為明顯。

公開資料顯示,2021年3月份,B站UP主的創作激勵規則有所變更,對不同指標的加權進行調整。公開資料顯示,調整後的激勵收益新引入了播放渠道、用戶轉化後驗證等多種考核指標。在此之後,有不少UP主現身說法,表示自己的創作激勵確實有降低,降幅在50%-80%左右。

據券商研報,在綜合考慮了UP主投稿分享的信息及2022年以來平台創作激勵下調影響,假設視頻創作激勵收入(平台補貼+ 廣告分成)為每千次3元。

那麼一位擁有1-10萬粉絲的UP主,每個月視頻播放收入不到300元。由於粉絲量不大,他們也很難獲得花火商單、充電計劃等帶來的收入。

而十萬以下粉絲的UP主,才是B站UP主中的絕大部分。

其實UP主並沒有想像中那麼賺錢,或者說賺錢的UP主只是極小部分,這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

根據此前華創證券在2021年提供的UP主收入預估來看,只有少部分頭部UP主收入可觀;在1萬粉絲以下的UP主,每月總收入可能只有數百數千元;而這,還是在2022年創作激勵規則變化之前。

03 B站,還是需要多賺錢

歸根結底,B站作為中長視頻平台,對內容有更高的要求;對於UP主來說,視頻難度大、更新時間長,甚至需要團隊發力,UP主的人工成本也更高。

B站想要留住這些UP主,需要更合理的創作者激勵機制;也就是,需要B站賺更多錢。

這對當下的B站來說,也是一個挑戰。

目前B站主營業務共分為移動遊戲、增值服務、廣告和電商及其他四部分。

財報顯示,2022年全年,遊戲業務營收50億元,同比減少1%;增值服務營收87億元,同比增長26%;廣告業務營收51億元,同比增長12%;電商及其他業務營收31億元,同比增長9%。

如今B站的遊戲業務比較疲軟,而事實上此前遊戲一直是B站主要的營收來源,2017年B站遊戲業務在總收入的占比高達83.4%。

對於遊戲業務的大滑坡,B站董事長兼CEO陳睿在此次財報會上坦言,2022年整個遊戲行業進入了新階段,版號只是其中一個原因,更大的原因就是移動用戶的紅利逐漸消退。以及玩家對於遊戲品質的要求越來越成熟。

行業競爭加劇,B站遊戲業務在自研與購買上都不占優勢,遊戲或許已經很難成為企業的收入引擎;財報來看,增值服務(會員、直播和其他服務)逐漸成為B站的主要營收來源。

與該項收入對應的,B站在2022年用戶層面的數據上也有所增長。

財報顯示,2022年B站的月活用戶同比增長25.9%至3.15億;平均每月付費用戶達2810萬,較2021年同期增加15%。

不過,從月活數據來看,平台用戶的留存能力似乎在減弱。第四季度,B站包括App、PC、電視等在內的月活用戶為3.26億,同比增長20%,同比增速創下近年來新低,環比則減少660萬。

也就是說,靠用戶數量的增加,B站從用戶側獲取了更多的收入;但與此同時用戶黏性也有所下降,這或許與B站的內容質量有關;未來該項收入是否具有可持續性,仍有待觀察。

B站仍需要不斷擴大自己的收入結構,一方面是為了「補貼」這些UP主們;另一方面,別忘了目前B站還沒能實現盈利。

小結

UP主「罷工」,這是B站最不願看到的;畢竟「內容+社區」是B站商業模式的核心競爭力。

失去了能夠創造優質內容的UP主,隨之而來的是用戶流失,多年的「破圈」故事不在,整個生態體系也將隨之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