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鴨脾壞死發病率高,防控效果不理想,問題出在哪裡?如何防控?

2022-04-03     愛養殖的樂樂

原標題:肉鴨脾壞死發病率高,防控效果不理想,問題出在哪裡?如何防控?

最近走訪肉鴨養殖終端,很多養殖戶朋友反應脾壞死多發,而且在治療上效果並不是很理想。今天就跟大家聊一下「肉鴨脾壞死」這一問題。

其實脾壞死只是一個症狀,很多原因都能夠引起脾臟壞死,所以一定要分清原因,對因治療。脾臟是免疫器官,發生脾壞死後如果不能及時有效的治療,會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進而繼發很多其他疾病,導致整個養殖周期中疾病易感性增加。

對於當前肉鴨脾壞死多發,綜合分析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病因:

1、養殖環境高濕:隨著春季的到來,白天風多,晝夜溫差較大,肉鴨舍大多數是簡易舍,為了保溫大多捂著養。雖然簡易舍降溫比較快,但舍內濕度比較大,高濕傷脾,時間一長很容易導致脾壞死,特別是鴨子身上羽毛不幹爽時,除飲水原因外,大都是舍內濕度偏高引起的。

2、黴菌毒素污染:尤其是飼料中的黴菌毒素,另外還有細菌產生的內外毒素等。毒素對機體的危害,我們所熟知的是造成內臟器官的病變和鴨子的死亡,其實還有一個更為隱秘且潛在影響更大的危害,即免疫抑制問題,這在生產中很容易被忽視。免疫抑制會造成防疫後抗體水平不高、抵抗力下降、抗體注射效果不理想、用藥效果較差等諸多問題,進而引發其他更多的疫病損傷。

下表是2021年全價成品料的黴菌毒素檢測情況

3、沙門氏菌垂直感染:當前在肉鴨的育雛期中,已經很少口服使用抗菌藥物,多數是在3天注射鴨肝、大舌抗體時配合頭孢使用1次。這裡就會出現一個問題,頭孢菌素注射雖然起效快,但半衰期短,一般為6-8小時,代謝快,屬於時間依賴性抗生素,需要多次給藥,而我們只注射一次,效果實在有限。尤其是鴨苗質量偏差時極易感染沙門氏菌,所以,開口抗菌藥必要時還得要用,注射1次無法保證達到好的預防效果。

4、病毒性疾病:呼腸孤病毒、流感、黃病毒等,這些病毒性疾病都會引起脾臟的病變,損害免疫器官,屬於免疫抑制性疾病。對於病毒病主要還是以疫苗預防為主,治療上以提高免疫力、解表為主。疫苗預防,同時在養殖過程中做好通風管理,減少鴨群的應激是減少病毒病發生的最行之有效的措施。

綜合上述,對於肉鴨脾壞死可以採取以下方案:

1、做好通風換氣,保持室內濕度不要過高,以第1周60-70%,2-3周60-65%,4周55-60%,5周-出欄50-55%為標準。

2、開口抗菌藥除注射疫苗、抗體配合外,額外口服抗生素,如恩諾沙星,加替沙星等。

3、針對毒素問題保肝排毒,可膽汁酸全程保健程序使用:育雛期1-7天,1萬隻鴨共用2袋膽汁酸;17-21天換料期,1袋兌水10000斤,連用5天;30-35天,1袋兌水12000斤,連用5天。

4、針對病毒性疾病提高鴨群抵抗力,建議減少應激、增強免疫力為主,使用幸福100,每瓶兌水1000-1500斤定期使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d099b445ec40f80c2af3b658797658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