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我國的貨幣總量235.6萬億,到上個月末,貨幣總量增加到285.4萬億,也就是說在這20個月里,央行向市場投放了50萬億的貨幣。
一個奇怪的現象發生了。
如今物價負增長,房價下跌,股票價格也在徘徊不前中,大量的貨幣卻不能將這些價格拉起來,這到底是為什麼?
今年以來,中國的CPI呈現逐步下跌的趨勢,令人意外的是,7月份的CPI居然出現了負值,即物價的平均水平與去年相比下跌了。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價格的下跌呢?
CPI所統計的消費品價格幾乎完全由市場供需決定,因此價格的下跌很有可能說明需求減少、供應增加,供大於求的情況下價格才不會上漲,甚至略有下跌。
這反映出當前經濟形勢下,消費者對某些商品和服務的需求減弱,同時市場上的供應量增加。
一個可能的解釋是,央行發放的大量貨幣並沒有進入日常的消費領域,而是流入了其他領域,同時也意味著消費者的購買力沒有得到有效提升,從而導致了需求的減少。
然而,7月份的數據也許已經觸底,未來將開始反彈。
隨著旅遊出行、餐飲等服務性消費的逐步恢復和復甦,相關產品和服務的價格有望上漲,從而推動CPI逐步轉正。
未來一段時間內,CPI有望呈現V型上漲的趨勢。隨著需求的逐步恢復和供應的調整,市場供需關係將發生變化。
而且,隨著經濟的持續復甦和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的發力,消費還會進一步發力,從而推動價格的上漲。
同樣下降的還有房價。
近期發布的70個城市房價數據顯示,無論是一線城市、二線城市還是三線城市,二手房價都呈現環比下跌的態勢。與此同時,今年前7個月的住宅銷售面積與去年相比也略有下跌。
這一系列數據表明,無論是房產成交量還是價格,都未出現上漲的跡象,反而持續下行。
這也意味著大量資金並沒有湧入房地產行業,房價出現了停滯的現象。而這種新的房地產表現有可能成為未來的常態。
長期以來,我國房地產市場一直呈現出快速上漲的趨勢,但現在突然停了下來,這使得購房者的觀望情緒逐漸增強。
由此看來,超發的貨幣也沒有進入房地產市場。到底去哪裡了呢?
最近,不僅我國房地產市場狀況不佳,證券市場也出現了股票指數下跌的情況。
這是一個很令人困惑的現象,儘管貨幣供應量大幅增加,但A股卻步入了熊市,引發了人們對於資金流向的疑問。
回顧20個月之前,當時上證指數還在3500點的區間,現在 指數卻下跌至3000點附近。
這引發了一個問題:為什麼貨幣超發反而導致了A股的下跌?
估計主要的原因是,A股市場的牛短熊長對資金流向產生了影響。
從2019年到2021年初,A股市場表現不俗,吸引了大量的資金湧入。然而,隨著市場走勢的變化,現在,投資者信心受到了嚴重衝擊,資金不但沒有流入,還呈現持續流出的狀態。
A股市場的下跌導致了許多投資者紛紛撤離,不敢再將資金投入其中,這也導致了成交量的明顯萎縮。
很顯然,過去發放的大量貨幣都留在了銀行系統內。
然而,上個月的數據顯示,銀行存款減少了1.12萬億,這意味著存款不僅沒有增加,反而出現了下降的趨勢。
這一現象可能意味著資金正從銀行系統流出,進入實體經濟領域。
過去的貨幣政策導致了銀行系統內大量的閒置資金,而現在這些資金開始被動員起來,通過消費和投資進入實體經濟。
這可以被視為未來經濟不斷復甦、不斷走強的明顯信號。
PS:第一時間送上最新消息,如果覺得文中資訊和觀點對您有幫助——
——請給本文點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