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舊事》,《送別》吳貽弓

2019-09-18   好好耗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城南舊事》之《送別》

年少的觀眾可能是2017朴樹灑淚唱的時候去關注和研究這首歌。

年輕的觀眾可能是2010年姜文的《讓子彈飛》聽到這個旋律。

這首《送別》很有來歷,1915年由李叔同先生——弘一法師(戲劇家、畫家、書法家、音樂家)填詞,旋律取自1907年在日留學期間聽到的犬童球溪(詩人和詞作家)的《愁旅》,再追根這個旋律是來自美國的約翰·龐德·奧特威1851年的歌曲《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在美國和在日本的傳唱程度不詳,在華至今傳唱逾百年而不衰。華語各個版本歌詞略有不同,甚至帶出了《送別》版本學。


老一些的觀眾肯定是從《城南舊事》,知道和愛上這首歌及這部電影的。

1983年上映

原著:林海音

導演:吳貽弓

演員:沈潔/張豐毅/張閔……

豆瓣8.9(4.33萬人評分)

台灣女作家林海音(原名林含英)的自傳體小說改編

1918年英子出生於日本,3歲到台灣,5歲到北京城南。照片中上面的是17歲的英子。1948年底,英子又回到了台灣。

2019年9月14日,導演吳貽弓先生在上海瑞金醫院病逝,享年80歲。

老先生1957年以來參與從事了29部影視作品的創作,作為老一代的「文人」,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這部《城南舊事》。這首《送別》給老吳先生在合適不過了。

昨天再看這部影片,還是覺得不可多得,可能被效仿但還是沒能被超越。

影片的背景是女主角英子上小學的前後,時間在1925年左右,地點是北京城南的胡同(我推斷是宣武區)。

英子的爸爸是大學老師,家境尚可。

那個年代請傭人用餐四菜一湯,稱得上是殷實,雖然也在胡同,並不是老舍先生作品的主流人群。

因為衣食無憂,所以影片以一個小學(廠甸小學)一年級孩子的純真視角,展示著當時的社會。

未婚先育的 秀貞

和進步學生生孩子被拿到了齊化門(朝陽門)扔掉,失心成瘋。

從小學戲的妞兒,被父親嚴格訓練和控制

只有和英子短暫的玩耍帶來些許的快樂。後來她得知自己是從齊化門撿來的孩子……

失去孩子的母親,和失去母親的女孩,英子帶領她們「相認」

《城南舊事》,《送別》吳貽弓

最終那個雨夜雙雙被火車撞死。世俗講這是個悲劇的結局,但這對「母女」是在最快樂的夜晚得到了這個結局。

失去了兩個朋友的英子,搬去新帘子胡同上小學了。

「我們英子在想將來的事呢……」

「什麼是將來的事?

「將來的事啊,比如新家啊,新的朋友啊,新的學校啊。」

「那過去的事呢?」

「過去的事都過去了,慢慢就會忘記了。」

人生第一通有意識的懷念,淡淡的,愁。

上學後不久,認識了個新朋友,小偷

「你是來拉屎的吧?!」,這個點笑了,但一點兒不屎尿屁。雖然是為了養家,小偷最終還是因為英子無意的線索指引被繩之以法。

帶英子長大的送媽來自順義,幾年沒回家

《城南舊事》,《送別》吳貽弓

發現兒子已經死了,女兒也被扔掉了。

通過對四個底層人物艱辛的表述,加之對京城樣貌甚至叫賣聲的刻畫,一副「老北京」南城的圖卷展示的溫馨、真實,成年以後再看一次也看到了殘忍。

英子爸爸也患病去世,英子在濃濃的,思,當中又有了新的開始。

一部貌似兒童電影的成長散文,多一些戲謔和歡快就是《天使艾米麗》吧。

電影語言十分匠氣,用簡單的台詞陳述和鏡頭轉換,完全不用演員表演,適度的留白是最好的表達!

之後可能有電影這麼做,但真的沒有做到這麼好。很主要的原因可能是配音!現在的製作講求同期聲,現場錄製演員的聲音,對演員台詞功力是很大的挑戰。但音色無法改變。老電影的「好聽」幾乎是無可辯駁的,可不是每個演員的誦讀能力都能上央視《朗讀者》的。

不管什麼時候看這部影片,這部片子首先抓住你的是女主角。

影片拍攝時沈潔10歲,飾演7歲的林英子。

用一臉的純真帶動了整個影片。

在見識了《無極》的小傾城變成關曉彤,《唐山大地震》的小方登變成張子楓之後。小英子變成沈潔後今天是這樣子

那小女孩是她閨女

上面可能也看出來了,「小偷」的飾演者

是時年26歲的鮮肉 張豐毅。

63歲了,現在是你最健壯的大爺。

同樣時年26歲的秀貞 張閔

依然風姿綽約

一個人一生一部電影被人記住就夠了,《霸王別姬》之於凱哥,《活著》之於藝謀……當然也可有例外,黑澤明、庫布里克,和大家心裡各自的等等……

吳貽弓老先生,也完滿。

1899年,弘一法師還是富二代叫李叔同的時候在北京城南結識了李幻園,在李家「城南草堂」與另外三人義結金蘭稱「天涯五友」,16年後李幻園家破產和李叔同告別有了這首《送別》,再過3年李叔同出家。

新帘子,城南,可惜wǎn們宣武已經不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