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主煩惱賣方炫耀!越被聲討賣得越好?

2019-08-20     旅居青島

中建式「悖論」莫在膠州重演!

中建東孚轉戰膠州,來時路上留下一個怪誕的神跡——中建錦繡城:戰績當然沒得說,4年賣了百萬平,每次開盤幾乎都賣個乾淨。口碑也爛出了境界,從銷售,到質量,到物業,一路以來詬病不斷,千夫所指卻能業績上天?這是什麼情況?

賣得好和問題多 錦繡城的兩個標籤

錦繡城是近年來青島樓市銷售最為順暢的紅盤。從四年前首次入市開始,無論市場環境如何變化,這個項目始終保持著相當高效率的去化效果。2018年的樓市高潮,錦繡城的高搖號比讓人印象深刻,2019樓市整體降溫,這個項目每次開盤照舊能賣掉8成以上。和賣得好相比,錦繡城更出名的是問題多,它是樓市負面頭條的常客,圍繞著它的批評聲浪,與它的暢銷同樣,貫穿始終,至今未平。

如果說,錦繡城銷售階段爆出的茶水費,排號費新聞,始終沒有實錘到中建相關人員身上,也有人認為這樣的事情屬於特殊階段的個人瑕疵,並非公司行為,但隨著錦繡城前期房源交房而不斷爆出的問題,可就不能用瑕疵來搪塞了。

有業主反映錦繡城牆面開裂,窗戶漏水,而且物業的維修效率不高。之後是連番的車位大戰,錦繡城常規車位配備不夠,業主與物業,業主與業主,為了停個車打個不停,堵車行入口,堵物業工作人員,堵占了車位的鄰居,至今沒有消停,幾乎是永恆的主題。

一場大雨,車庫淹了,窗戶天花板都滲水。交房前去看看新居,發現六大隱患,保溫層不抹砂漿直接上牆,雨水浸透了牆壁,電梯和樓道之間漏水……

在網絡上搜索青島中建錦繡城,各種投訴,維權,抗議,滿屏皆是,看看這些問題發生的時間,幾乎每月都要來上幾件。很難想像,住在這樣一個問題纏身的社區是一種什麼體驗,總在提心弔膽,生怕平靜的生活被攪亂,不知這時的業主又回怎樣回想當初自己搶房的畫面。

口碑越差越暢銷?中建悖論嘲笑了誰?

把中建錦繡城被曝光出來的問題分門別類,你會發現,這些問題幾乎涉及到這個項目運營的全過程。銷售層面的公平公正公開被質疑,漏水,開縫,施工不規範,這是產品質量的下次,車位分配不均,維修效率不高,物業服務的水平也有待提高,按照常理,這樣全方位的口碑垮塌,在錦繡城的後期銷售中不可能不帶來負面影響,但這個神盤就是走出了不一樣的節奏。難道口碑差和賣得好真的可以長期並存,哪怕市場虛火不再,照樣有人會冒著口水盲選?

所謂的中建悖論絕非一條可以讓同業肆無忌憚的真理,它只是某一個特殊樓市階段,某些特殊市場手段催化的結果。

作為中字頭企業,中建有天然的品牌效應,正如它在膠州項目海報中宣傳的,水立方等國家地標項目,都有自己參與的身影。雖然過往的履歷只能說明開發者的能力,並不能證明它是否盡力,但曾經的光環,確實可以透支來吸引關注。

錦繡城的殺手鐧是成本和價格。在最好的節點拿地,讓它擁有了極低的成本優勢,更讓它在定價上擁有極度靈活的空間。不可否認,樓市中,價格是最有殺傷力的市場要素。區位相當,品牌同級,低價策略可以更高效的打開市場。事實上,利用成本優勢製造價差,一直是錦繡城的既有策略,它也是利用這一點,在每一次負面新聞曝光後,都能夠吸引足夠需求,避開可能的負能量。

中建錦繡城誕生髮展在一個對自身有利的樓市階段,這讓它有條件可以放棄某些原則,卻能趨利避害。早有人論斷,最近兩年可能買到最差的房子,市場上有瑕疵的房子多了,中建錦繡城低價與低質並存的想像也就能夠獲得更多的掩護。

口碑差的房子照樣暢銷,價格便宜了有問題也被無視,這樣挑戰規律和常識的滑稽到底嘲笑了誰?或許大家都習慣成自然,但事實上,誰買了這樣的房子,誰就要承受這種草率帶來的結果,為質量瑕疵糟心,與物業唧唧不停,鄰里之間為了車位紅了眼,還有這樣那樣的隱患,隨時可能被發現……

別迷信悖論,邪不壓正才是常態

中建東孚挺進膠州,帶著對中建錦繡城的一兜故事,我們發現這個項目似曾相識。同樣是百萬級的大盤,同樣擁有不高的土地成本,繼續用價格保障銷路,繼續把中建錦繡城的那些無所謂在膠州重寫新的悖論。

奉勸中建一句,好運不能一再,切莫迷信悖論。

品牌的透支也是有限度的,底子再厚不珍惜只揮霍,也有包裝褪色,光環暗淡的時候。況且中字頭品牌的價值遠高於那些鋼筋混凝土,且用且珍惜。

膠州的市場環境未必如西海岸一般,從需求總量到競品壓力,到價格的天花板,一旦低價策略無法形成市場優勢,再無視品質的短板,下場可能前所未有的慘。

欠過的債總要還的,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也總會有過往的難堪流傳。真正想創造下一個市場奇蹟,還是應該一板一眼真心實幹,曾經的負累認真償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YAqsmwBvvf6VcSZPWp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