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仃(1917年05月19日—2010年02月21日),男,號它山,遼寧黑山人;中國當代著名國畫家、漫畫家、壁畫家、書法家、工藝美術家、美術教育家、美術理論家。
1956年張仃與畢卡索
藝術家簡介
張仃先生(1917-2010)是20世紀至今我國教育界湧現出來的,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傑出革命文藝家和美術教育家。張仃一生與中國現代波瀾壯闊的革命史和新中國美術教育事業發展休戚相關,親歷了中國現代文藝思潮和中國現代美術重大事件的演進。
1941年,張仃為魯迅逝世五周年紀念大會創作巨幅魯迅肖像
20世紀30年代張仃以畫筆為武器,以革命文藝的先鋒走在時代的前列,他創作的漫畫是民族解放運動的「潮流」,激勵和呼喚中華民族的奮起和解放。他是延安時代的「摩登」藝術設計家,優秀的「大美術」家,他的藝術創作活動為革命事業的發展和艱苦生活歲月增添了文化的活力。
政協會徽設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設計者之一
新中國成立,他作為國家的首席藝術設計家,完成了國家形象的許多重要藝術設計,特別是他設計的全國政協會徽和參與國徽的設計,不僅集中體現了各階層的智慧和思想,而且也體現了他的敏銳政治意識和卓越藝術才華、學識和境界。
他擔綱完成了新中國初期在西方國家舉辦的各種國際博覽會的中國館總體設計及組織領導工作,贏得國際的讚譽,他是新中國展示藝術設計的開拓者,並第一個在西方國家舉辦中國優秀傳統繪畫藝術,並與西方現代藝術代表人物畢卡索會面,破解了中國與西方的文化藝術交流的壁壘,他被稱為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他被譽為中國畫變革發展的里程碑,建國初期展開了民族傳統藝術的繼承與發展,生活與創作的關係,保守主義與虛無主義等問題的激烈思想鬥爭,他以藝術創作實踐和理論力挽狂瀾,拯救了傳統藝術的危機。
張仃是新中國美術教育的開拓者、藝術設計教育的奠基人,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院長,特別是張仃創建和開拓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設計教育體系和辦學思想,不僅影響一個歷史時代和幾代人,而且對現當代國內外藝術設計教育具有重要的影響力。他是中國壁畫藝術復興的舉旗人,改革開放早期,他領銜主持的國家重大項目北京首都機場壁畫群創作,以多元的藝術創新和民族藝術風格,震動海內外和朝野,成為文藝思想解放的先聲,迎來中國文藝的春天,迎來文化藝術蓬勃發展的新時代。晚年他又在焦墨藝術領域獨闢蹊徑,別一派,受人矚目和敬意。
張仃繪侯寶林
張仃漫像:
張仃自畫像
張仃先生像 李延聲作
《畫家張仃》楊之光198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