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 彎繼偉通訊員 楊振宇 湯新娜
10月8日一大早,和往常一樣,欒川縣三川鎮小紅村貧困戶劉萍,早早來到村內的集體經濟「管房」別墅賓館區,開始了一天的保潔工作。能在自家門口上班賺錢,這可是她以前不敢想的事。
小紅村位於欒川縣城西北部,較為偏遠,全村512戶,貧困人口基數大,2014年仍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01戶。
國網洛陽供電公司將電網助推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指導欒川縣供電公司選派第一書記到小紅村開展定點扶貧,爭當脫貧攻堅排頭兵。
「自從駐村書記來到我們村,村裡變化可大,路變寬了,路燈裝上了,吃水問題也解決了。」劉萍說。
「小紅村海拔高,全年平均溫度只有9度,雖然冬天冷,但夏天是真涼快,空調在這兒基本沒用。」小紅村駐村第一書記、欒川縣供電公司的宋繼來介紹,2018年5月村裡通過換屆選舉,配強班子隊伍後,曾多次組織村幹部到周邊鄉鎮學習考察,最終確定依託村子緊鄰天河大峽谷和抱犢寨兩個景區的區域優勢,以及夏季日平均溫度不超過25度的氣候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遊。
項目申報、籌措資金、規劃設計、組織施工,歷經近4個月的努力,2018年7月,小紅村集體經濟「鄉村旅遊管房別墅賓館」項目順利完工,村裡建起特色各異的管道式別墅5棟15間,集休閒娛樂、餐飲住宿等功能,不僅解決了30多名貧困戶就業,還帶了動村內農副產品銷售,往日的「冷清」小山村,通過發展鄉村旅遊,「火熱」起來。
小紅村海拔高、耕地少,農作物產量低,但這裡的玉米生長周期長、富含硒元素,為此,欒川縣供電公司積極協調,爭取到專項資金10萬元,於今年1月建成玉米深加工扶貧車間,通收購貧困戶玉米加工成玉米糝、玉米面後精包裝銷售,帶動全村群眾增收。
「保守估算今年可生產銷售成品玉米糝6000斤,玉米面4000斤,銷售收入可超過2萬元」, 宋繼來說,目前村集體經濟運行良好,村民增收致富的幹勁兒更足了,在集體經濟鄉村旅遊管房別墅賓館的發展帶動下,部分外出務工村民回村辦起了家庭賓館;復旦大學博士後陳俊毅回村建成了高山農副產品試驗基地;北京東方園林公司也在小紅村建立了牡丹芍藥產業園……這些項目的發展,在帶動留守群眾務工增收的同時,也實現了土地高效流轉。
如今的小紅村已形成勞務輸出、特色農副產品種植、中藥材種植、鄉村旅遊、傳統家畜養殖、光伏發電六大產業,貧困戶戶均產業項目達到3個,人均年純收入超過6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