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疆日報
我區發布《指南(試行)》
指導復工復產企業落實好疫情防控工作要求
為指導自治區企業落實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各項工作要求,實行最嚴格的崗位責任制,根據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關於《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和自治區疫情防控工作總體安排部署,我區發布《自治區復工復產企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指南(試行)》。
《指南(試行)》要求,企業主要負責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責任人,要成立疫情防控組織機構,建立內部疫情防控體系,制定復工復產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明確疫情防控應急措施和處置流程。
企業要將防控責任落實到部門、班組、崗位和個人,做好疫情防控、物資儲備、生活保障、治安保衛等工作。配備專人負責體溫檢測、通風消毒、個人防護用品發放、宣傳教育等工作,指定專人負責本單位疫情防控情況的收集和報送工作。
做好疫情風險評估,在確保有效防控疫情的基礎上,按照自治區對疫情風險的分級,區別輕重緩急,分批有序組織開展企業復工復產,實行復工企業的封閉管理,統一健康篩查、統一崗位管理、統一組織就餐、統一上下班接送(生活區與工作區距離較遠的企業內部)、統一科學安排住宿,確保復工復產企業員工新冠肺炎零感染。
自治區復工復產企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指南(試行)
製圖:新疆日報視覺中心 張永
為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指導自治區企業落實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各項工作要求,實行最嚴格的崗位責任制,嚴防復工復產造成疫情感染,根據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關於《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和自治區疫情防控工作總體安排部署,按照突出重點、統籌兼顧、分類指導、分區施策原則,堅持依法防控、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做到科學組織、穩步有序開展復工復產工作,確保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兩手抓、兩不誤,制定本防控措施指南。
疫情防控,怎麼加強
成立疫情防控機構。企業主要負責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責任人,要成立疫情防控組織機構,建立內部疫情防控體系,制定復工復產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明確疫情防控應急措施和處置流程。
落實疫情防控責任。企業要將防控責任落實到部門、班組、崗位和個人,做好疫情防控、物資儲備、生活保障、治安保衛等工作。配備專人負責體溫檢測、通風消毒、個人防護用品發放、宣傳教育等工作,指定專人負責本單位疫情防控情況的收集和報送工作。
有序組織復工復產。做好疫情風險評估,在確保有效防控疫情的基礎上,按照自治區對疫情風險的分級,區別輕重緩急,分批有序組織開展企業復工復產,實行復工企業的封閉管理,統一健康篩查、統一崗位管理、統一組織就餐、統一上下班接送(生活區與工作區距離較遠的企業內部)、統一科學安排住宿,確保復工復產企業員工新冠肺炎零感染。
員工健康,怎麼監測
嚴格返崗員工管理。疆外返崗人員復工前需進行14天隔離醫學觀察,其間無發熱、咳嗽等症狀後復工,疆內返崗人員出具解除隔離證明和縣級及以上衛生健康體檢機構提供的個人健康證明後方可復工。建立員工健康台帳,按照要求進行報備和分區分類進行健康管理。設立可疑症狀報告電話,員工出現可疑症狀時,要及時向本單位如實報告。
做好日常體溫檢測。實行進出場登記和體溫檢測,24小時設崗。每天在員工上下班時進行體溫檢測,並做好記錄。指定專人每天匯總員工健康狀況,向當地疾控部門報告,發現異常情況要立即報告並採取相應防控措施。
工作場所,怎麼防控
廠區出入口登記與管理。實行「進出檢」制度,加強外來人員登記與管理,儘可能減少不必要的外來人員進入,確需進入廠區的,需詢問單位、健康狀況、接觸疫情發生地區人員等情況,體溫檢測符合要求並佩戴口罩,方可入廠。
工作期間防控管理。按照企業工作特點,採取錯時上下班制,合理分流,有效避免人員集中出入。分時段、分批次乘坐交通工具,設定乘坐人數上限並分散乘坐,加大間距。更衣洗澡分時段、分批次進行,應使用淋浴,洗澡時增加與其他人距離,洗澡更衣後儘快離開。
工作場所清潔和消毒。工作場所設置洗手池,配備必要的洗消用品,保持工作環境整潔衛生,定期消毒。在安全允許的條件下,使用有效的消毒劑每天定時對生產作業車間進行消毒,做好工作場所物體表面的清潔消毒。
工作場所通風換氣。工作場所應加強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在工藝允許的情況下首選自然通風,在自然通風不能滿足要求的情況下,輔以機械通風。採用機械通風的廠房,應保證充足的新風輸入。使用中央空調通風時,要按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期間辦公場所和公共場所空調通風系統運行管理指南》對空調系統進行管理,定期對空調系統進行清洗,對空調迴風口過濾網進行消毒。
減少人員聚集。控制活動單元人數,分散開展班前教育、技術交底等活動。優化工序銜接,控制施工現場不同作業隊伍人員流動,減少人員聚集。
優化施工工藝。應採用先進工藝技術,實現「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施工設備、試驗器具等應由專人使用,原則上「一人一機」,輪流使用的,要做好消毒處理。
公共區域,如何管理
會議管理。控制會議頻次和規模,儘量縮短會議時間,提倡採用視頻、電話等線上會議;必須集中召開的會議,會議室保證通風良好,參會人員必須佩戴口罩,增大座位間隔。
就餐管理。合理組織安排員工就餐,確保分時段、分區域、分批次就餐。員工食堂應設置洗手設施和配備消毒用品,供就餐人員洗手消毒。做好炊具餐具消毒工作,不具備消毒條件的要使用一次性餐具,採取分餐、錯峰用餐等措施,減少人員聚集,用餐時避免面對面就坐,不與他人交談。
宿舍管理。員工宿舍應嚴控入住人數,不得用會議室、禮堂等作為人員住宿場所,避免增加疫情擴散的風險;加強開窗通風,對通風不暢的宿舍應安裝排風扇等機械通風設備;盥洗室配設洗手池和消毒用品,定時清潔。
清潔消毒。安排專人對辦公區域、會議場所、生活設施及其他人員活動場所和相關物品定時消毒,電梯按鈕、門把手等頻繁接觸部位應適當增加消毒次數。
做好醫務服務。設立醫務室的企業要調配必要的藥物和防護物資,配合疾控部門規範開展隔離觀察和追蹤管理;未設立醫務室的企業要與就近醫療機構建立聯繫,確保員工及時得到救治或醫療服務。關心關愛員工心理健康,及時疏解員工心理壓力。
垃圾收集處理。在公共區域設置口罩專用回收箱,加強垃圾箱清潔,定期進行消毒處理。加強垃圾分類管理,及時收集並清運。
衛生間消毒。企業水沖式衛生間要加強空氣流通,每日隨時進行衛生清潔,保持地面、牆壁清潔,洗手池無污垢,便池無糞便污物積累;物品表面消毒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劑對公共台面、洗手池、門把手和衛生潔具等物體表面進行擦拭,30分鐘後用清水擦拭乾凈。
企業旱廁要加強通風,糞便加蓋做到無暴露,加強日常衛生保潔,及時對廁所室內外環境開展消殺滅蠅工作,對糞便表面使用足量生石灰或含氯消毒劑進行消毒。
返崗員工客運、生產物資運輸,如何防疫
科學評估分批返崗。根據復工需要做好評估,合理制定人員返崗計劃,分批有序開展,提前調度掌握返崗員工健康情況,在保證返崗人員身體健康狀況良好的前提下,可先安排管理人員、技術人員、一線工作人員、倉庫保管員等返崗,對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員工,合理組織分批次返崗,避免輸入性疫情發生。
有序組織返崗。對返崗員工有組織通知返崗和集中運送,建立返疆復工人員管理機制,統一採取包機或者訂火車票、專車、包車等方式運送並做好防護,要派專人和防控專業人員負責復工人員返崗途中的人員管理和疫情防控指導。加強客運車輛、火車、民航等交通運輸工具及場所消毒、通風等操作規程和疫情防控措施的培訓,提升一線從業人員疫情防控和應急處置能力。
加強生產運輸疫情防控。對於復工生產確需的物資運輸人員和車輛,嚴格落實駕駛員入廠體溫監測工作措施,體溫監測符合要求方可進入廠區,避免和減少運輸駕駛員與企業內部員工接觸,同企業員工分開安排住宿,減少可能的疫情傳播風險,定期對生產運輸車輛駕駛室消毒。
員工個人,怎麼防護
強化宣傳教育。企業應對員工進行疫情防控教育,讓員工掌握正確佩戴口罩、清潔消毒等防護知識,增強自我防護意識。在廠區和生活區顯著位置張貼衛生防疫宣傳海報挂圖等宣傳品。
加強個人防護。員工在進入廠區或施工現場後應全程佩戴符合要求的口罩。在宿舍、食堂、澡堂、值班室、辦公室、休息室等區域可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
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加強手部衛生,尤其是在佩戴和摘除口罩/面具、更換濾棉後,應及時洗手;現場沒有洗手設施時,可使用免洗消毒用品進行消毒。打噴嚏或咳嗽時要用紙巾、手絹、衣袖等遮擋,倡導合理膳食、適量運動、規律作息等健康生活方式。
加強班後活動管理。休息期間,員工要減少不必要外出,避免去人群聚集尤其是空氣流動性差的場所,不得聚集聊天、打牌等,降低聚集感染風險。
異常情況,怎麼處置
設立隔離觀察區域。當員工出現可疑症狀時,應及時報告當地疾控部門,按照相關規範要求及時就近就醫。封閉相關區域並進行消毒。配合有關方面做好密切接觸者防控措施。
做好發現病例後的應對處置。企業一旦發現病例,要實施內防擴散、外防輸出的防控措施,配合有關部門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密切接觸者追蹤管理、疫點消毒等工作。根據疫情嚴重程度,暫時關閉工作場所,待疫情得到控制後再恢復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