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雜誌在每年7月份發布的世界500強榜單,都會牽動業界的神經。
7月22日,2019年的世界500強榜單公布,表現出很強的「科技風」,上榜的中國網際網路公司都擁有了極強的科技標籤,尤其是這幾年全力向科技公司轉型的京東,表現尤為搶眼。
榜單顯示:已連續四年上榜的京東集團排位再次大幅提升42位,躍升至全球139位,與亞馬遜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等企業共同領跑全球六大網際網路公司。
勞倫斯·彼得告訴我們:一隻木桶能盛多少水,並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這就是著名的短板原理。而在「零售即服務」的戰略方向下,京東集團也正在全力推進從零售向「以零售為基礎的技術和服務」的轉型,以技術創新推動整個行業效率不斷提升。
從早年自研的物流系統,到AI戰略,再到雲計算的布局,京東的技術路線一直是循序漸進,均衡發展,經過這些年的沉澱,今天的京東在技術線幾乎沒有了短板。
500強亦是科技派的試金石
我們從歷年世界500強的榜單可以總結出這樣的一個邏輯:科技派公司,總是躍升最快,往往也是榜單中最年輕的群體。
比如亞馬遜僅僅成立25年,就排名13,收入高達2328.87億美元。谷歌僅成立21年,它的母公司Alphabet就已位列全球第37。從中國看,京東開展網際網路業務16年,就從一舉躍升至全球139位,小米僅成立9年,就入圍世界500強榜單。
儘管入選世界500強,並不能完全代表一家公司的競爭力,但「科技」這一關鍵屬性的確做到了讓這些公司脫胎換骨,煥然一新。
以京東為例,在2016年首次入選世界500強。這一年恰是劉強東,首次談到將技術路線作為京東未來專注的重要方向之一的時間節點。2016年,京東通過引以為傲的物流系統,擊敗了幾乎所有市場上的電商玩家,重新定義了物流服務。
在當時,京東開始根據用戶的大數據分析,預測核心城市各片區的某些主流單品或爆品的銷量需求,提前在各個地區物流分站預先發貨,客戶下單後會在2小時左右的時間享受到驚喜的物流服務。這種服務的水準之高,即便以今天的物流效率看,也是一個奇蹟。
如果沒有京東背後的大數據,和自研的青龍、CMS等科技物流系統,以及線上線下結合的運營體系的有效支撐,是不可能實現的。
有了CMS和青龍系統在後台的保障,京東在歷屆的618沒有了物流的困擾,所以很快將AI的技術運用於業務系統當中,比如當年的京東大腦,可以利用大數據的價值,通過用戶畫像,來實現的主動推薦。其實,這些技術的細節,在用戶的使用上,感受並不是那麼突兀,可京東就是用這種無聲的方式,將用戶最需要的產品呈現在了你的面前。
如今,京東不僅擁有業界最完整的供應鏈體系,能夠為品牌商和消費者提供創新的智能供應鏈服務。京東專門開發的C2M反向定製平台,基於多套反向定製的核心分析方法論,建立起大量算法及洞察模型,為品牌方提供多維度、專業性、精準性的新品分析服務。同時,其產品化大幅提升數據分析的效率。目前,平台的自動化率達到25%,在產出質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單份分析報告的產出效率較去年提升了4~5倍。
不難發現,京東確定技術路線的時間點,幾乎與京東首次進入世界500強榜單的時間同步,這也許不僅僅是個巧合。
技術路線背後的升級之路,京東做到沒有短板
在我看來,對京東來說2017年應該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這一年,京東在世界500強上的排名,從去年的366躥升到261。
2017年初的京東年會,京東首次正式對外公布了京東集團未來十二年的戰略,劉強東說:「未來京東只有三樣東西:技術!技術!技術!」。基本上為京東的發展路線做了定義:京東將堅定地全面向技術轉型。
所以在2017年,我們看到京東在AIoT平台路線上,拿出了Alpha,目前更進化為「小京魚「智能生態平台。這個由京東自主研發的,擁有近200項核心專利的平台,由集成和開放網關、底層支持系統、能力中心三個主要部分組成。它以通過「終端+數據+內容+服務」的智能商業模式,打破了一個又一個的智能孤島。
在2017年,京東也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實際的業務系統當中,當時著名的「一塊牛肉的奇幻飄流」,將科爾沁牛的完整可追溯鏈條呈現於用戶面前,對於當時頗受業界質疑的區塊鏈技術風口,京東率先用實際的應用,展示了這項技術實際的落地價值。
應該說整個2017年,京東都在踐行劉強東的技術路線,並在頗多的細分領域,抓到了技術與應用的結合點。
而在2018年,則是京東在技術路線上逐漸豐滿,全面開放,走向大成的一年。這一年,京東在世界50強榜單中的排名從去年的261躍升到181位。
2018年,一直作為京東業務後台支撐力的京東雲成功在市場端崛起,除了雲計算廠商傳統的網際網路陣地外,京東雲向行業市場的轉型尤為成功,比如在政務雲市場殺進第一陣營,在智慧醫療和智慧政務上都頗有建樹。
在雲CDN方面,京東也成為國內僅有的14家擁有全國CDN服務牌照的服務商之一。今年618期間,京東雲繼續發揮其重要支撐作用。京東雲CDN(內容分髮網絡)峰值帶寬同比2018年618期間增長65%,其中視頻流量同比增長113.9%,所有突發流量均穩定承接。得益於近年來京東雲公有雲CDN業務突飛猛進的發展,京東雲CDN能力獲得近20倍增長,並積累了包括電商大促在內的各類大型及突發場景的應對經驗。
而在AI平台化的路上,2018年京東AI事業部又拿出了NeuHub,面向普惠的AI技術開放的技術平台。在區塊鏈應用上,京東推出了開放的智臻鏈,作為從實踐中走出來的BaaS平台,京東成功的將區塊鏈成打造成未來零售基礎設施。
到2019年,京東物流長期的技術投入帶來規模化效應,今年618期間支持超過91%的倉配一體服務訂單在當日或次日送達,再次刷新行業記錄。京東物流投用的亞洲電商規模最大的智能倉群——23座「亞洲一號」以及全國最大規模機器人倉群——超過50個不同層級的無人倉,這些智能倉的處理訂單量同比增長超過99%,成為京東物流從容應對618億級訂單的關鍵力量。
同時,京東物流率先建設的國內首個5G智能物流園區,也已部分投入使用。同時,更多創新的機器人開啟集群應用模式,包括IoT分揀系統、外骨骼機器人、智能打包設備、地狼、天狼等,十餘種機器人和一線員工組成「人機CP」,將人效同比提升了28%。
我們常說,多元與專注是一對反義詞,但京東的多元化,源自自身業務的需要,是經過實踐驗證的多元化,在技術多元化的路上,京東也做到了沒有了明顯的短板。
短板原理之後看長板效應
京東從2016年首次入選世界500強,到2019年榮登500強第139的高位,除了技術路線上的沒有短板之外,我們也希望看到京東能夠輸出一些長板。
網際網路的時代帶來了創新和顛覆,每一隻代表企業的木桶難道一定會是直立的?當然不會,當木桶傾斜,取決木桶盛水量的也將要取決於那塊長板,這就形成了一個新的理論:長板效應。
目前看京東的技術中台就有機會成為京東的一塊長板,在自身效率提升和對外技術服務中發揮重要的角色。
其實早在2017年末,京東商城的技術團隊就拆分為前台與中台,前台研發職能對接商城各事業部,中台研發則聚焦於解決共性需求,數據中台於2018年12月開始建設,當時就是由現在的京東集團副總裁、商城技術與數據中台負責人黎科峰領導。
實際上,數據中台本質上是對公司內部的數據體系進行重新梳理,建立以數據驅動業務增長的新引擎。通過統一底層大數據的采存算平台,數據中台合併了幾十個數據集市,實現了統一的數據集市建設,以一套數據服務全公司。類似精準運營、目標用戶觸達與轉化這一類應用都有賴於數據中台的能力。
而技術中台則是著眼於搭建全域零售交易中台,實現多場景零售業態的賦能。它主要將京東每年618積累下來的各種支撐高並發、大流量、穩定可靠的技術匯於一個平台,不會讓京東內部及合作夥伴出現「重複造輪子」的情況。
黎科峰將中台的能力比喻成積木化,將一個個極其複雜的業務系統背後的最小技術單元,以提煉出一套套技術組件,這種積木化和組件化的中台能力,可以支撐京東迅速的進入到各種新的市場,並幫助合作夥伴迅速實現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是業務創新的有力支撐。
在我看來,京東在世界500強榜單中地位的不斷提升,本質上也是京東向科技公司全面轉型的一種積極的反饋,比如京東2019年Q1的技術研發投入高達37億元,同比增長54%,也從數據上證明了京東的決心。技術路線上沒有短板的京東,有機會隨著新的長板的誕生,繼續在科技世界的領土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