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長治上黨區深山裡的千年古剎

2019-05-16     山西農村老三

雄山翠岩寺

在長治市上黨區西火雄山東麓半腰陡峭的山峰下,有一座古色的寺院。但是由於年久失修,寺院建築已經破亂不堪,至今只剩下一些殘垣斷壁。查閱清光緒二十年(1894)《長治縣誌》記載,翠岩寺,在西火鎮,創建於宋元祐五年(1090)。距今已有千餘年,可謂千年古剎。那麼它的具體位置在哪,又是由誰創建的呢?

歷史記載

翠岩寺,位於老雄山東麓的西峰山中。據清乾隆版《長治縣誌》記:西峰山「青蔥映日,蒼靄連雲,屏開襟合,虎踞龍盤。」宋端拱二年,僧智安雲遊至此,見山場秀如倚雲,便在松林下結庵為舍,造石佛一尊,稱西峰山寺。後來,因為環寺皆松,翠屏插漢,稱之為翠岩寺更顯特色。經歷了千年風雨,翠岩寺已經風光不再,昔日宏偉雄渾的古剎如今破敗不堪。

這個智安僧人在西峰山定居修行,之後,在明成化十五年,也就是1479年,施主趙雲延、僧元瑕,修建前後殿宇、東西兩廊、天王殿、伽藍殿。後來,智安僧人的徒弟通允復修大殿一所,供奉昆廬世尊及阿羅漢諸大眾聖,金妝彩繪。明崇禎四年(1631),由施主趙光先、主持湛澄增建三大士閣。這時候,翠岩寺的建設就告一段落,形成了規模。

建築特色

驅車前往,到達上黨區西火鎮西村西口時,再沿著一條崎嶇的山道一直向西,就會來到雄山東麓半腰的一座陡峭的山峰之下,翠岩寺就坐落在這裡,不顯不露。這是一處巨大的山凹,村民稱之塔凹溝,背後的山峰為西峰山,翠岩寺默默靜臥在煙嵐霧靄里,背依碧峰,前瞰巨壑,萬樹掩映,匿跡銷聲,不露真面目。穿過一片樹林,眼前豁然一亮,翠岩寺山門呈現在眼前,在左右兩棵老松之後,是一座朝南開的磚石混砌圓拱門,門額橫嵌一塊長方形砂石,楷書陰刻四個大字「翠岩古剎」,凝重端方,悠遠古樸的氣息迎面撲來。


寺院坐西朝東,依地勢分上下兩院,主院二進院落布局,幾乎全成廢墟,僅存正殿基址。正殿高大,內塑有佛祖釋迦牟尼像。殿外牆壁之上鑿有小佛盒,內塑有一尊尊小佛像。另外南北有配殿,各有石梯通向下院。下院正中為三孔窯洞,內供觀音、普賢、文殊三位菩薩。南北各有廂房數間,北居僧人,南住香客。寺院四周遍植高大的核桃樹,郁都蔥蔥。

千年古剎,昔日宏偉雄渾,今日破敗不堪,悠悠歷史,就在歲月的長河中一點點消失殆盡。翠岩寺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講,知者甚少,不知者甚多。暮靄已深,古老的雄山,神秘的翠岩寺,逐漸朦朧。倉促的探尋,我們無法更多地知道它的胸懷裡還蘊含著多少精髓,我們似乎只是迷濛地觸摸到了一點本該代代相承的、久違的精神或者是理念,而充盈我們心中的,更多的還是迷惘。

這山,這寺,有待於更多的人去探尋、探知。相信這是很多人的期待,讓我們一起努力,傳承優秀文化,重振上黨風彩。

來源:山西黎都文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OnLRGwB8g2yegNDV_q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