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2月6日上午10時整,武漢白沙洲大橋附近小區的一個十字路口,一分鐘,一位居民觀察到共有3個行人和2輛電動車,無汽車經過,他已經連續觀察記錄了17天;2月1日,武漢一家醫院旁邊的賓館裡,人們站在房間門口,相互間隔著兩三米,給一名來自吉林的護士唱生日歌,在前期近6000名醫務人員援鄂之後,還會有2000人加入;1月28日,武昌區積玉橋,一位居民出門買口罩,他居然看到一家「腰花粉店」,裡面熱氣騰騰,正常營業著,店主是一夫婦,男的顛勺,女的打下手,一名餓了麼的外賣小哥吃著腰花粉,大快朵頤。
作者 | 思想漪
編輯 | 石 燦
沒有人上車,也沒有人下車。
1月31日,創業者「映濤」從江西吉安返回河南新鄉老家,乘坐G492列車經過武漢火車站。火車照常停靠,列車門打開,廣播提示響起。
「為了防止疫情,請旅客朋友們不要下車。」這句話循環播放。正常時期,縈繞映濤耳畔的應該是另一句話:「武漢火車站到了,請旅客朋友們帶好隨身行李,按秩序下車」。
1月31日, 「映濤」拍攝的武漢火車站 圖源:快手帳號「映濤_」
映濤看到空無一人的站台,好像到了另外一個世界。武漢是他一直想打卡的網紅城市,這裡充滿了活潑和激情,而此刻,他「心裏面挺傷感,一下子覺得好嚴肅。」
武漢火車站曾創造出日均旅客發送量超10萬的春運記錄,其列車停車場最多可停留56列動車組。它是中國第一個高鐵站,是亞洲範圍最大的高鐵站之一。
自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這裡被視為嚴防疫情擴散的關鍵陣地,一度被視為恐慌的象徵,直到武漢封城,交通暫停。
2019年12月16日,「武漢火車站」地鐵站內情形 圖源:快手帳號「戰地婚紗左思成」
映濤用快手記錄了G492列車緩緩駛出武漢火車站的視頻,很多人通過快手同城功能看到這個視頻,他們在留言區說「武漢加油」,也有人讓他「保護好自己」。映濤給那段視頻配上文字:「等武漢好起來,我們一起去吃熱乾麵,去武大看櫻花,去武音聽音樂,去黃鶴樓觀景,去司門口走長江大橋。」
「同城」是快手首頁與「關注」「發現」功能並列的3大功能之一。雙擊快手「同城」可以漫遊到全球任何地方,根據定位的地點,可以看到附近快手用戶上傳的視頻內容。
這是一個由普通人搭建的頻道,很多到不了疫情前線的媒體人在「快手同城」發現了新聞線索,這些素材多元、鮮活而不失真實,充滿質感。
快手同城功能展示 圖源:快手
我們用「快手同城」定位在武漢市火車站(機場)、中心醫院、火神山醫院、長江大橋、普通居民區等8個地方,在官方與媒體之外,透過10多位普通人的眼睛,看到了疫情籠罩下的孤城與多樣的情緒。
另一個世界
很少有人注意到封城之後,武漢高層建築與商業區的燈光秀沒有暗淡下來。年三十晚,江漢區中山大道燈火通明,街面樹上和牆上彩色披掛閃爍如星;武漢長江大橋與對面的高層建築燈光旖旎,不斷變幻著顏色,還有煙火爆炸的效果。
2月3日,武漢長江大橋及沿岸的高層建築 圖源:快手帳號「川南」
也很少有人注意到,洪山區萬科城市金色廣場小區附近的一個十字路口,在1月31日和2月1日,幾分鐘內共計出現34人、7輛汽車與11輛電動車。而自武漢中心城區宣布機動車禁行的其他日期,這幾個數字是個位數,也不知道大家為什麼在那兩天出行那麼頻繁。
快手用戶「貨倉與籃筐」注意到了。他是洪山區萬科城市金色廣場小區的居民。這裡距離華南海鮮市場大概15公里,小區總計有1萬多戶居民,他觀察到,晚上大概有兩三千戶還亮著燈。
「貨倉與籃筐」住的房子在20層左右,能看到小區樓下形形色色的事物,有行人,有車輛,還有十字路口。
2月7日,「貨倉與籃筐」記錄樓下十字路口的人車流狀況 圖源:快手帳號「貨倉與籃筐」
十字路口在中午11點左右,車流量最多,但是疫情期間,這一時段的車輛明顯變少了。這個結論是從「貨倉與籃筐」的快手視頻里獲知的。從1月26日開始,即武漢中心城區宣布機動車禁行那天,他在自家窗戶的同一角度,拍攝十字路口的車輛。
無聊極了,視頻里一直都是同樣的建築,同樣的十字路口,同樣的道路,同樣的旁白,偶爾介紹一下當天天氣。但就是這樣的60多個視頻,居然給他漲了一萬多粉絲,評論區留言量還不少。
但就是這種看似無聊的視頻,給他帶去了很多暖心的關懷,武漢太陽出來那天,一位用戶關心他,「千萬不要放鬆警惕!」有人希望他一直這樣發布視頻,讓他們了解他的生活,知道他是健康的。
有人已經摸熟了他發視頻的時間:通常是早上8點~9點,下午1點~4點,一天發兩個視頻。人們在視頻里聽他嘮嗑,聽他訴說,聽他講一些沒用的話,久而久之,他們居然覺得開始關心起對方來,沒有任何徵兆。
有些老鐵到點兒看不到他的視頻,會帶著埋怨的語氣關心給他留言:「哥們到點你就發新視頻吧,沒別的意思,擔心啊。」
他也心大,回覆說:「沒事,沒事,我現在也不出門。」
他家樓下停了不少車,很多用戶特別關注視頻裡面的汽車數量。有人統計,從1月26日開始,視頻里會固定出現大概18輛停靠的汽車。2月5日,至少有兩位老鐵注意到,停靠在十字路口的小白車突然不見了。到了2月6日,那輛車又停靠回去了。
這個看似平常的行為,會讓很多陌生人安心。有人在視頻下留言說,看你的直播,覺得武漢沒有想像中恐懼,相信很快疫情就會控制住。
根據統計,在武漢,大概還有900多萬人生活在約8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這裡道路限行,餐飲店關門,曾經日均發送10萬旅客的武漢站暫停開放,江漢路沒了路唱歌手,動物園的食物與藥品告罄,醫院成了物資短缺的所在。
時間似乎在這裡按下了暫停鍵。但依然還有人出來活動。
1月25日,大年初一,武昌區積玉橋,「兵人」去超市採購。路過還掛著紅色條幅「預定年夜飯」的飯館,關著門。濕滑的路面上偶爾碰到一兩個人,全副武裝,匆匆照面。他走進中百超市。紅、黃、籃綠等蔬菜在架子上滿滿當當。贛南臍橙每斤7.8元,蘋果每斤7.99元,梨每斤3.99元。
1月25日,「兵人」附近中百超市的一角 圖源:快手帳號「兵人」
「兵人」買了一網兜裝的雞蛋,約摸七八個,13元多一點,還有大概兩斤多大米,15元多一點。
「超市蔬菜水果肉類齊全,價格沒有上漲多少。」「兵人」說,「只是口罩缺貨,買不到了。」
當然不止是有冷清,偶爾還是能看到煙火氣。1月28日,「兵人」出門買菜,路過一家腰花粉店,裡面熱氣騰騰,正常營業著,店主是一夫婦,戴著口罩。
店鋪門外的人行道上,正好有一位餓了麼的快遞員,彎著腰,就著摩托車上外賣包,口罩包著下巴,吃著粉。據說,武漢的外賣價格已經叫到了50元一份。
1月28日,大年初四,「兵人」發現一家正常營業的腰花粉店 圖源:快手帳號「兵人」
有人在快手「同城」上看到,發出共鳴,認出了這家店名叫「陳記腰花粉」,並說自己等疫情結束,一定去吃一次。
普通人運用快手,記錄下在宏大事件下獨屬於個體的聲音,為宏大歷史提供了多元化的註腳,每個個體成為這一事件的參與者、見證者。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每個人都被捲入到這場疫情當中了,話語權被下放到每個普通人中間,略顯無聊甚至單調的視頻內容,也可以傳遞一種粗糙、深厚的信心。
孤島不孤單
「王無邪君」出發了,他是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醫務人員。
1月27日,他和136位同事帶著藍色或者白色的口罩,一起出現在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隨行的還有5噸醫療物資。他們搭乘CZ5243航班,目的地是武漢天河機場。
有人將武漢視為傷感、恐慌與危險之地。但對於某些人而言,這裡象徵著希望和責任,他們義無反顧地奔向武漢。
「王無邪君」也是快手用戶,不過,他至今只有10多個粉絲,只發過4個視頻作品。
醫務人員「王無邪君」與同事乘機支援武漢 圖源:快手帳號「王無邪君」
最新的一個視頻里,畫面出現了長長的醫療隊伍。隊伍中間,他和同事豎起了大拇哥或者「V」字手型,眉角帶笑,他給這個視頻取名為「歲月靜好,負重前行」。
據統計,全國像「王無邪君」一樣的援鄂醫務人員數量,已近6000人。近期,有消息說,援鄂的醫務人員數量還會增加2000名。
網際網路記錄下了他們的無畏與犧牲,也見證了他們與一些事物的告別。比如,頭髮。武漢市第四醫院(古田院區)的十多位護士剪掉了長發,只是為了更好地穿戴防護服。還比如孩子,一位孩子「怒斥」當醫生的母親,「生病的人就生病去吧,我不讓你走。」
為了更好地穿戴防護服,一些護士剪掉了長發 圖源:快手帳號「楚天交通廣播」
當然還有生命。迄今為止,在武漢,至少有兩位醫生直接或間接因新冠肺炎離世。比如李文亮。2月7日凌晨兩點58分,武漢市中心醫院眼科大夫李文亮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如果不出意外,他今年會擁有自己的第二個孩子,熱切等著《慶餘年2》。他發微博的手機名稱是「貧困家庭」,根據他以往的微博,他經常轉發抽獎,沒準會中一箱車厘子或者一副蘋果耳機。
快手用戶紀念李文亮 圖源:快手用戶「合肥廬陽交警」
人們也會迎接一些東西。比如生日儀式。一名來自吉林的護士李沐航在2月1日度過了自己32歲的生日。沒有鮮花和蛋糕,只有一碗加了荷包蛋、青菜、些許肉絲的麵條,也沒有面對面的祝福。同事們站在賓館房間門口,相互間隔著兩三米遠,祝她生日快樂。她們每天連續工作6~9小時,甚至更多。
2月1日,同事在賓館走廊為護士李沐航慶祝生日 圖源:快手帳號「海豚新聞」
關於醫生與護士,這是在快手武漢同城系列視頻里點贊、評論、轉發數量最多的。快手同城功能在巨大洪流面前,不再只是一個工具產品,它更像是人們尋找共鳴和溫度的窗口,給人以慰藉,給人以力量,給人以平穩。
除了醫務人員,還有不少志願者,比如,來自上海的「元氣少女美楊楊」,她喜歡玩悠悠球,坐滑板車。她還養著兩隻高顏值的泰迪,她叫它們娃娃和貝貝。
她除了捐款500元,還和朋友捐助了5000套醫用防護服,20000隻N95口罩,10000隻一次性醫用口罩。她還和朋友申請去當了志願者。
1月28日,她去了武漢金銀潭醫院,這是湖北省最早集中收治感染新冠肺炎患者的醫院,也是這場「戰疫」的起點。她的工作是負責給病人量體溫,指導病人正確就醫。病區沒有保潔,早晨5點,收垃圾的師傅收完垃圾就結束。病人的嘔吐物、扔的垃圾,都要她們收拾。
與人連接的不是每個地理坐標,而是身處當地的人。通過在快手同城搜索定位,你可以看到很多像「王無邪君」「元氣少女美楊楊」的人沖在這些被視為危險甚至死亡代名詞的地方。
孤島之下的武漢並不平靜,人與物資源源不斷地湧進來,來自移動網際網路的網民關注也被放置到了更重要的位置。
1月28日,山東德州武城人馬立業帶著三個老鄉志願者到武漢火神山建築工地幫忙。他是在縣城電視台上偶然看到「火神山招工」的消息,自己以前在工地干過五六年的建築通風,正好派上用場。
馬立業開始每天在快手上記錄火神山醫院的建設進度,發布的時間有時是凌晨兩三點,有時候則是通宵後的早晨。
比不上直播上的兩千萬「雲監工」的壯闊,馬立業也有自己的粉絲監工,有眼尖兒的同行發現,病房熱水器的位置很低,感嘆一句「兄弟,這活不好乾」;在一段視頻里,有粉絲髮現他的無名指包著紗布,關心他的手咋了,叮囑他注意安全。因為運輸設備,他的手不小心劃了一下。
「火神山醫院」通宵達旦的場景 圖源:快手帳號「寶島電動 馬立業」
馬立業經常帶著快手上的老鐵看自己參與建設的5號樓內的「病房」,隨著鏡頭轉換,可以看到病房內的隔離室,單獨的衛生間,走廊上所有的人都在敲敲打打。前一天1月31日,走廊上還堆放著鋁合金框,地上散著各種塑料包裝,「明天6點之前通水通電通風」,結果第二天,清潔員正在打掃建築垃圾,病房內的空調、抽風機、電熱水器等都已經安裝完畢。
卡車司機也行動起來了。
一位家在江西、常年在外地跑卡車的司機,在1月28日那天將援助醫院建設的物資從河北運送到了火神山醫院的建築現場。他拍了一條長長的車隊停在路邊的短視頻,說廠家提供了過路費,如果收費站不要錢,他就把錢捐了。
很多網友在短視頻下面為他加油,還有很多人留言:「還需要工人嗎?我想為武漢做點什麼,我是架子工。」「用鋼筋工嗎?我願意去幫忙。」
除了「雲監工」「雲加油」之外,快手老鐵還發明了「雲口罩」。快手上有個叫「口罩防護」魔法表情,用快手自拍的時候會帶上「口罩」,有文案提醒大家「戴口罩、勤洗手、少去人群聚集處」,普及衛生防疫知識,很多老鐵拍攝視頻提醒大家一定戴口罩。有網友說,村裡不少人靠快手獲知防護知識。
快手推出的「雲口罩」,號召大家戴口罩,勤洗手 圖源:快手帳號「主持人郭曉」
在搜索頁,快手專門設置了「抗擊疫情」的分類,並以首項顯示。裡面分「戰疫直播」「加油武漢」「北京健康」「在線問診」等。用戶在這裡,可以從權威消息源了解疫情最新情況。
在這個頁面,有一項祝福,寫著「天佑中華 祝福武漢」,已經收到了超過850萬份祝福。
一切為了新生
武漢快手用戶「陽仔」自稱水庫釘子戶,他為自己寫了一首打油詩,「獨釣寒江曬黑熊,哪個魚鱉敢吭聲,不見雪花不回家。」
封城前,他最後一次釣魚是在1月19日,釣到了一條大概兩斤多重的青魚。
1月27日,封城第4天,陽仔技癢,拿起自己的「達瓦遠投竿」,線上綁著球開始逗狗,雖然不是魚,但拉輪、遛魚的步驟卻不可少。此前一天,他模擬釣到「大青」的狀態,一邊拉輪,一邊低吼,他卻是把鉤子釣到了樓下的樹杈子上。
陽仔在家逗狗模擬釣魚 圖源:快手帳號「陽仔庫釣」
疫情之下的武漢日常,在嚴肅之後,對於普通的武漢市民而言,宅在家創造歡樂成為一種消解恐懼與擔憂的方式。
在快手發起的「江城日記」里,419個作品擁有3.8億次播放量。而他們帳號的主體,則是湖北朋友和武漢人民,有的帳號剛剛註冊,粉絲量不過十位數或者百位數,但他們的日常已經成為每個網民關注著的焦點。
一位叫「多吉笙」的快手用戶記錄了自製「軌道球」的經歷,道具是桌球,用到的道具包括鍋碗瓢盆、小風扇、紙張、麻將等家居道具,加上DJ版本的《八神過來》,整個過程非常解壓。
武漢居民自製的「軌道球」遊戲 圖源:快手帳號「多吉笙」
在家的武漢人還創造了「居家旅遊」的概念。客廳、衣帽間、衛生間、沙發等成為「一日游」的打卡地。更為有趣的是,有人隔著樓層對歌、隔著樓層尬舞、隔著樓層唱歌。
關注武漢的人們,在嚴肅之外,從媒介平台上共享著一份份來自疫情中心區的無厘頭與某種帶著辛酸、無奈的歡樂。在這種苦中作樂的情緒背後,人們從來都相信「春天就要到了」這句箴言。
新生命的誕生往往伴隨著激動、彷徨,新生嬰兒的啼哭總是能引起人心悸動。對於武漢孕婦龔女士而言,這個新生命的誕生尤其來得不易。她是新冠肺炎確診患者。
此前,她孕檢的武漢市婦幼保健院無法接收發熱孕婦。1月30日,她在網絡上發布求助信息,「我們這些(發熱)孕婦出現狀況需要生產,他們(特殊病人定點醫院)是沒辦法接收的」,她平靜地說,「這是一個困局」。
1月31日,華中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協和醫院西院宣布接收龔女士。2月1日,她順產一枚男嬰,體重7斤二兩。「現在感覺還好,比較累,沒有發燒」,這名孕婦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孩子還在觀察」。此外,她的丈夫已經確診感染新冠肺炎。
當外界對武漢混雜著某種憤怒、不滿、心痛、傷感等多種情緒和對疾病的恐懼之時,身在疫情之中的普通武漢人,展現著自己某種韌勁兒和對命運的抗爭。
武漢某小區內,居民開著窗戶吶喊「武漢加油 視頻來源:快手帳號「夏火海」
疫情之下的人們,或許是被壓抑地太久,所以,在1月27日的晚上,封城第5晚,武漢協和醫院的附近某小區,快手用戶「夏火海」記錄下這樣的場景:在黑黝黝的夜景下,街面上路燈亮著,照著空無一人的街面,小區內居民樓上,房間燈光鱗次櫛比。空氣中瀰漫著消毒水的氣味,這次武漢居民沒有緊閉門窗,而是打開窗戶。有些人是鄰居,有些人是陌生人,有些人是親戚,他們共同喊出了:
「武漢加油」。
這樣的吶喊幾乎存在於每個想記錄武漢的快手用戶帳戶之中。
1月29日,「多吉笙」的寵物貓生了一窩小貓,他拍攝了一段視頻,上傳到了快手,想徵詢一下網友取什麼名字好?儘管他的粉絲只有2436個人。
有網友留言:「一共幾隻,武漢加油,4隻的話,可以一隻名字裡帶一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