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牆磚鑲貼施工作業指導書,優質施工技術交底

2019-10-16     建築界一哥

優質施工技術交底分享,全套1045+份電子版資料,詳情點擊下方「購買專欄」。

外牆磚鑲貼施工作業指導書

目 錄

1、編制目的

2、適用範圍

3、編制依據

4、施工準備

4.1 材料要求

4.2 主要施工機具

4.3 作業條件

5、施工工藝

5.1 工藝流程

5.2 操作工藝

5.3 通用外牆細部做法

6、質量標準

6.1 主控項目

6.2 一般項目

6.3 外牆質量控制點

6.4 外牆鑲貼關鍵質量措施

6.5 質量記錄

7、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7.1 空鼓、脫落

7.2 面不平

7.3 分格縫不勻、不直

7.4 牆面髒

8、成品保護

外牆磚鑲貼作業指導書

1、編制目的

為了滿足建築工程的需要,使外牆磚鑲貼符合建築功能要求,有效地提高我公司項目部的工作效率及外牆磚鑲貼的質量和施工工藝,因此特制定本作業指導書指導外牆磚鑲貼工程的施工。

2、適用範圍

本作業指導書適用於一般外牆面磚鑲貼(紙皮磚系列)。

3、編制依據

《建築施工高空作業安全技術規程》 (JGJ80-2011)

《建築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 (JGJ33-2012)

《建築施工手冊》

《建築裝飾裝修工程施工工藝標準》

《外牆飾面磚工程施工及驗收規程》 (JGJ126-2015)

《建築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規範》 (GB50210-2014)

《建築工程驗收質量統一標準》 (GB50300-2013)

4、施工準備

4.1 材料要求

水泥:32.5級礦渣水泥或普通矽酸鹽水泥,有產品合格證、出廠檢測報告或進場復驗報告;

砂子:中砂,用前過篩,砂中含泥量不超過2%。

面磚:表面光潔、方正、平整(有凹凸面花紋要一致),質地堅硬,品種、規格尺寸、色澤、圖案均勻一致,且符合設計要求,不得有缺楞、撐角、暗痕和裂紋等缺陷,外牆磚應按設計要求的品種、規格一次進貨備足。選磚時最好將同一批採購的磚鑲貼在同一面牆,以免造成色差過大。

混凝土介面:水泥油。

4.2 主要施工機具

磅秤、砂子篩、木抹子、鐵抹子、鋁合金靠尺、方尺、灰槽、毛刷、魚線、鋼絲刷、笤帚、錘、棉絲、開刀、灰鏟、雲石機、勾縫鎦子(定做,根據磚縫大小)、托線板、線墜、盒尺、工具袋等。

4.3 作業條件

裝修外架子(高層多用腳手架)已經搭設好,並驗收合格。

大面積施工前應先放大樣,並做出樣板牆,確定施工工藝及操作要點,並向施工作業人員做好交底工作。樣板牆完成後須經建設、監理和施工單位共同認定,方可組織班組按照樣板牆要求施工。

預留孔洞及排水管等應處理完畢,門窗框要固定好,隱蔽部位的防腐、填嵌應處理好,並用1:3水泥砂漿將縫隙塞嚴實。

牆面基層清理乾淨,腳手眼、窗台、窗套等事先應使用與基層相同材料堵砌好。

對於外牆高度低於30米的不同材質的磚或砌體與砼牆、門窗洞邊框處以及水電洞口(盒)開槽處周圍全部加掛寬度不小於300mm的鋼絲網, 鋼絲網規格Φ1孔格20×20,(用保溫釘中距200錨固),鋼絲網固定牢靠後方可進行外牆抹灰。從±00處起外牆高度高於30米的所有牆面要全部加掛鋼絲網, 鋼絲網規格Φ2孔格20×20 (用保溫釘中距200錨固)。

5、施工工藝

5.1 工藝流程

外牆面磚鑲貼:施工準備―基層處理―吊垂直、套方、找規矩―(掛鋼絲網)貼灰餅―抹底層砂漿―彈線分格―排磚―抹結合層―鑲貼面磚―洒水濕紙―擦縫、清洗。

5.2 操作工藝

5.2.1 施工準備

認真會審圖紙,做出各種樣板,確定施工方案。為保證接縫平直,使用前應對外牆磚逐張挑選,剔除缺棱掉角嚴重或尺寸偏差過大的產品,然後按顏色分類堆放好備用。

5.2.2 基層處理:

首先將凸出牆面的混凝土剔平,對大規模施工的混凝土牆面應鑿毛,並用鋼絲刷滿刷一遍,並在抹灰前一天淋水充分潤濕。然後用水泥油(摻細砂)或混凝土介面處理劑,用笤帚將砂漿甩到牆上,水泥油中可摻水泥重量3%~5%的乳膠液或適量108膠,其甩點要均勻,終凝後澆水養護,直至水泥油漿疙瘩全部粘到混凝土光面上,並有較高的強度(用手掰不動)為止。對其它所有磚外牆都要按此方法進行拉毛處理。

5.2.3 吊垂直、套方、找規矩、貼灰餅:

從頂層開始用特製的大線墜繃鋼絲吊垂直,如果有風時,可以將線墜放入裝滿水的水桶內(注意不要碰桶壁及桶底),以防大線墜晃動,然後根據面磚的尺寸分層設點、做灰餅。橫線則以樓層為水平基準線交圈控制,豎向線則以四周大角和通天柱或垛子為基準線控制,應全部是整磚。每層打底時則以灰餅作為基準點進行沖筋,使其底層灰做到橫平豎直、方正。同時要注意找好突出檐口、腰線、窗台、天溝、雨篷等飾面的流水坡度和滴水線(槽),坡度應不小3%。滴水槽深度、寬度均不小於10mm,並整齊一致,而且必須是整磚。

5.2.4 抹底層砂漿:

先刷一道基層處理劑(一般用素水泥油,如材料有特殊要求除外),緊跟著1:2.5水泥砂漿打底掃毛(分二遍成活),第一遍厚度宜為10mm,抹後用木槓刮平,隔天澆水養護;待第一遍六至七成干時,即可抹第二遍,厚度12~15mm,隨即用木槓刮平、木抹子搓毛,隔天澆水養護,抹第三遍時,其操作方法同第二遍,直至把底層砂漿抹平為止。當抹灰厚度超過35mm時要掛加強網,並分層抹灰,再做5mm厚聚合物水泥砂漿防水面層(摻入水泥用量4%~5%的剛性防水粉或防水劑及摻入適量的聚丙稀微纖維)。如有個別位置抹灰厚度大於50mm時,牆體位置按100×100mm間距打A8鋼筋頭後再掛網分層抹灰。

5.2.5 彈線分格:

待基層灰六至七成干時,即可按圖紙要求進行分段分格彈線,同時亦可進行面層貼標準點的工作,以控制面層出牆尺寸及垂直、平整。注意檢查底層砂漿與基層是否有空鼓現象,如有及時用雲石機切除修補。

5.2.6 排磚:

貼外牆磚前應放出施工大樣,根據具體高度彈出若干條水平控制線,通過分格縫寬度調節,使分格條排列力求整聯,介磚應從磚紙處介。根據大樣圖及牆面尺寸進行橫豎向排磚,以保證面磚縫隙均勻,符合設計圖紙要求,注意大牆面、通天柱子和垛子要排整磚,以及在同一牆面上的橫豎排列,均不得有非整磚。同時要注意一致和對稱。如遇有突出的卡件,應用整磚套割吻合,不得用非整磚隨意拼湊鑲貼。

5.2.7 牆面澆水後抹結合層

結合層用32.5級水泥。

5.2.8 鑲貼面磚:

鑲貼應由陰、陽角開始粘貼,自上而下進行,高層建築採取措施後(即對水平線、垂直線檢查無誤後,並外架子有分層作業安全保證的情況下),可分段進行。在每一分段或分塊內的面磚,均為自上而下鑲貼,從最上一層磚下皮的位置線先穩好靠尺,以此托住第一皮面磚,在面磚外皮上口拉水平通線,作為鑲貼的標準。

建議做法:用1:1水泥砂漿,在磚背面抹3~4mm厚粘貼即可。但此種做法其基層必須抹得平整,而且砂子必須用窗紗篩後使用。採用此做法,拉拔試驗數據能達到2.8~3.6MPa,遠大於規範《建築工程飾面磚粘結強度檢驗標準》規定的每組試樣平均粘結強度大於0.6Mpa的要求。女兒牆壓頂、窗台、腰線等部位平面也要鑲貼面磚時,除流水坡度符合設計要求外,應採取頂面面磚壓立面面磚的做法,預防向內滲水,引起空裂;同時還應採取立面中最低一排面磚必須壓底平面面磚,並比底平面面磚低3~5mm的做法,讓其起滴水線(槽)的作用,防止尿槽而引起空裂。外牆面磚貼完後要及時檢查立面垂直度、表面平整度、接縫平整、接縫高低、空鼓等,如發現超規範要及時返工。

5.2.9 洒水濕紙、揭紙

鋪貼後,待水泥初凝後再將護面紙刷水潤透,由上而下輕輕揭紙。然後用軟毛刷刷凈殘餘紙痕和膠水。貼完外牆磚的牆面,要一手拿拍板,靠在貼好的牆面上,一手拿塑膠錘子對拍板滿敲一遍,然後將外牆磚上的紙用刷子刷上水,約等20-30min便可開始揭紙。揭開紙後檢查縫子大小是否均勻,如出現歪斜,不正的縫子,應按順序撥正貼實,先橫後豎、撥正撥直為止。然後,用木拍板緊靠面層,用小錘敲木板,拍平、拍實,使拔縫的磚塊,確保粘貼牢固。

5.2.10 擦縫、清洗

待外牆鑲貼驗收合格後可以擦縫、清洗。清洗時先用1:3—1:5的草酸配合毛刷或鋼絲球清洗,再用清水沖洗乾淨。對於清洗後不飽滿的縫隙用相同水泥漿擦縫。待表面乾燥後以及水泥快乾時,再用干海綿擦拭一遍,然後再用清水沖洗趕施工準備乾淨。擦縫、清洗時先用抹子把近似外牆磚顏色的擦縫水泥漿攤放在需擦縫的外牆磚上,然後用刮板將水泥漿往縫子裡刮滿、刮實、刮嚴,再用麻絲和擦布將表面擦凈。遺留在縫子裡的浮砂可用潮濕乾淨的軟毛刷輕輕帶出,如需清洗飾面時,應待勾縫材料硬化後方可進行。

5.3 通用外牆細部做法

飾面板(磚)在鑲貼前應預排。預排時應注意同一牆面上橫豎排列均不應有一行以上的非整磚,非整磚應排列在次要部位或陰角處;排磚時一般要求水平縫應與窗台、裝飾線等齊平,豎向要求在陽角及窗台處都排列整磚;鑲貼飾面磚的基層表面如有突出的管線、燈具等,應用整磚套割吻合,如下圖:

1、 空調預留孔周邊和突出牆面的管周邊用磚套割吻

2、 陽台梁底、外挑板底飾面磚要做成鷹嘴斜10-20%

3、砼或磚砌欄杆、女兒牆面有磚壓頂並壓面磚向內斜10%。

4、磚牆面與天花、梁側交接處磚縫

5、外牆過梁梁底飾面磚要做成鷹嘴斜10-20%

說明:1、紙皮磚鑲貼的四大陽角及柱、牆面均採用包角貼法。

2、水平線條,凸窗板採用正面壓側面貼法。

3、除落地門採用海堂角貼法外,其餘門、窗鑲貼採用包角貼法。

4、凸窗陽台滴水線按建築圖凸窗大樣做。

6、質量標準

6.1 主控項目

外牆磚的品種、規格、顏色、圖案和性能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方法:觀察;檢查產品合格證書和檢測報告。

外牆磚鑲貼必須牢固,無歪斜、缺楞、掉角和裂縫等缺陷。檢驗方法:觀察;檢查樣板件粘結強度檢測報告。

找平、防水、粘結和勾縫材料及施工方法應符合設計要求、國家現行產品質量標準。如用於室內,應符合室內環境質量驗收標準。檢驗方法:檢查產品合格證書和復驗報告;隱蔽前驗收。

6.2 一般項目

表面:平整、潔凈、顏色協調一致。檢驗方法:觀察。

接縫:填嵌密實、平直,寬窄一致,顏色一致,陰陽角處的磚壓向正確,非整磚使用部位適宜。檢驗方法:觀察。

套割:用整磚套割吻合,邊緣應整齊。牆裙、貼臉突出牆面的厚度應一致。檢驗方法:觀察和尺量檢查。

坡向、滴水線:流水坡向正確;滴水線順直。

檢驗方法:觀察。

外牆面外牆磚粘貼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應符合表4.2.5的規定。

6.3 外牆質量控制點

6.4 外牆鑲貼關鍵質量措施

6.5 質量記錄

產品合格證書、性能檢測報告。

進場驗收記錄和復驗報告。

隱蔽工程驗收記錄。

技術交底記錄。

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

分項工程質量驗收記錄。

7、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施工時,必須做好牆面基層處理,澆水充分濕潤。在抹底層灰時,根據不同基體採取分層分遍抹灰方法,並嚴格配合比計量,掌握適宜的砂漿稠度,按比例加介面劑膠,使各灰層之間粘接牢固。砂漿要飽滿。注意及時洒水養護;防止空鼓、脫落和裂縫。必須尺寸控制好,外牆要垂直、平整,裝修前對基層處理要認真。應加強對基層打底工作的檢查,合格後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前認真按照圖紙尺寸,核對結構施工的實際情況,加上分段分塊彈線、排磚要細,貼灰餅控制點要符合要求。外牆磚應有出廠合格證及其複試報告,室外外牆磚應有拉拔試驗報告

7.1 空鼓、脫落

(1)因冬季溫度低,砂漿易受凍,到來年春天化凍後容易發生脫落。因此在進行室外貼面磚操作時應保持正溫,儘量不在冬期施工。

(2)基層表面偏差較大,基層處理或施工不當,如每層抹灰跟得太緊,面磚勾縫不實,又沒有洒水養護,各層之間的粘結強度很差,面層就容易產生空鼓、脫落。

(3)砂漿配合比不准,稠度控制不好,砂子含泥量過大,在同一施工面上採用幾種不同的配合比砂漿,因而產生不同的干縮,亦會出現空鼓,因此,應嚴格按工藝操作,重視基層處理和自檢工作,要逐塊檢查,發現空鼓的應隨即返工重做。

7.2 面不平

主要是結構施工期間,幾何尺寸控制不好,造成外牆面垂直度、平整度偏差大,而裝修前對基層處理又不夠認真,應加強對基層打底工作的檢查,合格後方可進行下道工序。

7.3 分格縫不勻、不直

主要是施工前沒有認真按照圖紙尺寸,核對結構施工的實際情況,加上分段分塊彈線、排磚不細,貼灰餅控制點少,以及面磚規格尺寸偏差大,施工中選磚不細,分級少,操作不當等造成。

7.4 牆面髒

主要原因是勾完縫後沒有及時擦凈砂漿,以及其他工種污染所致,可用海綿或刷子蘸稀鹽酸加20%的水刷洗,然後用自來水沖凈,同時應加強成品保護。隨拆外架子隨清洗外牆面。

門窗框與牆體安裝縫隙宜用防水砂漿或聚合物水泥砂漿嵌天飽滿,必要時也可採用注漿工藝,不得使用混合砂漿嵌縫。

鋁合金門窗固定用的木楔在外牆抹灰前一定要退出。

介磚時從紙皮處開介,避免磚爆裂。

如牆體鑲貼出現半磚的情況,要將半磚放在一邊或陰角位置,不允許兩邊都有半磚,外牆鑲貼時一定要按層往下貼,且上下鑲貼不能相差超過2層,嚴禁分片鋪貼。可以允許陽台線條與大牆面不對縫的情況。

在全面鑲貼前要做一個戶型的樣板(包括入戶花園、門、窗、線條、陽台等),經監理、甲方驗收後才能大面積施工。

8、成品保護

要及時擦凈殘留在門窗框上的砂漿,特別是鋁合金門窗框粘貼保護膜,預防污染、鏽蝕。

認真貫徹合理的施工順序,其他工種(水、電、通風、設備安裝等)的工作做在前面,防止損壞面磚。

油漆粉刷不得將油漿噴滴在已完的飾面磚上,如果面磚上部為塗料或水刷石牆面,宜先做塗料或水刷石,然後貼面磚,以免污染牆面,若需先做面磚時,完工後必須採取貼紙或塑料薄膜等措施,防止污染。

各抹灰層在凝結前應防止風乾、曝曬、水沖和振動,以保證各層有足夠的強度。

拆架子時注意不要碰撞牆面。

裝飾材料和飾件以及有飾面的構件,在運輸、保管和施工過程中,必須採取措施防止損壞和變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KIs2G0BMH2_cNUgcvG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