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沒有百分百的能人,只有徹頭徹尾的慫人
近日,一段塗磊在飛機公務艙穿著拖鞋,把腳架在牆上的視頻被流傳,不少人紛紛表示這種行為有失名人身份,也是沒有公德心的表現。
隨後,塗磊發微博長文解釋:因為有輕微的靜脈曲張,醫生建議要把腿抬高促進血液回流,加之,因為覺得自己是坐第一排,而且已換上了一次拖鞋,因此忽略了行為上的不雅。
身為公共人物,一舉一動自然會受到公眾的監督,這在於名人本身的影響力。
塗磊這篇長達上千字的檢討書里讓人感慨頗深的一點是,他認為網友不認可他的行為是把他當重要的示範人物,他深感自己的行為辜負了粉絲。
文末的一句:對不起,謝謝。延續了塗磊說話的一貫隱喻風格,將內心複雜的情緒用四個字詮釋。
對不起,讓大夥失望了!
謝謝,謝謝大家的督促和提醒!
網絲們紛紛留言寬慰塗老師:不要太自責,這沒有多大的事。
俗話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網友們即便對於名人的行為頗有些嚴格要求,但是心中仍是有偏愛,更容易得到諒解。
正如塗磊所理解的,大夥認為這件事放在一個普通人身上,確實不值一提,而你是個公眾人物,理應為大家示範和表率,所以不行。
指責有時不是苛刻,而是一種希望。
在中國人樸實又有點執著的傳統思想里,名人就該是大家學習的榜樣,勇於認錯也是一種引人向善的態度。
塗磊的長文一出,令很多人感到臉紅,那一句「我錯了」讓多少人難以啟齒,因此做出不少愚昧的事來掩蓋。
沒有百分百的能人,只有徹頭徹尾的慫人。
02 犯錯是人生常態,敢認錯卻是活著的最高姿態
《一憚小和尚》里的一憚因為逃學被發現,師父生氣不理他,他想盡各種討好的辦法也沒能博師傅一笑。
一憚難過地對師父說:請您原諒我吧,我以後再也不逃學了,我知道錯了。
師父嘆了口氣:師父生氣不是因為你偶爾調皮、也不是因為你成績不好,而是因為你做錯事後還試圖掩蓋,逃學後說謊、考完試後藏試卷。
我們為人處世,錯了有什麼要緊,改了就好了。慚愧和掩飾大概是世界上最沒用的行為了。
很多時候,當我們以為自己犯的錯讓人難以原諒,因此想盡一切辦法掩蓋,或惱羞成惱或歇斯底里,又或是欲蓋彌彰。
孰不知,掩蓋錯誤才是你犯的最大錯誤。
不久前,曾鐵可安檢事件鬧得沸沸揚揚,最終斷送了自己的前程。
6月17日下午,曾軼可在首都機場邊檢入境現場辦理入境手續時,因戴著帽子和口罩,遮臉面積過大導致機器無法識別。
於是民警依法對其進行人工覆核,卻遭其爆粗口,還兩次近距離對民警拍照,干擾執法,最終因不配合檢查和爆粗口等被攔下教育。
曾軼可連發兩條微博,稱在機場被民警為難,還聲稱:你錯我罵你全家又怎樣?
事情發酵之後,曾軼可的死粉們也挺不了她了,大眾輿論直接曾軼耍大牌,利用名人效應發泄私人情緒、私曝執法人員的個人信息。
其實,在她戴著帽子和口罩進安檢被攔時,就已經知道自己做錯了,而卻擺著大牌的姿態一而再做出有失身份的事來掩蓋。
人生在世,犯錯是一種常態,而敢認錯卻是活著的最高姿態。
敢於承認錯誤的勇氣是高素養的表現。
曾幾何時,我們一度要求孩子誠實,知錯能改還是好孩子,而我們卻難以放下身段與自己和解。
03把自己當泥土吧,就不會有被埋沒的痛苦
人為什麼不喜歡認錯?
知乎上有個高贊答案:認錯就等於否定自己,是件丟臉的事。
認錯是件丟臉的事,這是三歲孩子都熟稔的道理。那些硬端著不願意錯認自己有錯的人就算在心裡自責一萬次,也不願意說一句「我錯了」。
不願意認錯在不同的事情中還會有更多的主要原因,或是利益上的損失、地位的動搖等等。
歸根總底,從不認錯的人都是太把自己當回事。
前不久,鄭爽的新劇再創新低,不少網友說她百年不變,嘟嘴、擠眉、說活不清晰,沒演技。
鄭爽立馬就不爽了,在網上開懟:賺夠錢就滾去做自己的事,成敗都是我自己的事,不關乎別人,如果你是父母一定是糟糕的父母。
網友們不淡定了,沒想到自己多年來一定捧著的明星竟會如此傷他們的心。緊接下來,鄭爽再補刀:我的人生不止電視劇,你的人生你隨意。
要說鄭爽情商低,這個禍恐怕情商不願背。
被稱為美國人之父的富蘭克林,年輕時曾去拜訪一位前輩,年少有為的他,挺胸抬頭邁著大步,進門便撞上了門框。
迎接他的前輩見此情景,笑著說道:
「很痛吧!可是,這將是你今天來訪的最大收穫。一個人要想平安無事地活上世上,就必須時刻記住低頭。」
詩人魯藜有一句名言:還是把自己當成泥土吧,老是把自己當作珍珠,就時時有被埋沒的痛苦。
把頭抬得太高的人永遠不肯低下頭審視自己,只有把姿態放低還能看得清現實。
端得越久,被虛榮捧得越高的人,犯了錯,如果不順著台階下,必定會摔得很慘,而這個台階是你的自律和行為修養給的。
04 有承認錯誤的勇氣,才有告別失敗的運氣。
中國有句老話:責人易,責己難。
不少人習慣一面掩蓋自己的錯誤,一邊想盡辦法讓別人的真相敗露,自揭「傷疤」的人往往更容易受人敬仰。
2018年5月4日,北大校長林建華在120周年校慶上發表了主題為《大學是通向未來的橋》的講話,寄語青年:要勵志、立鴻鵠志,做奮鬥者,不料將鴻鵠(hu)錯念作鴻鵠(hao)。
5月5日,林建華發貼向同學們道歉,表示會努力儘量避免出錯,但是很難保證再也不會出錯。
林校長的道歉很誠懇也很及時,不加掩飾地承認這是我的錯,有可能以後還會有錯,但是我會儘量避免。
這給北大學子又上了一場生動的課,低下頭認錯並不可悲。能放下身架正視錯誤的人用行為換回了自己的尊嚴。
道歉是一種人與人之間非常特別的互動方式,它也被《道歉》一書的作者Aaron Lazare形容為「人與人之間能夠進行的最深刻的互動」。
京東曾道歉,承認處理方式確實非常不妥;快手CEO凌晨髮長文:算法的缺陷是價值觀的缺陷;張一鳴:接受處罰 所有責任在我;支付寶道歉:愚蠢至極,已調整;扎克伯格道歉:我們有責任保護你們的信息。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就不配得到你們的信任……
有承認錯誤的勇氣,才有告別失敗的運氣。
好人設從來不是靠偽裝來維持,真誠才是最堅固的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