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子身邊不少朋友在服用他汀類藥物控制血脂,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但是很多人只懂得吃藥,卻不懂得複查。而他汀類藥物在使用過程中,定期複查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用藥是否有效,是否出現了不良反應,都要通過定期複查才能知曉。
很多人對他汀類藥物不是十分了解,只知道是一種降血脂的藥物,但實際上,他汀類藥物的作用並不是只降低血脂那麼簡單。
他汀類藥物的主要作用,是減少膽固醇的合成,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水平。而LDL-C是人體中的「壞膽固醇」,是造成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原料」,降低之後,就可以延緩或是阻止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
他汀類藥物可以輕度升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的水平,HDL-C可以把外周血管中的膽固醇送回肝臟分解,是人體中的「好膽固醇」。他汀類藥物還可以輕度降低甘油三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加重。
他汀類藥物另一個主要作用,就是可以發揮抗炎作用。動脈發生粥樣硬化的人,血管內膜在斑塊的影響下,處於炎性反應狀態,體內C-反應蛋白(C-RP)水平升高。而他汀類藥物可以顯著降低C-RP水平,對血管有保護作用。
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風險,是不穩定斑塊的破潰會激活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造成心肌梗死、腦梗塞等嚴重疾病。他汀類藥物可以改善動脈內膜的代謝,增加斑塊的穩定性,使斑塊變得不易破潰。在長期使用的時候,還有可能使斑塊體積縮小,產生逆轉斑塊的作用。
為了保證他汀類藥物的作用,建議每天規律服用。其中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氟伐他汀、普伐他汀為短效他汀,需要在晚上服用,可以發揮最大作用。而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為長效他汀,服用時間不影響藥物效果。
他汀類藥物的劑量每增加一倍,對LDL-C的控制效果僅能增加6%。為了減少不良反應,不推薦服用大劑量的他汀類藥物。可以用中等劑量與膽固醇吸收抑制劑(依折麥布),或是PCSK9抑制劑(依洛尤單抗、阿利西尤單抗)進行聯合用藥。
如果半量的他汀就能使LDL-C水平達標,可以把整片的他汀類藥物掰開服用。
所有的他汀類藥物都要進入肝細胞工作,所以對肝臟功能可能會造成影響。在用藥期間不建議飲酒,避免增加肝臟損傷。如果同時使用其他影響肝功能的藥物,要諮詢醫生或是藥師,以確定是否可以聯用。
每個人對不同他汀的敏感性不一樣,如果服用一種他汀導致了肝功能異常,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換用另一種他汀。
在服用他汀類藥物時,建議在用藥的第1個月、第3個月、第6個月、第12個月分別進行複查。如果一切指標穩定,則在之後保持每年複查一次即可。
1、複查血脂:關鍵指標是LDL-C水平,普通人要求LDL-C低於3.4mmol/L;有慢病者要求LDL-C低於2.6mmol/L;已經發生過心梗、腦梗者,要求低於1.8mmol/L;病情危重者,LDL-C可以降至1.4mmol/L以下。
2、複查肝功能:主要看轉氨酶(AST、ALT)的水平。如果只是輕度升高,沒有超過正常值3倍時可以繼續服藥。如果超過正常值3倍,需要停藥就醫。
3、腹查肌酸激酶:他汀類藥物有小機率造成肌肉損傷,引起肌肉疼痛、乏力,需要複查肌酸激酶(CK)水平,沒超過正常上限5倍時,可以繼續服藥,超過正常上限5倍,或是進行性的升高時,需要停藥就醫。
4、複查血糖:他汀類藥物可能會影響血糖代謝,引起血糖升高,會小幅度升高新發糖尿病的機率。不過血糖升高不是他汀類藥物的停藥指征,可以加用降糖藥物控制血糖,維持用藥。或是選用對血糖影響較小的匹伐他汀、普伐他汀。
總結一下,使用他汀類藥物的人,在保持規律服藥的同時還要注意定期複查,以確保用藥有效性以及預防不良反應。有關用藥品種、劑量的調整,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不建議自行調整藥物。如果對用藥有疑惑,請諮詢醫生和藥師,我是藥師華子,歡迎關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