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加迪爾危機」,預示歐洲兩強對抗升級,為未來的大戰埋下伏筆

2023-12-28     吳忠強

原標題:「阿加迪爾危機」,預示歐洲兩強對抗升級,為未來的大戰埋下伏筆

經過幾場歐洲的大戰,原本分裂的德國正式宣布統一。而為了成為歐洲真正的霸主,統一後的德國開始向曾經的"日不落帝國"——英國發起挑戰,而選擇的方式也是比較特別,就是兩國都非常重視的海軍力量。

兩大歐洲巨頭海軍對決的地點,居然選擇了位於北非摩洛哥境內的一個小地方,也就是今天我們要提到的阿加迪爾。為何選擇在此地?原本是德法兩國的對抗嗎,為何又加上了法國和西班牙的力量?今天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

一、德皇的野心

19世紀時,英國在全世界範圍內建立了龐大的殖民地,這個殖民地幾乎占據了全世界的四分之一,這使得意忘形的英國殖民者十分狂妄,他們甚至叫囂著:"大英帝國所在之處,沒有落日的地方",這也就是"日不落帝國"的由來。按照英國人的想法,英國的殖民地上,英國人有著無限制的海權和遠洋貿易特權,世界上的一切財富都應"為我所用"。

但在普法戰爭以後,英國的世界霸主地位開始逐漸滑落,新生的德意志帝國日益壯大。當時的德國工業總產量一躍成為世界第二位,擁有足夠經濟基礎的前提後,德國開始向英法兩大老牌資本主義強國發起挑戰,雙方的矛盾開始日益增大,這是之前所沒有過的。

原本在俾斯麥時代,德意志帝國出於穩定國家的目的,因此很少參與殖民地爭奪。可是隨著德國經濟的發展,商人日益要求德國政府爭取更多的海外資源和貿易市場。到了威廉二世時期,新皇帝一邊看到資源與貿易的市場巨大空缺,另一方面也苦于海外殖民地不足,相關原料與市場數量少之又少。介於多方考慮,威廉二世決定對原本的世界殖民體系展開衝擊。

德國的迅速崛起和咄咄逼人的態勢讓英國感受到了來自中歐大陸的威脅,於是英德之間開始展開了一場暗地裡的爭鬥。而英國此時帶上盟友法國,共同對德國展開了爭鬥,不久世界的焦點開始向北非的摩洛哥轉移。此地一直是法國的殖民後院,為了進一步控制該地,法國還在1905年2月要求當地的蘇丹推行"適合法國利益"的改革,其目的可謂路人皆知。

而"暴發戶"般的德國同樣也渴望摩洛哥這塊風水寶地能夠歸屬自己,1905年3月31日,德皇到訪摩洛哥,期間他竟然聲稱支持摩洛哥與殖民國法國展開獨立戰爭,這一具有挑釁性的言論令法國上下一片譁然,兩國關係變得驟然緊張起來。

1906年,英法德俄四國在西班牙阿爾赫西拉斯舉行會議,會上英、俄公開支持法國,德國見形勢不利,只好被迫讓步。會後不甘心吃虧的德國一直在尋找機會來"復仇",後來因為法國殖民者的嚴苛統治,引發了摩洛哥人民的不滿,於是在1911年春天,摩洛哥首都爆發了反對法國殖民統治的起義。

這讓德國人看到了插手的機會,於是在當年7月1日,德國派出十餘艘戰艦前往此處,並聲稱阿加迪爾擁有德國所需的資源,德國此舉是保護該國在北非的利益。作為摩洛哥著名的一個港口,阿加迪爾(下圖)處在兩大水道的交界處,與著名的直布羅陀海峽也相距不遠,因此這裡具有重要戰略地位。自大航海時代以來,就一直是歐洲列強爭奪的要地。

接到消息的法國海軍與當地的殖民軍隊迅速包圍了德軍艦隊,雙方都認為自己掌握了當地的權力,因此雙方便開始武裝對峙,雙方劍拔弩張,戰爭一觸即發。至此,阿加迪爾危機全面爆發。

二、差點爆發的危機

德國的舉動也讓英國感受到了戰爭的威脅,一直以來,倫敦都把精力放在維護它的世界殖民體系上,並沒有精力策劃一場戰爭。但威廉二世的不斷增長的海軍力量,卻使英國政府逐漸感到惴惴不安。

德國人的行為令英國政府十分困惑,一直都在考慮這是否是戰爭的前兆,或者只是簡單地一次施壓,目的是改善德國在殖民體系中的地位呢?7月21日,英國財政大臣勞合·喬治發表了演說,全文通篇都在暗示一旦德國的行為越過底線,英國將會不惜因摩洛哥問題與德國一戰。

法國方面也不甘示弱,同時也宣稱為了"摩洛哥的未來"可以不惜與德國進行交戰。此時的德國方面開始感到為難,雖然之前法國曾是自己的手下敗將,但兩國一旦再次交戰,德國很容易因為戰爭而元氣大傷,因此德國外交官們在深思熟慮後,決定以談判方式解決危機。

在談判之前,德國人不忘放出口風:想要德國放棄摩洛哥,那麼法國人占領法屬剛果必須歸宿德國。法國民間群情激憤,許多人都希望政府與德國開戰。但法國政府頭腦此時卻異常冷靜,意識到德國只是簡單的挑釁,同時英國也建議法國,此時不宜發生大規模歐洲戰爭。於是法國人只好忍著怒火與德國展開談判。

7月9日,兩國在摩洛哥的菲斯展開了談判,兩方針對殖民地的管理和資源進行了激烈的交鋒。11月4日,兩國確定了以下事宜:德國承認摩洛哥成為法國的殖民地,進而承認法國對北非各國家的控制;法國也滿足德國的要求,將法國在剛果的部分殖民地(即現在的加彭、剛果、中非和查德部分地區)劃歸德國,建立一個"新喀麥隆"屬地。1912年3月30日,兩國正式簽署《菲斯協定》,摩洛哥正式成為法國殖民地。

曠日持久的"阿加迪爾危機"至此正式告一段落,但德國人的向英法兩國妥協的行為仍然使國內部分激進人士感到恥辱,後來擔任德軍總參謀長的毛奇將軍就在他的回憶錄里這樣寫道:如果德意志再次做出這種軟弱的行為,那民眾將會對國家的未來感到絕望。

結語

"阿加迪爾危機"後,英國開始四處結盟,強化了與法國的關係,並且主動與日本和俄國建立更為緊密的軍事關係,也使英法俄漸漸從殖民地利益平衡者變為軍事聯盟。這次激烈的對峙,為英法德三國內部埋下了復仇和衝突的種子,兩年後一場震驚世界的世界大戰也即將拉開帷幕。

參考資料

1.《西方關係史:德國卷》

2.《大國博弈:改變世界的歲月》

3.《德意志帝國史》

4.《20世紀初的國際關係概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8b3fea99bd9d17d53c830bd89f013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