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居》看得讓人上火,是因為過於真實!生活中的馮曉琴太多了

2022-03-22     娛扒乩

原標題:《心居》看得讓人上火,是因為過於真實!生活中的馮曉琴太多了

最近播出的大劇是真多,偶像愛情,古裝神話,懸疑罪案,都市情感……各種類型的都有。

其中最能引起現實共鳴的,無疑是海清、童瑤主演的生活劇《心居》。

這部劇從一對姑嫂的日常來展現一個三代同堂的家庭的矛盾生活,以及上海不同階層形形色色的人生百態。

就目前展開的劇情來看,幾乎每個出場的角色都不太討喜,沒有絕對完美的人設。但是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立場。有人理解馮曉琴,從而看不慣顧清俞;有人欣賞顧清俞,瞧不起馮曉琴。

能讓觀眾分出不同的立場,主要還是因為劇中那一份真實,講感情還是講道理,是現實中永遠統一不了的生活哲學,進入劇中的生活,也難以評判誰是誰非。

從馮曉琴這個角色的角度來看,這部劇真實地反映一個平凡女性生活中的三大難關:

扶不起的老公

馮曉琴雖然是一個全職家庭主婦(注意是「主婦」不是「太太」)。她在老公的要求下,辭掉工作照顧家裡的老人和小孩。每天一大早起來給全家做飯,將奶奶、公公、老公、兒子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序,自己卻是跟打仗似的,洗漱都急急忙忙,走路都風風火火。

她心甘情願為全家做後勤,但是也不甘於「寄人籬下」的現狀。算是有點「心比天高」了。

她想要更好的生活。一開始將希望都放在她老公身上,一年兩次的財會班都給老公報上,讓考個證找個更好的工作。

她想要買房,二百二十萬的房子,她答應首付4成,卻猛著膽子要跟人借一百萬,敢情她是自己沒一點存款,首付都全靠借。

可惜她老公就是扶不起的阿斗,馮曉琴的兩個期待他一個都滿足不了。

工作是姐姐幫忙找的,老婆給報了班學財會,也不好好學,各種糊弄,還怪老婆逼他做不想做的事。

答應了老婆去跟姐姐借錢買房,姐姐一問,又說自己無所謂,生怕家裡對老婆的偏見小了一樣,窩窩囊囊的。

總之就是,老公的戰鬥力完全配不上馮曉琴的野心。所以夫妻倆矛盾衝突不斷。

就傳統觀念來說是男人養家,很多女性也確實對老公有著很大的期待和更高的要求。但往往這種需要老婆提上進要求的老公是很難扶起來的。

或許改變自己會比將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更容易實現目標。

融不入的婆家

馮曉琴作為一個嫁到上海的外地人,沒學歷,沒工作,還比老公大三歲。婆家人根本沒把她當回事,經常是將她排除在外開家庭小會。

這樣的情況下,馮曉琴沒有歸屬感,迫切想要一個自己的房子,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

尤其是大姑子,看馮曉琴總是帶著鄙夷,從沒把她當成自家人過。

弟弟還在世的時候,總怕弟弟被她騙了,要指導弟弟防著她。弟弟去世後,第一反應也是是她害死的,認為馮曉琴向鄰居追責是想搞錢。

奶奶可能是全劇最讓人討厭的,因為平時馮曉琴對她照顧得無微不至,但是她卻總是惡言相向。好像她真是他們家的保姆一樣,對馮曉琴一直都懷著惡意的猜測。

公公其實還算明事理,但是大部分時間還是以女兒的意見為重了,而且只要兒子兩口子吵架,他就要找女兒求助。一定程度上也是他縱容了女兒干預兒子的生活。

雖然按照以往慣例,最後馮曉琴肯定會跟婆家人和解,會被接受。

但是,現實中,這種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婆家的提防很難消失,融入也不簡單。與其一個人進入另個一人的家庭去融入他們,還是兩個人都出來組成自己的家庭,婚姻會更幸福。

平衡不了的生活和工作

一開始馮曉琴當全職主婦時期家裡那些事就夠她忙的,但是丈夫去世了,她又不想吃嗟來之食,所以決定自己去賺錢,於是找了一份時間相對自由一點的送外賣的工作。

一邊照顧家庭,一邊去送外賣,幾天下來就瘦了一圈。

雖然努力想兩頭兼顧,但是也並不能準時準點去接孩子。奶奶也埋怨她不搞衛生了。

一次更是由於車禍,沒去接孩子,老師打電話給公公去接的。馮曉琴一瘸一拐回來,卻沒有一個人關心她怎麼了,相反,奶奶還給她一頓數落。

顯然,劇中作為一個正能量女主角,她不會放棄事業,也依舊會兼顧家庭,雖然難,還是會挺下去,並且創造出一番成就。

中國的雙職工家庭是全世界最多的,即便不像馮曉琴一樣的特殊情況,本身就有很多女性需要家庭、職場兩頭顧。

只能不強求絕對的平衡,靈活應對,家庭更需要的時候重點放在家庭,家庭沒有特別的事情的時候就將重心放在工作了。

不僅劇中的馮曉琴,現實中,生活又饒過誰?很多女性都會面對馮曉琴這樣的困境,闖過這一關還有下一關。

所以雖然顧清俞的人設並不討喜,但很多人還是想成為她那樣的人。因為自己有能賺錢的實力,能完全地掌控自己的生活。

生活中有很多「馮曉琴」,只是出在不同的時期,有人還困於家庭瑣事,有人又要顧家又要工作搞得焦頭爛額。所以看到劇中的馮曉琴才分外的感慨。

你怎麼看待馮曉琴這個人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7cfb867a1d83dcf6f1dc98544719e0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