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路邊的餐館已經很難吃到新鮮的食材了。
剛開始你可能只是覺得不對勁。
比如發現飯盒比飯還燙。
比如同一道料理吃遍幾個城市都是一模一樣的味道。
比如炒菜的口感不像炒熟的,而像蒸熟的。
雖說料理包已經是個公開的秘密,但很多人其實還是抱著僥倖心理。
有人宣布自己只吃大品牌的餐館。
殊不知就是這種商場裡面的連鎖店才是智商稅。
"有次去吃和府,有個男的吃的那個豬軟骨面,他嫌棄肉太少了,找服務員。然後我親眼看到服務員過來,拿了剪刀和塑料包裝的豬軟骨,給剪開倒進了那個男的碗里了。"
「吉祥餛飩就是……雞湯小餛飩給你一包雞湯料和一袋白開水……」
「我上次去海底撈點番茄鍋,端過來是清湯,然後拿了一袋番茄料理包倒進來。」
博眼球勝過真材實料的網紅店就更別提了。
"去過一家經常排長隊的韓國料理,我們鍋底點錯了味道太淡,找服務員加點辣,咋說都不行,理由是'都是配好了的',然後反應過來人家料理包是配好出廠的,店裡一點佐料新鮮肉菜都沒有…."
「飯店和廚房的盡頭是沒有鍋。當我親眼看著廚房沒有鍋我的黑椒牛柳是從塑料袋裡倒出來的時候我真的破防了,為現代生活狠狠地心碎。」
各大商場不讓用明火,廚房的盡頭是沒有鍋。
現在很多外賣你甚至都不用懷疑了,因為人家直接送來的就是料理包。
「點了一份 南京鴨血粉絲湯,湯底直接用吸吸果凍那樣的包裝送來,還美其名說分開包裝乾淨衛生,我tm這不就是現成的料理包湯底微波加熱一下就給我送過來?這裝都不裝了。」
你以為你點的是熬制八小時的骨湯麵,
其實就是一碗方便麵。
蓋飯料理包也已經都不拆了,加熱完直接扔給你回去自己倒米飯里吃。
最過分的是,就連你精挑細選的養生餐都不是現做的。
粥是料理包。
宣傳頁寫著「堅持8小時大火熬制濃湯」的昂貴養生湯是料理包。
「前天去吃**,端上來的豬肚雞一點味道都沒有,問了服務員,說是忘加調料了,結果端上來一盆白色粉末的東西往鍋里加, 真的破防了, 每次他們還一本正經給推薦先喝湯,這個社會怎麼會變成這樣子 ……」
植脂末這種東西,
喝一次得花60天才能代謝掉。
甚至連你加的 蛋都很少有現做的。
料理包煎雞蛋。
正常煎雞蛋。
有人說,再過十年可能就很難吃到真正廚師做出來的菜了。
如果你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這並不是危言聳聽。
因為就在這些速食快餐賺的盆滿缽滿的時候,那些堅持現做的老店卻面臨著倒閉的風險。
畢竟習慣了前者的10秒出餐,後者的半小時就顯得格外漫長。
食客評價動輒就是「差評」和「一生黑」。
長期被添加劑 刺激的舌頭也已經無法滿足於天然的味道。
「店裡廚師長回老家之後自己開牛肉湯管,每天大早三四點吊高湯,結果不如用添加劑的賣得好,人家一個同行告訴他,有的添加劑店,你去了只用說需要什麼味道,跟配藥一樣就給你配好了。」
「我們單位食堂倒是每天炒菜,純天然耗油味精雞精都不放,吃不下。」
所以兜兜轉轉一圈後,很多人就像已經無法適應 不加濾鏡的照片一樣,還是再次選擇了料理包。
毫不誇張地說,整個中國正在經歷著一場餐飲業的災難。
越是發達的城市越是慘烈。
雖說料理包既可以保證速度也可以穩定質量,但你不可否認這更像飼料而不是美食。
不久前看過一個說法,說以後再也沒有所謂的家鄉的味道,媽媽的味道了,以後會越來越多的半預製菜品,熱一下就能吃。
任誰不得感嘆一句:現代人好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