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是需鈣量較大作物,在草莓生長過程中對鈣的需求僅次於鉀、氮,是草莓所必需的第三大元素,但在施肥過程中,往往忽視了鈣肥的補充,缺鈣會導致多種生理性病害的發生,目前是草莓育苗期間,我們來看看,苗期缺鈣會有哪些影響?苗期又如何補鈣?
一、苗期缺鈣的危害
1、葉片焦枯
草莓缺鈣最典型的症狀就是所謂的葉焦病,一般發生在草莓的新葉,造成葉片頂端皺縮,葉尖焦枯。
頂端皺縮,葉尖焦枯
2、根系受損
鈣元素能促進根系生長和根毛形成,增加養分和水分吸收,苗期缺鈣會影響根系發育,從而影響種苗整體質量。缺鈣的草莓根系短,根毛少,根尖從黃白色轉為棕色,嚴重時死亡。很多農戶諮詢母苗一直不長新根是怎麼回事,這與缺鈣也有一定關係。
根系受損
3、苗子易染病
草莓缺鈣會導致草莓「抵抗力」變弱。缺鈣時苗子葉薄、嫩,莖杆木栓化程度低,如炭疽病菌易從這些薄弱部位侵染苗子。
炭疽病
二、草莓苗期為何會缺鈣?
1、土壤中鈣素含量不足
土壤中碳酸鈣與磷酸鈣是鈣的主要來源,但有些沙質土壤,酸性土壤,低洼地以重茬地,及有機質含量較低的草莓地等,常存在鈣素嚴重不足。
2、土壤中拮抗離子的影響
大量的使用氮鉀肥,在土壤溶液中的銨離子、鉀離子、鈉離子、鎂離子等,能與鈣離子產生拮抗作用,抑制草莓對鈣離子的吸收和利用,而表現缺鈣現象。
3、土壤板結乾旱,根系生長不良吸收能力差
鈣屬於難移動元素,鈣的吸收主要靠葉片的蒸騰產生的拉力進行運輸傳導,同時鈣離子只能通過根尖區域吸收,部分育苗地,土壤板結,通透性差,又乾旱缺水,鈣元素不容易流動,乾旱造成根系失水活力差,植株萎焉,加大了根系對鈣的吸收難度,就會導致草莓對鈣的吸收障礙。
土壤板結乾旱
三、苗期又怎樣進行補鈣?
1、土壤補鈣。土壤鈣的含量對植株含鈣量有顯著影響。因此底肥中鈣肥必不可少。沙質土壤宜輪換施鈣鎂磷肥、過磷酸鈣等,也可沖施硝酸鈣或者EDTA鈣。酸性土壤和重點地塊宜適量施石灰,每畝施用量25-50千克。調節土壤pH值在6.0—6.5之間。
2、增施有機肥,有機肥料可以使土壤中的微生物大量繁殖,特別是許多有益的微生物,這些有益微生物,能分解土壤中的有機物,增加土壤的團粒結構,改善土壤組成。增強土壤的透氣性,改變根系的吸收環境。
增施有機肥
3、均衡施肥,避免過量施用氮肥,注意大量元素與中微量元素肥料的合理配合施用,注意搭配微生物菌劑,不僅能夠改良根際土壤,促進根系生長,同時可以在根際形成有益菌保護圈,預防作物病害的發生。
4、適量補施硼肥。適量的硼肥可促進葉片製造的碳水化物向根系中輸送,促發新根,有利於對鈣的吸收,所以在土壤補鈣和葉面噴鈣時,均可摻入適量的硼肥,硼具有促進鈣吸收的的作用。
5、適當噴施葉面肥,可用專用鈣鎂硼肥進行葉面噴施,既補硼又補鈣。一舉兩得。
6、合理澆水。適當保持土壤含水量,避免過度乾旱。可採用小水勤澆,滴灌澆水,保證水肥充足均勻,防止土壤忽干忽濕或者過分乾燥,影響鈣的吸收。
病毒病
最後要提醒的是:草莓缺鈣表現的症狀與草莓病毒病症狀十分相似,千萬不要混淆,兩者的防治方法完全不同,要仔細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