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小理一季度財報,誰賺的最多?誰虧得最狠?

2023-06-16     電動湃

新能源混戰至今,似乎已無「體面」二字。

6月12日,蔚來宣布全系降價3萬之後,網上便開始出現了各式各樣「官方出品」的對比圖——即通過田忌賽馬的方式,舉實證,列配置,從而實現本品對es6的碾壓。

「堆料王者」理想L7率先撕破臉皮,打出「降價3萬的蔚來,和理想的價值還有多遠」的slogan,並把自己的標配通通高亮,譴責蔚來es6核心配置依舊需要選裝。

緊隨其後,小鵬G9,智己LS7,甚至特斯拉Model Y也紛紛加入聲討隊伍,網友調侃,五座SUV市場儼然一副「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的盛況。

顯然,大家在一同經歷了齊頭並進的野蠻生長時代後,面對企業發展的加速分化,作為局中人,誰也無法再作壁上觀。

以蔚小理為例,近日,陸續公布了2023年一季度財報,三家企業冷熱不均,理想率先走出虧損,蔚來和小鵬雖仍在泥潭,但紛紛發布重磅新車以求扭轉戰局。

從「暗鬥」升級為「明爭」,新能源車企互撕的精彩程度遠超想像。

即便李廠長懟天懟地,耐不住進入2023年的理想,真的如同開了掛。

從今年一季度的交付量看,理想汽車達到5.28萬輛,遠超蔚來的3.1萬輛和小鵬1.82萬輛。

而交付量的差距,直接體現在了營收數據上。

理想一季度營收規模達到187.9億元,蔚來為106.8億元,小鵬則是40.3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三家企業的毛利率水平,理想最近幾個季度毛利率,都穩定在20%左右,而經歷了銷量震盪期的小鵬毛利率跌到了1.7%,蔚來的毛利率同樣跌到了1.5%的低位。

在新能源汽車公司的經營中,毛利率被視為企業的「血液」,對公司的發展至關重要。穩定的高位毛利率讓理想汽車率先擺脫虧損魔咒進入「掙錢模式」。

一季度,理想凈利潤達到9.3億元,而小鵬凈虧23.4億元,蔚來凈虧47.4億元。

總而言之,一句話,「全線飄紅」的理想幾乎在財報的各個維度實現了對蔚來和小鵬的碾壓。

如果說在2022年,蔚小理三家的交付量還分別為12.2萬,12萬,13.3萬輛,彼此不分伯仲,呈現「三足鼎立」的態勢。

那麼進入2023年的理想,無疑成為了率先打破「和棋」的攪局者。短短三個月的時間,理想不論是在銷量還是營收規模上,都賣出了蔚來和小鵬的總和。

好成績自然讓李想挺直了腰杆。

在財報電話會上,李想表示,第二季度的核心目標不僅是賣車,而是市場占有率,他要把20萬元以上NEV市場的市占率從11%提升到13%。

理想的野心很大,但絕非高枕無憂。

雖然掙得多,但對比三家財報數據可以發現,理想在研發投入上卻是最「摳門」的。

一季度,蔚來的研發投入依舊一騎絕塵,達到30.78億元的高位,理想為18.5億元,小鵬為13億元。

而從研發投入占比數據來看,小鵬最不惜投入,占比32.3%,其次是蔚來28.8%,至於,財大氣粗的理想僅為區區9.8%。

理想的研發費用投入向來不多,2022年,理想452億營收下的研發投入只有67億,2021年的研發投入為33億,2020年的研發投入為11億。

這與其產品結構相關,與蔚來,小鵬的純電路線不同,理想切入的是增程混動市場——小電池+發動機的構造,很大程度將理想在電池、電機以及電控上的研發投入限定在了一個更可控的範圍內。

而遵循「套娃」設計的L7、L8、L9三款車型只有尺寸上的差距,設計、配置、動力架構基本相同,這也意味著其實理想是把所有的研發投入主攻在一台車上,至於「堆料」本身,實際成本並不高。

其次,增程對於補能的依賴並不大,決定了理想更無需在電氣化補能方面有過多投入。

相比之下,截至5月15日,蔚來建成了1400座換電站,以及截至3月底,小鵬共計1016座自營充電站網絡,都需要持續的「真金白銀」的投入。

但上述優勢僅針對的是增程模式,一旦切換純電賽道,理想就不得不拉回到和競品同樣的起跑線上。

屆時,研發成果不會憑空而來,補能體系更不會拔地而起,純電理想還有「幾分像從前」,或許還只能打上一個問號。

蔚小理其實保持過相當一段你好我好的「蜜月期」,當時是因為大家產品區間並不重疊,蔚來主打40萬以上,理想30萬區間,小鵬則在20-30萬之間,大家各吃各的市場,倒也相安無事。

但隨著產品布局的完善,「三兄弟」努力維繫的表面和平,直至小鵬G9的上市開始,撕下了最後一層偽裝。

2022年9月,做足了準備和充分預熱的小鵬G9,卻因為紊亂的配置定價廣受質疑。

有意思的是,小鵬G9翻車後,理想瞅準時機齊發L8和L7,定價配置一如既往的簡單粗暴,一波操作直接讓何小鵬一聲令下48h內整改SKU,上演了車圈前無古人的「二次上市」。

也是從G9開始,小鵬急轉而下。

數據顯示,小鵬 G9 上市後,去年 10 月賣了 623 輛、11 月賣了 1546 輛,12 月達到峰值為 4020 輛,進入 2023 年以來,銷量逐漸下滑,小鵬也就不再公布細分車型銷量了。

從一季度財報數據來看,小鵬汽車實現營收40.3億元,凈虧損達到23.4億元,營收、凈利均同比下滑。此外,更關鍵的是小鵬近三年以來首次出現負的汽車毛利率。

但即便如此,小鵬依舊在研發上投入重金。

一季度,小鵬研發占比32.3%達到11億元,是唯一實現同比環比雙增長的企業。

這一切都是為了蟄伏後起跳,小鵬清楚地認識到,擺脫窘境的唯一方式,就是新產品爆發。

6月9日,被小鵬汽車寄予厚望的小鵬G6正式開啟預售,售價22.5萬元起。

據悉,G6預售開啟3天,訂單已經超過2.5萬輛,這是小鵬久違了的火爆。要知道,整個5月份,小鵬僅交付了7000輛新車。

雖然小鵬G6將直面特斯拉model3/Y的圍剿,但對比之下,作為小鵬首款轎跑SUV,G6 在智能化尤其是智能駕駛方面,仍有不少的亮點,包括採用800V+碳化矽平台,並標配 3C 電芯,同時還配備兩顆雷射雷達,以及第二代 XNGP 智能輔助駕駛系統等。

有著「技術宅」稱號的小鵬,靠著高度智能化和800V平台,相信G6仍有突圍的基本盤。

很多人評論說,就差一點,李斌又要成為「最慘的男人」了。

首先,銷量不及預期。5月,蔚來交付量累計為6155輛,從2月1.2萬輛巔峰開始,已經是連續第四個月出現銷量下滑的情況,從曾經的「蔚小理」淪為如今的「理小蔚」。

汽車產業是一個規模效應很強的行業,低迷的交付也拖累了蔚來汽車的業績。雖然 2023 年一季度,蔚來收入同比增長7.7%到106.8億元,但凈虧損卻擴大了1.6倍,達到了48.04億元。

更要命的是毛利潤,一季度蔚來毛利率降至1.5%的歷史冰點,去年一季度為14.6%,而去年四季度為3.9%。

為此,在第一季度業績會上,李斌只能重提舊事,稱原本NIO品牌在2023年第四季度實現盈虧平衡的目標,不得不往後推遲一年以內的時間。

客觀上來說,蔚來NT2.0平台仍處於新老產品的切換周期,新866還在升級,暫時無法接棒,NT2.0平台下的775中,ET7和ES7的價格難以走量,只能依靠ET5。

也就是說,雖然蔚來現在旗下接近7款產品在售,但是沒有能打的主力。

因此,主打5座SUV市場的全新ES6被寄予翻盤的厚望,也連帶著將6月12日全系降價推向輿論高潮。

此次降價最大的轉折點在於,蔚來首次將服務與車型剝離開。

此後,蔚來不再提供免費換電權益,而是相當於以3萬的「選裝包」供有需要的車主選擇。

至於老車主也儘量做到了"一碗水端平",如果換購蔚來新車,不再需要對應權益,則可以抵扣3萬或者5萬的車款。

這樣做最直觀的好處在於,首先,蔚來產品入門門檻進一步拉低,兩款主力車型,ET5直接進入30萬內,ES6降至33.6萬,和理想L7的價差縮小至不到兩萬。

其次,以真金白銀的價格讓用戶感受到服務的價值,讓後期「賣服務」變得順理成章。

這不同於直接官降壓縮產品利潤,而是在蔚來既有價格體系內不傷筋骨的智慧「動刀」。

而宣布全系下調售價的時機也值得玩味。

按照目前蔚來的計劃,蔚來全新車型ET5 Touring將在6月15日發布,隨後,蔚來全新旗艦車型ES8也將開啟交付。

在此節點下,蔚來通過推出全新價格及調整部分權益,也是為了屆時發布的新車釐清價格及服務體系,與此同時,通過調整,讓ES6挽回部分流失的訂單。

好消息是,資本市場聞風而動。6月13日,港股蔚來股價高開高走,截至收盤大漲5.78%,最新市值約1116億港元。

降價是把利刃,用得好,刺刀向前,開闢下一場盛世。

蔚來總裁秦力洪曾表示,2023 年是一場球賽最關鍵的10分鐘。

如今競爭已逐漸走向賽點,生死存亡之際,誰都不會掉以輕心,亦使出渾身解數來應戰。

一場新能源車企之間的大搏殺,正在上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5ff1f3bb4c41a6c3d3071469d13e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