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7名心智障礙青年,合力撐起一家咖啡館

2019-11-12     大米和小米

最近,在新鮮事不斷的魔都上海,各大媒體卻把目光聚焦到了浦東新區一家小小的咖啡店——夢工坊咖啡吧。

開業3個多月以來,這家「網紅店」已經接待了一萬多名顧客。

咖啡店坐落在成山路人流稀少的路段,遠遠看去,豎條木板裝潢的門面並沒有什麼流行的網紅元素。

但是當你走進去,你就知道它吸引人的秘密了——

點擊視頻和大小米編輯一起走進咖啡吧

咖啡吧的後門,直通浦東新區輔讀學校,這些20歲上下的員工都是今年剛從這裡畢業的學生。


1

「不想把孩子們送出去再被退回來」

上海浦東新區輔讀學校是一所對智力殘疾兒童青少年實施九年義務教育與康復訓練以及初級職業技術培訓的特殊教育學校。

夢工坊咖啡吧,是該校與企業合作打造的首個面向社會營業的就業和實習基地

加強學生的實習就業是學校4年來一直的努力。

儘管學校早就與星巴克、海神諾富特酒店等企業都有人才輸送的合作,每屆畢業生也有80%的就業率,但是畢業生就業依然存在兩個很突出的困境:

首先是中重度殘疾學生就業極度困難;

其次,根據老師們的後續走訪來看,原先成功入職了的孩子也很難真正融入工作,「很多工作一兩年後就回家了,原先80%的就業率降低到了50%以下。」

校長王英總結認為,缺乏專業的就業輔導和支持,是心智障礙人士屢屢告退回家的主要原因,因為一般企業還沒有做好接納他們的準備。

本著「不想把孩子們送出去再被退回來」的願望,學校從2015年就開始在校內開設「最後一公里」課程,提前把職場思路和規則等滲入到課程當中;

2017年,開始在校內打造夢工坊咖啡吧,讓學生模擬做咖啡吧服務員。

到今年7月,校企合作打造的,面向社會的夢工坊咖啡吧正式開始營業,7名員工就從應屆畢業生里挑選。

負責輔助員工的楊老師稱,「選拔主要是按照3個標準,生活能自理、聽得懂指令、通過了學校課程審核。」

2

「比金子還珍貴的畢業禮物」

6月28日,對沈程、秦佳晨、萬初鵬、王穎異、楊安昆、吳薇、殷昊這7名同學來說,註定是一個特殊的日子。

上午,他們才從浦東新區輔讀學校畢業;下午就被突然告知,只要他們的家人和咖啡吧簽署就業協議,他們就能被聘為正式員工。

「你是沒看到,他笑得有多燦爛啊!」

秦佳晨媽媽回憶聽到校長通知的時候,兒子開心得不得了,她自己的第一反應竟然是止不住地掉眼淚。

佳晨在咖啡吧工作

佳晨屬於唐氏綜合症里的重度患者,常常伴有心力衰竭,小時候,醫生說他活不過3年時間,建議家人放棄治療。
爸爸媽媽選擇堅持,帶著佳晨從鬼門關,一次又一次地逃了出來。

快8歲,進入輔讀學校上學後,佳晨才學會開口說話。

當他第一次喊出爸爸媽媽的時候,爸爸媽媽緊緊抱著他又親又哭。

從小學、初中,到職業培訓班,佳晨在輔讀學校度過了12年時間。

直到今年,臨近畢業,當其他能力較強的同學已經陸續找到了工作,動作、反應都很遲緩的佳晨也慢慢意識到自己可能要永遠地待在家裡了。

畢業的日子,越來越逼近,佳晨越來越沉默。

「待在家裡,可能就跟社會徹底脫節了,但是他屬於中重度。」媽媽沒有其他的選擇,直到畢業典禮當天收到學校的通知。

「這是比金子還要珍貴的禮物,幫了一個孩子,拯救了一個家庭。」

不僅僅是佳晨,對被錄用的這7個青年和他們背後的家庭來說,擁有一份工作,都是他們最奢侈的夢想。

3

從「你先回去」到「你先下班」

對於來之不易的工作,員工們表現出超乎常人想像的熱情。

因為在培訓期間沖泡咖啡的成績最好,患有唐氏綜合症的殷昊榮升為7個孩子當中唯一的咖啡師,儘管他的技藝還不算完全熟練,拉出來的花也還不算完美,但是許多慕名前來的顧客都會點名讓他沖泡。

能彈鋼琴,能泡咖啡,髮型總是打理得清爽時髦的殷昊被人們戲稱為「殷總」。

店長給他排了晚班,每天中午12點上班就行,但他堅持8點到崗,然後一直做到晚上8點。

殷昊在彈鋼琴

老師們勸他要多休息,他一開始說早到是怕堵車,後來又說自己「上午做咖啡,下午做服務員」,總之,就是想盡辦法待在咖啡館。

站在門口迎賓的楊安昆,雖然患有自閉症,不過楊老師稱,楊安昆在畢業之前就獲得了一年的實習機會,比起店裡的其他員工來說,記事更清楚,跟人溝通的能力也還不錯。

上海,7名心智障礙青年,合力撐起一家咖啡館

為顧客開門的安昆

每當顧客走近門口,安昆便立即揚起燦爛的笑,大聲招呼到,「歡迎光臨夢工坊咖啡吧。」
顧客進了門,他會開心地用粉筆更新小黑板上的數字,顧客能能清楚地看到,「您是我們的第n位客人。」

不僅如此,按照工作分配,安昆每天還要在朋友圈分享咖啡吧分享咖啡館的客流情況。

11月11日朋友圈更新

有一次,楊老師看到,提前下班的安昆找另一位同事溝通,讓最後下班的同事記得幫他更新來客數字並拍照發給他。

「這就是工作的另一個好處,能逼著他們想辦法解決問題。」楊老師說。

不過,有時候孩子們對工作的熱情也會給管理帶來麻煩,比如前面提到的佳晨,他平時的工作主要是擦桌子和迎賓,可他的體質不太好,再加上早上起得太早,幹活又賣力的原因,到下午體力就跟不上了,有時候會直接蹲在地上休息。

「這樣對其他員工也會有一些影響」,楊老師說,後來店長就安排他上半天班,一到下午,大家都會提醒他,「該回去休息啦!」

沒想到,他媽媽跟老師反應說佳晨回去後情緒不太好,他覺得讓他早點回去是不要讓他上班的意思。

後來,楊老師想了個辦法,到點了就讓大家提醒佳晨,「該下班啦!」換了個說法,佳晨就開開心心地回家休息了。


4

「不僅僅是同情,我要的是他們做得越來越好」

不過,在真正工作過程中,他們遇到的很多問題都需要一定的輔助才能完成。

比如,秦佳晨體質很弱,不能獨立給他安排崗位;

殷昊沖制複雜花樣的咖啡時,需要店長的輔助才能完成。

沈程經常需要在老師們的指引之下,才能準確找到顧客桌位……

因此除了店長外,夢工坊里7位員工的背後,還有8位常規駐店的就業輔導員,他們由老師和家長擔任,一人一天,輪流當值。

在應聘成為夢工坊店長之前,何玉田是另一家連鎖咖啡店的店長,這也是他首次接觸心智障礙人群。

「現在我每天做得最多的事情,是跟他們反反覆復地說注意事項,因為他們真的忘性很大。」

在咖啡吧里,何玉田讓這些員工又愛又怕。

當孩子們遇到突發情況,比如點錯了單,或者上錯了咖啡時,一般是店長何玉田出面向顧客解釋,幫他們解決的;

不過在第二天的例會上,他依舊會嚴格地檢查大家的著裝、指甲等等,頭天做得不好的地方,他也會拿出來批評。

「不僅僅是同情,我要的是他們做得越來越好。」

何玉田直言,作為一個管理者,他確實很嚴格,一直力求保證咖啡館在高熱度的關注退潮之後,依然能穩定地經營下去。

5

「這樣的咖啡廳,為什麼不可以多開幾家呢?」

在輔讀學校的整體計劃中,夢工坊不僅是一個就業和實習的場所,它同時還是一個促進「融合」的平台。

校長王英說,「通過這個平台,普通人來了解我們的特殊孩子,去接納他們;同時我們的特殊孩子也在這個平台上,更多地認知社會。」

就這樣,一個小小的咖啡廳,把成千上萬的普通人吸引進了心智障礙人士的世界,現在,咖啡吧里的留言板,已經被顧客們的留言貼得滿滿當當。

上海,7名心智障礙青年,合力撐起一家咖啡館

「熱愛生命的人,都能被世界溫柔以待。」

「你們的笑,溫暖了一座城。」

「一句姐姐,治癒了我。」

......

自咖啡吧開業後,一位離咖啡館有半個多小時車程的女士,已經帶著女兒來了好幾次了,她單純地覺得待在這裡很舒服,店員們真摯的笑容讓她覺得輕鬆。

當大米和小米編輯問她這麼遠過來麻不麻煩的時候,她笑著反問,「那為什麼這樣的咖啡館,不可以多開幾家呢?」

-END-

採訪 | 小熊 噹噹

寫作 | 小熊

視頻 | 噹噹 小熊 周晨

內容顧問 | 孫旭陽

上海,7名心智障礙青年,合力撐起一家咖啡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5KwYG4BMH2_cNUgItz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