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親對象媽媽要做手術讓我照顧」上熱搜:你沒分寸的樣子,真丑

2023-10-25     精讀君

原標題:「相親對象媽媽要做手術讓我照顧」上熱搜:你沒分寸的樣子,真丑

1

之前看到一個熱搜,讓人不禁對當下的社交倍感無奈。

題主剛與一位相親對象見了幾次面,不料就收到了相親對象的「不情之請」。

這位相親對象先是在微信上誇了女生一番,說自己的媽媽誇讚她煲的湯好喝。

緊接的,話鋒一轉,就提出了自己的媽媽過幾天要做個手術,想請她過來照顧幾天。

這位相親對象有勇氣敢提出這樣的想法,已然令人感到吃驚,但更不可思議的事還在後面。

題主大概為了維持所謂的體面,只是事實性地表達了一句「我白天要上班哦」。

不曾想,她的相親對象聽過後,絲毫不再掩飾了:

「你不是周末雙休嗎?我想著你周末可以過來照顧下,專門把手術約到了周末。」

這一番言辭下來,真是讓人大跌眼鏡。

男生的媽媽要做手術,卻把手術時間特意安排在女生周末休息的時間,等著相親對象過來照顧自己的媽媽。

難怪一群網友看後,紛紛勸退女生,讓她遠離這樣的男生。

兩人的關係不過是相親見了幾次面,連關係都還沒有確定。在未告知對方的前提下,男生提出這樣無理的要求,不僅是把女生當成免費保姆,更是一種毫無邊界感的行為。

記得哲學家Heraclitus說過:

世界的一切次序,在一定分寸上燃燒,在一定分寸上熄滅。

沒有分寸感的人,在多數社交場合都是遭人嫌棄的,因為他們往往不懂,一旦失了分寸,模糊了界限,麻煩和衝突也就隨之產生了。

那些模糊了彼此間的界限,不斷索取,不斷要求的關係,最終往往只會讓感情漸漸冰涼。

2

自媒體人安娜貝蘇居住的街道上,曾住著一位離了婚的阿姨。

她的幾位嬸嬸親戚見這位女子既要賺錢又要帶孩子,很是同情,每次見面便會一番噓寒問暖。

彼此相處了一段日子,關係日漸融洽。

但慢慢的,幾位嬸嬸們便開始好奇,這位女子過往婚姻的細節。

鄰居阿姨看大家關切,也未想過隱瞞什麼,如實告知了真相。

但自從那以後,幾位嬸嬸每每見到這位鄰居阿姨,便十分憤恨地對阿姨的前夫一頓謾罵,批判他出軌、家暴一系列的行為。

起初,阿姨只是面露為難,不願再提起過往的傷心事,但時間久了,阿姨便開始躲著幾位嬸嬸。

理由也很容易理解,畢竟沒有人願意把自己的傷疤當作他人茶餘飯後的談資,哪怕這些言論間夾雜著一些「關心」。

東野奎吾的《戴著面具的人們》中,有一段內容是服務員對一個年輕女性獨自住酒店好奇,他們酒店裡的經理說了這樣一句話:

「我們酒店的客人都是戴著面具的,一個叫作客人的面具,絕不要試圖揭開面具。」

是的,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內心所劃定的安全邊界,也就是心理學上的「心理邊界」。

通過這個抽象的邊界,我們可以知道,什麼是合理的、安全的和被允許的行為。

相反的,當他人不斷越界的時候,我們也會清晰的知道,自己感受並不好,相處並不愉快,因為關係也就自然地變淡。

經歷越多,你越會明白:人與人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貿然越界,是最起碼的禮儀。

3

羅振宇分享過一件事。

有一回,他去一家銀行辦事。因為辦理的業務複雜,銀行櫃檯經理大概辦理了一個多小時,期間,經理始終專注於手頭上的事,認真嚴謹。

大概兩個星期後,羅振宇在超市偶遇這位經理。

閒聊之後,羅振宇才知道,原來這位經理是自己節目的忠實粉絲,甚至他對節目還有許多新奇的想法。

知道這些後,羅振宇覺得很奇怪:「那天在銀行你為何說不認識我呢?」

經理聽完,很乾脆地回答說:「那個時候,你是客戶,我在工作,在工作場合,我不宜談和業務無關的任何話。」

不得不說,這位銀行經理是一個界限分明的成年人,他知道什麼場合該做什麼事,什麼時間又該說什麼話。

古話說:「凡事過則損,需把握分寸。」

活得通透的人,都會帶著合適的距離感。

最後,分享三毛在《送你一匹馬》寫的一段話:

我避開無事時過分熱絡的友誼,這使我少些負擔和承諾;

我不多說無謂的閒言,這使我覺得清暢;

我當心地去愛別人,因為比較不會泛濫。

我不求深刻,只求簡單。

與君共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43cb760c5e34f2bf99b65bbb66c93d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