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病房裡的一幕,戳穿多少老年人:有福我不享,沒苦我硬吃

2024-07-02     精讀君

最近,一段視頻在網絡上引發熱議,視頻里兩個住院老太的故事,看得人越來越窒息。

事情發生在安徽某醫院的病房裡,一位女士分享了自己母親和同病房病友的日常生活。

視頻中,她講述,自己的母親(紅衣老太)在幾十度的高溫下,不知疲倦地在地里拾撿了整整四十多斤的小麥,最後不堪重負,累進了醫院,時至今日已經度過了半個月的治療。

而旁邊的花衣服老太,同樣展現出驚人的「毅力」。

儘管年事已高,身體狀態已不盡良好,她卻不顧家人反對,堅持要回去下地幹活。

兒女眼見拗不過她,只好請了五天假,花費將近4000元往返路費,專門回家幫她收割了800斤小麥和100斤蠶豆。

短短一條視頻,引得無數人共鳴。

很多人把視頻轉發給自家父母,得到的卻大多是漠然置之的反饋。

此時此刻,躺在病床上的老人,和很多看到視頻的父母,都還沒有意識到一個嚴峻的問題。

800斤的麥子,換不來一程的交通費。

40斤的小麥,抵不了一天的住院錢。

然而,曾在物質匱乏的艱苦歲月中摸爬滾打過來的父母,哪考慮過這些?

節省每一分錢,榨乾自己身上的每一分勞動力,好像是他們至高無上的責任。

他們似乎確信,自己必然要恪守吃苦耐勞的生存法則。

即便兒女為他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

01吃苦耐勞成極端,老人兒女都遭罪

簡單的一條吐槽視頻,為什麼讓這麼多兒女「義憤填膺」?

因為,沒苦硬吃的父母,很多人攤上過。

視頻的評論區,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父母「吃苦」的「名場面」,可謂是五花八門,一個比一個離譜。

有為省幾塊錢路費,走路累暈,花了一萬多住院的老媽;

有自己在家給狗打針,結果被咬,又多花一千多打疫苗的老爸;

為了不讓聲控燈亮,不惜撞傷自己的爺爺;

為了賣點兒柿子,給兒孫帶去人、財、物三重摺磨的姥姥;

更有住著200萬的房子卻天天翻垃圾桶、多次受傷卻還在堅持的媽……

旁觀者哭笑不得,兒女們欲哭無淚。

走極端的父母,不僅勞己傷財,還把孩子們都快弄抑鬱了。

孩子們想的是,明明努力打拚,就是為了讓父母過上好日子,不用吃苦受累的好日子;

而父母想的是,能省則省,能累則累,現在為了錢累點病點沒什麼,省點錢以後總會用得上。

兒女們賺了錢給他們裝了空調,他們卻批判過度奢靡,一定要在烈日下把自己曬暈;

子孫們給他們錢購置吃穿用度,他們卻把錢都攢起來,自己每天吃熱了好幾遍的剩飯。

他們打著為家好、顧全大局的名義,不惜犧牲自己的身體,也要精打細算,吃最苦的苦,不到最後一刻不算完。

儘管這樣會讓自己備受煎熬,會讓兒女牽腸掛肚,一不小心,還會因為積勞成疾,吃苦過頭,把攢下的錢花個精光。

老一輩中的很多人,似乎把極端的節儉當成了一種愛好,為之痴迷,甚至瘋魔。

究其根本,就是吃苦成癮,綁架自己,也束住了後輩的手腳。

02吃苦成癮的父母,到底咋想的?

知名主持人吳昕曾在一檔綜藝節目中提過,自己每次扔掉的東西,都會在第二天被媽媽原封不動地撿回來。

這不禁讓很多人感嘆:原來日進斗金的明星,也會因為吃苦的父母犯難。

弗洛伊德曾提出過「道德自虐」的概念,

即有的人甘願通過受苦,來獲得道德上的勝利感和滿足感。

是啊,在苦難文化的薰陶下長起來的老一輩人,已經習慣了節儉的模式,以吃苦為榮,吃苦,才心安。

生活變好了,收入變高了,花錢的孩子有能力賺錢了,但他們,依舊未曾放下過懸著的心。

同事小傑同樣有一個精打細算、吃苦成癮的媽。

在這位媽媽眼裡,一次性口罩是能反覆洗的,保鮮膜是可以重複利用的。

只要口罩沒有「粉身碎骨」,只要保鮮膜沒有破洞,它們就還有能用的價值。

小傑每次回家,都給媽媽帶一箱的口罩和保鮮膜,並且每次都耐心地告訴她,這些東西就算一天用一個,一年也用不完,不用那麼節省。

但是每次在家多待幾天,小傑總能看到媽媽在外面院子裡晾曬一次性口罩的身影。

細緻到把厚一點的口罩放在陽光下,薄一點的放在陰涼的地方晾曬,因為薄一點的曬太久會發脆,容易碎掉。

小傑也經常能看到媽媽在夜深人靜時,拿著藍白相間的口罩縫縫補補的身影。

主打一個「物盡其用,用到不能用,就想辦法讓它再能用」。

小傑也問過媽媽,為什麼一定要這樣做。

媽媽的理由是:「你帶回來一年份的口罩,一天用一個,只能用一年;我自己用不了那麼些,省著點兒用,能省下好幾年的量,你回來也能接著用。」

小傑說,她一方面擔心媽媽重複使用口罩和保鮮膜會有健康隱患,另一方面,又因為心疼媽媽而不敢多說什麼。

既討厭父母的落後思想,又心疼他們勞碌的身影。

試問,這又是多少子女無奈又真實的共鳴。

03父母聽勸,才是真給兒女省了心

假如現在要你帶著父母去旅行,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很多人會說:「想想都頭大。」

因為你帶著獎金帶爸媽住進200多一晚的旅店,他們會說:「太貴了,你進去住,我和你爸在外面坐一晚上就行。」

景區的烈日烤得他們揮汗如雨,當你提出想買一瓶水的時候,他們卻說:「你買一瓶自己喝,景區的水貴,我們一點都不渴。」

到最後,你拖著疲憊的身軀和複雜的心情陪父母回了家,游也沒游仔細,玩也沒玩盡興。

我們似乎對這樣的場景頗為熟悉,又或許,我們很多人,都曾經歷過類似的場景。

帶父母享福,本是件開心的事情,最後卻因為觀念不和,鬧得大家都不開心。

其實這些事情,都有更好的選擇。

與其辛苦自己,折磨孩子,倒不如站在晚輩的角度,真正做到讓他們放心。

前段時間,有個網友分享了自己帶爺爺奶奶旅行前的「莊嚴宣誓」,儀式感滿滿的幾大「戒律」,可以說讓看到的人無不拍手稱絕。

視頻里的爺爺奶奶散發著最純真的微笑,配合著孫女一字一句地朗讀著「誓詞」:

「絕不說門票太貴,你玩我站著就行」;

「絕不說外面太貴,還不如在家吃呢」;

「絕不四五點鐘就催人起床」;

「就是消費,干就完了」……

看吧,不掃興的家長,才是真的給孩子省了心。

雖然在此之前,爺爺也是那種把「只買一瓶就行,我不渴」掛在嘴邊的老人,

但經過不斷的磨合,在最近的這次旅行中,爺爺奶奶不僅會主動跟孫女提出自己想吃的東西,也會曬出酒店照片,在老朋友間「顯擺」一番。

看到這裡,網友們不禁評論:「聽勸的二老,已經打敗了99%的長輩!」

有錢就花,有福就享,人到晚年,快樂至上。

孩子們有能力讓長輩享福,長輩給孩子們盡孝的機會,也給自己更加舒服地體驗。

如此,才是真正兩全其美、皆大歡喜的事情。

04寫在最後

親愛的爸媽,我們不反對你們勤儉持家,但要保證在不傷害自己的前提下。

我們希望你們身心健康,也希望你們不再苛待自己,儘量讓自己的餘生充滿幸福。

親愛的爸媽,請你們跟我們一起邁向更好的生活,而不是停在原地,默默吃苦。

你們有權享受兒女為你們布置的一切,那不僅會讓你過得舒服,也會讓我們更加踏實,少些擔心,少點兒難過。

畢竟,當兒女的,最希望的,就是變成能為父母遮風擋雨的大人。

把你們照顧好,我們,才真正能夠安心過好自己的小日子。

各位長輩,您說對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74b4e628bdce5a76f880c82c1ff18c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