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姑修行的地方,為什麼叫「庵」,而和尚的叫「寺」?

2022-06-19     有畫說藝術

原標題:尼姑修行的地方,為什麼叫「庵」,而和尚的叫「寺」?

記不記得差不多是去年四五月份的時候,咱們聊過一個話題——「寺」和「廟」有什麼區別?不知道大家還有沒有印象。

總之,雖然咱們平時習慣把「寺廟」連起來說,但寺和廟實際上還真不是一回事兒,如果沒看過這期節目的朋友,可以到我的主頁內容當中去找一找,這裡咱們就不再過多地來解釋。

修行

那麼今天帶來的話題,其實也算是「寺廟」那期內容的延續,今天和大家聊的話題是:同樣是出家修行,為什麼和尚住的地方叫「寺」,而尼姑住的地方,卻要叫「庵」,你知道嗎?

是不是感覺,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你看,平時咱們一般都是去什麼「少林寺」、「靈隱寺」、「金山寺」還有「普陀寺」之類的寺院去拜佛,很少會去「尼姑庵」。那麼「庵」與「寺」,除開裡面的和尚尼姑性別不同以外,還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

寺院和尼姑庵的區別,其實並不很大,尼姑庵裡面供奉的神佛,和寺院當中的沒什麼區別,因為它們都同屬於佛教。

「寺」和「庵」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修行者性別的不同,男性教徒(也就是和尚)在寺院修行,而女教徒(又叫比丘尼)則在尼姑庵修行。

那麼,和尚住的地方,為什麼叫「寺」?

佛寺

這是因為佛教剛開始傳入中國的時候,是在東漢時期,當時西域過來傳教的僧人,由一個叫「鴻臚寺」的朝廷機構負責接待,隨著佛教逐漸在中原地區紮根發展,原有的鴻臚寺就難以容納眾多的僧人,因此皇帝又下令單獨建設了一處院落給僧人們居住。

因為他們之前住的是鴻臚寺,屬於重要貴賓級別的接待場所,為了延續這種接待規格,於是新的建築就仍然以「寺」為名,這個建築就被取名為「白馬寺」,從此以後,和尚的修行之所,就全部都以「寺」為名。

同樣是出家人的修行之所,為什麼和尚住的地方叫寺而尼姑住的叫庵?剛才我們已經說了「寺」的由來,從東漢時期的白馬寺開始,佛教正式在中原地區發揚光大,一開始是沒有女性教徒的,隨著佛教影響面的擴大,後來慢慢也有了削髮為尼皈依佛門的比丘尼,但佛門是清凈之地男女有別,所以又單獨為女性教徒開設了「尼姑庵」作為修行場所。

「庵」這個字,原本是指比較簡樸的草屋,適合修行,這個字的結構,也很有意思,它是「廣」字頭,廣,指的就是房屋或者建築,底下的「奄」通門字部的「閹」,本意是把門關起來、閉合的意思,那麼由「廣」字和「奄」字組合起來的「庵」字,意思就是指關起門來不對外開放的居所。

修行

為什麼不對外開放?因為這是女佛教徒的清修之地,為了保護比丘尼的安全,以及確保她們修行環境的清凈,才以「庵」來命名她們的修行場所,民眾知道這裡是座尼姑庵,也會主動避嫌,並提供必要的保護。因此,「庵」不像「寺」那樣可以隨意向外界開放,這就是「庵」區別於「寺」的地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4006887b3cae227dabc0aaed59ab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