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遊戲」流行校園 看到這個動作一定要制止!

2024-11-05     山西新聞網

「死亡遊戲」重現校園,嚴重可致死亡。如此危險的遊戲為什麼會流行?孩子做出哪些動作要及時制止?

說到學生時代在學校里跟小夥伴們一起玩的遊戲,您會想到什麼呢?一般來說咱們小時候玩的,基本上就是扔沙包、踢毽子、跳皮筋、老鷹捉小雞、跳房子這些。

咱們小時候玩的這些強度可不算太大,頂多就是弄出點皮外傷,自己齜牙咧嘴疼個十天半個月,下次出門玩就知道注意了。但是最近在學校裡頭興起了一種「死亡遊戲」,它的大範圍傳播,則引發了不少家長的擔憂。

「死亡遊戲」又稱為「夢回大唐」或「死亡三秒」,是通過特定動作讓遊戲參與者快速達到窒息缺氧狀態,極端情況下可能會導致孩子窒息死亡。我們成年人都知道,死亡不是遊戲,窒息並不好玩,但這麼危險的遊戲為什麼會在青少年中流行?孩子平時做出哪些動作,表示他們可能已經接觸到這樣的遊戲了呢?請聽總台中國之聲記者周堯、滿朝旭的報道。

「死亡遊戲」為什麼會在青少年中流行?

湖南益陽的一位學生家長反映說,孩子在學校玩過這個遊戲後,直到第二天還感覺頭痛頭暈。

家長:我兒子這一次這條命真的算是撿回來的,被同學壓住心口以後很快就暈倒了。在暈倒之前他也發出那種很恐怖很大聲的尖叫,直到第二天早上我兒子還是感覺頭痛頭暈。

這位家長既對孩子脫離險境感到慶幸,更感覺到後怕。根據體驗者描述,該遊戲大概步驟包括靠牆蹲下深呼吸、憋氣,再由其他人按胸口等操作。遊戲的核心點在於,讓體驗者快速達到窒息缺氧的狀態。

這一遊戲名為「夢回大唐」,是因為傳言稱,有人在窒息片刻出現幻覺,或是「看見童年場景」,或是「目睹夢幻景色」,甚至重溫了「前世記憶」。面對這個「死亡遊戲」,很多學生家長也表示了擔憂。

朱先生:像這樣的有一定危險性的遊戲,他掌握不好,很容易造成生命危險,這種遊戲實際上應該算是利用了小朋友的獵奇心理,應該定義成一種刺激性的狂歡,還有很容易和校園的霸凌攪和到一起。所以作為家長,我們是非常堅決反對小孩參與這種遊戲的。

專家提示,這個遊戲其實非常危險。這種「體驗」不僅當時會讓孩子受到驚嚇,甚至過後也可能留下後遺症,影響智力發育。有醫生介紹,「死亡遊戲」壓迫心臟、抑制呼吸導致回心血量減少,大腦的血液和氧氣相應減少。嚴重者會導致意識喪失、全身臟器功能停止等,直接危及生命。

中國心理學會臨床心理諮詢與治療註冊督導師陳佩華表示,如今,這一危險遊戲在校園中流行,與青少年追求新奇體驗的天性有關。

中國心理學會臨床心理諮詢與治療註冊督導師 陳佩華:這款遊戲目前在學校能夠如此流行,應該跟孩子們的壓力,他們的好奇心以及他們的刺激度有關。孩子們現在的壓力來自學校、家長、學習方面的壓力,很多時候無法釋放。關於好奇,因為現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他們對身體對世界都充滿了好奇,什麼都想去了解,什麼都想去嘗試。這個遊戲所謂死亡三秒,本身這個詞就很富有刺激性,三秒意味著時間成本非常低,短時間內可以迅速完成它的刺激性強,可能還沒反應過來就已經去做了。

家長一旦發現苗頭應及時糾正、提醒

「死亡遊戲」其實並不新鮮。早在20世紀90年代末,這種遊戲就已經在部分城市出現,並迅速被未成年人模仿,風行於很多校園。2004年,教育部提醒,「死亡遊戲」極易損害青少年身心健康,應堅決制止此類遊戲在學生中傳播、蔓延;相關省市採取有效措施,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教育,揭露此類遊戲的危害,嚴令禁止學生嘗試。2005年,教育部再次發文,要求國內所有網站刪除有關「死亡遊戲」的介紹。

如今,「死亡遊戲」死灰復燃,除了說明監管部門、平台、網站等對相關問題不夠敏感之外,也給家長、老師提個醒,平時要細心觀察孩子的娛樂方式,一旦發現苗頭及時糾正、提醒。

張女士:家長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和守護者,家長得多花點時間,陪陪孩子,了解他們的想法,知道他們在做什麼、想什麼。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孩子的問題,給予正確的引導。

陳佩華也表示,這個遊戲在青少年間再次死灰復燃,也提醒家長和學校要多多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多給孩子說心裡話的機會和時間。

中國心理學會臨床心理諮詢與治療註冊督導師 陳佩華:首先家長要注意的,平時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而非阻止孩子們說心裡話。由此就會引申出一個話題,就是真心希望家長多陪伴孩子,學校的老師班主任也多給孩子一些說心裡話的時間。

(責編:張星秀、溫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259de87b13b843d0f1bf774eb96b44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