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這剛過完年,我咋就高血壓了呢?」
上午門診來了好幾位新發高血壓的患者。
那麼為啥過年以後,容易發現更多的高血壓呢?
一、高血壓和年齡有一定的關係
高血壓簡單來說,分為兩種情況,一種叫繼發性高血壓,也就是有明確原因的,比如有腎病、腎衰、腎動脈狹窄等疾病,進而會導致血壓升高。這種有明確原因的高血壓稱之為繼發性高血壓,一般占到高血壓人數的5%左右。
我們平時遇到的更多的高血壓屬於原發性高血壓,也就是說並不是別的疾病導致的,而是自己的血壓因為某些綜合因素到了一定的年齡,可能就會出現血壓升高。
大家可能會發現,我們小時候,幾乎都沒有高血壓,大部分人都是到了一定的年齡階段。尤其是到了中年後,更多的人就會出現高血壓。
所以,年齡越大,相對來說高血壓的風險就會越高。一方面是和血管老化有一定關係,但更主要的其實還是我們之前的生活決定的。生活越健康的人發生高血壓的風險就會越低,生活越不健康的人,發生高血壓的風險就會越高。
二、高血壓和遺傳有一定的關係
有人說了,高血壓不是遺傳疾病嗎?
這裡要糾正一下,高血壓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遺傳疾病,我們平時說的遺傳疾病,就是基因裡面帶的。不管我們出生後如何生活,這個疾病一定會發生。
但高血壓只是有遺傳傾向的疾病,也就是說,和遺傳有點關係,但更主要是和後天我們是否健康生活有密切關係。
即使父母都有高血壓,只要我們能健康生活,我們也不一定會發生高血壓。
即使父母沒有高血壓,只要我們不健康生活,我們也可能會發生高血壓。
三、最主要還是吃的「好」,動的少,長得胖導致的
上述兩個因素,無論是年齡還是遺傳,都是我們無法改變的。
很多人之所以過完年發現自己血壓高了,和上述兩點有點關係,一方面是年齡到了,一方面可能是遺傳起了一點點作用。
但更主要的是我們吃的「好」,動的少,長得胖導致的。
現代人不光過年吃的「好」,平時也吃的「好」,當然過年吃的更「好」。但這個好是帶有雙引號的好,意思這個好吃的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好,只是說口感好,但並非健康。
只有口感又好,又健康的食物,才是真正的好食物。
但是我們對照自己看看,自己是不是只是去滿足了口感好:油炸食品、高糖食品、甜點、典型、精細糧、豬牛羊肉、加工肉、肥肉、內臟、油酥食物......
大部分所謂好吃的,尤其是從外面買回來的食物,幾乎都是先考慮到食物的口感,而不是先考慮食物的健康。因為口感是目前我們追求的第一位,只有口感好,大家才喜歡吃,大家才願意掏錢,商家才能賺到錢。
可是這些食物大部分都是高油、高鹽、高糖,或加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結果就是會影響我們的血壓、血糖、血脂,這些食物吃得越多,越容易導致三高。
過年期間,這些食物吃得更多,那麼就有部分人表現出來高血壓了。
所以我們儘可能要在家做飯,做飯要減油減鹽減糖,多一點蔬菜水果,增加點粗糧雜糧,讓我們的飲食健康起來,讓我們的飲食真正好起來。
不知道有多少人平時能堅持運動,過年期間能堅持運動的人就更少了。吃了上面那些「好」吃的,然後就躺在沙發上玩,或者坐著不動打牌等等非運動的項目。那麼活動的時間就會減少,活動越少,我們的血壓、血糖、血脂就越不好控制。久坐不運動的危害不比飲食不健康輕,過年期間活動少,那麼就會有部分人表現出來高血壓。
吃的「好」,動的少的直接結果就是體重超標,或者肥胖。每逢過節胖三斤,絕不是假話,上次直播的時候做了一個小調查,有80%的粉絲過年後都胖了不少。肥胖本身就是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的獨立危險因素,所以過完年胖了,過完年血壓也就高了。
四、早發現早控制才是唯一的選擇
這些人發現了高血壓,是值得點贊的,還有一部分人就算三高了,也沒有發現,這部分人是危險的。因為長期的三高不控制,結果就會出現血管斑塊,血管堵塞,血管血栓,心肌梗死腦梗死等等問題。
發現了高血壓,我們才能去控制,控制的基礎,仍是健康飲食、堅持運動、控制體重。然後根據醫生的建議考慮是否要服用降壓藥。
總之,過完年了,測測血壓、查查血糖、化驗血脂,看看自己有沒有三高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