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設計(二十一)

2023-12-14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原標題:生活中的設計(二十一)

生活中的許多小細節,都可以映射到產品設計中,比如本文所講的一些案例。這篇文章里,作者從五個案例出發,談了談他的感受和看法,一起來看看,或許會對螢幕前的你也有一些啟發。

生活中的許多小細節,都可以映射到產品設計中,比如本文所講的一些案例。這篇文章里,作者從五個案例出發,談了談他的感受和看法,一起來看看,或許會對螢幕前的你也有一些啟發。

點都德的桌布是一張紙,印滿了粵語方言和早茶文化。這其實是一種預處理手段,讓顧客通過閱讀弱化等待的焦慮。同時渲染一種復古氛圍,了解傳統文化的過程也是產品增加附加值的過程。

二、港口的長頸鹿

日本一個港口把起重機粉刷成了長頸鹿。一方面是為了造網紅景點,吸引遊客,帶動經濟。另一方面是因為港口的附近有一家兒童醫院,希望讓兒童通過窗口看到可愛長頸鹿的時候能夠緩解焦慮。

這其實是一個巧妙的觸點設計,完美結合了起重機的物理形態,同時敏銳捕捉到了患病兒童的心理需求,充滿人文關懷。‍‍

想要引起用戶的心理共鳴一般有以下幾種方法,比如膜法世家的婦

女節廣告。沒有聚焦在產品宣傳,而是把握當下熱點,符合女性內心情感。最後淺淺說一句:「本廣告由膜法世家為你買斷」。給人一種支持的力量。‍‍‍‍‍‍

三、廁所的幫助信息

上海美術館衛生間裡的求助標識牌,考慮到了特殊群體和突髮狀況的應急需要。設計需要關注用戶真實的行為路徑,考慮相應的可能,減少操作步驟。

求助牌上標註了所在位置和應急電話,減少了用戶查找的麻煩。也便於工作人員快速定位。另外提供了二維碼,在不方便打電話的情況下也可以求助。

下面是百度網盤的登錄介面,現代社會很多人不記得密碼,比如我。所以我經常輸入手機號後才想起切換到簡訊登錄頁面。且過去發現輸入框被清空,還需要重新輸入。這就是一個反面案例,沒有考慮用戶可能的行為路徑。

四、完美融入的削筆刀

圖1的削筆刀巧妙利用了廢屑,讓它成為了變色龍的一部分,增加了趣味性。圖3的石獅子並沒採用傳統的石材,而是利用建築的剩餘材料製成,完美融入周圍環境,更顯端莊厚重。這兩個案例都用到了自服務的設計手段。

五、商場互動屏

相信遛娃的家長都有一個痛點,小孩子太喜歡苦惱、亂跑,不願意跟著大人逛商場。深圳一家商場就捕捉到了這一需求,提供了互動屏,成為了遛娃的還去處。

下面幾個案例基本都與互動相關,互動營造第一次接觸(First Touch)的好方法,另外提升參與度可以遵循以下原則:

這是一款盲盒互動牆,上面的元素代表電影類型,刮開塗層,就能看到一張電影海報。對於很多選擇困難症或情侶用戶來說很實用。這個案例就應用了不確定性與好奇心策略、遊戲化的原則。‍‍‍‍‍‍‍‍‍‍‍

這是兩個健身案例,一個把踩單車變成了賽車遊戲,另一個把跳床變成了下棋遊戲。讓枯燥的健身變得更有趣、帶有競爭性。再利用不服輸的心理,創造話題,引發進一步傳播。

‍‍

這是一所大學的石凳,上面有尺子。這同樣是一個利用獵奇心理去創造話題的案例。

這是一家街頭移動咖啡,應該是借鑑了澱粉腸模式,單價可能不高,類似於口紅效應,主打情緒修復與滿足。現場調製的過程帶有一定的專屬感,出於好奇應該會有人嘗試。

本文由 @我很好奇WHY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0344a2dfe0dd8a6ff54404fad14aba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