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意佛心,就在一筆一畫間

2019-07-30   紅鯉魚文化



許子智,大隱隱於市者。他總是默默地執著他的筆,畫著他的畫,他的畫以青綠為主調涉及人物,山水,花鳥,面面俱精。


他筆下的山水、民居、庭院等總是滲透著一種鄉愁的脈動;他用深厚的筆墨,畫出了禪院的莊嚴肅穆、高深莫測;他畫僧人也是厚重深沉;他畫的古代仕女,卻是筆墨輕鬆,人物或嗔或痴,天真爛漫;而亭台樓閣、芭蕉夜雨,是禪的另一境界。





許子智:1968年生,筆名,一了。1989年畢業於福建工藝美術學院繪畫專業,師從著名畫家張曉寒先生。現為福建美術家協會會員、福建工筆畫學會會員、廈門美協山水畫專業委員會會員、廈門市張曉寒美術研究會理事。出版有《許子智中國畫集》。


許子智是個土生土長的閩南人。紅磚赤瓦、燕尾山牆的閩南古厝倚山偎翠,散落在鄉間原野,是畫家兒時最美好的鄉土記憶。


綠是春天的氣息,而許子智以綠作為閩南山水畫作的作品基調,無疑向你展示輕快的主旋律,娓娓道來閩南溫潤山鄉滋養下的敏感纖細的心靈,如水般的俊秀柔美的藝術氣質。


許子智的青綠山水畫追求作品的創造性和自由性,不滿足於停留在山水的外形上,而是增加現代感的審美元素,營造出一種寧靜幽遠、超然物外的意境,表達自然、禪意的精神文化內涵。


近年來,他遊山玩水,參禪悟道,對創作的領悟更為透徹。畫佛已成為他人生的一種方式。許子智畫佛不為名不為利,只為長養禪,只為心自在,只為平心氣,只為長智慧。


許子智畫佛有幾類,一類是真畫佛,畫禪院,畫僧人。畫禪院莊嚴肅穆、高深莫測。許子智畫僧人也是厚重深沉。


是許子智忍心抑或是修行之人的狠心,畫紙上的一筆一畫其實都是畫者內心世界的外化,許子智與佛合一,身居世間,又與天合一、人佛合一、天人合一,世界無常態,生命有擔當,學佛並非逃避現實,學佛是在正視現實是在改變現實是在順應現實。


這一類的畫,許子智畫得很情感,畫得很投入,他好像就是畫中之佛。

許子智說:「佛陀主張活在當下,平和地與每一個人相處,順應自然地處理每一件事情。」《心經》說:「心無障礙,無撓礙故,無有恐怖。」


許子智畫一些古代仕女,筆墨輕鬆,人物或嗔或痴,天真爛漫,甚覺可愛。亭台樓閣,芭蕉葉雨,是禪的另一境界,此境界脫離人間煙火,無一雜物,無一俗務,輕羅小扇撲流螢。


明朝深巷賣杏花。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滿架書海一院香,兼葭秋水,何等境界,佛稱凈界。此等境界將一切苦難屏蔽於身後,心生歡喜,無比快活。


與此等仕女畫類似的還有一些市井畫。兩三古代仕人散坐石上,喝酒者喝酒,釣魚者釣魚,散步者散步,這些仕人畫比之於仕女畫似乎更注入些生活的內容,更有現實的味道,但體現的依然佛禪的狀態,依然是入世出世的精神。這種精神佛道合一,既有佛之禪心也有道的無為。


許子智也畫山,也畫村莊風物,此等畫作跟禪修好像沒什麼多少關係,其實關係大著呢,真正的禪就是大山。許多禪僧都喜歡住進深山。山是禪的宗,許子智畫山,畫出的就是這個意。禪也藏在平常百姓家,燕子來時春社,參差百萬人家。一面牆一扇窗也凝聚著多少人間的智慧,多少人間的悲歡。


弘一法師說,悲欣交集,是佛間的悲欣還是人間的悲欣呢?

一了並非百了。繪畫跟做人一樣,修心重要。繪畫修心,才能與讀者產生心靈上的維繫,才能在畫面上傳達人生的正能量。


許子智自稱喜歡琴音簫聲,游山游水,品茗賞酒,棲身所在號為「天風閣」的地方,這就是所謂的出世又入世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