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化品牌到代工廠,上市熱潮蔓延的背後是什麼?

2019-07-19     中國美妝網

近日,澳寶化妝品有限公司(下稱「澳寶」)在港交所遞交港股上市申請。

據中國美妝網記者了解,澳寶是一家個人護理及美容產品製造、銷售企業,採用雙軌「自有品牌製造+原廠委託製造代加工」業務模式,而70%左右的收益均來自原廠委託製造代加工產品。

根據2017-2019年的財報數據,澳寶OEM銷售額分別為4.2億元、5.03億元、6.33億元;占總業績的比例分別為69.5%、72.7%及75.8%。



截自澳寶招股書

事實上,不止日化品牌,代工廠的IPO熱潮也在不斷延續。據中國美妝網不完全統計,當前已經上市的代工廠包括諾斯貝爾、棟方股份、芭薇股份、華熙生物、科瑪股份、樂寶股份、三椒口腔、美愛斯、朗姿股份等。

工廠上市熱的背後

從品牌到代工廠,上市熱潮在不斷蔓延,背後原因是什麼?

「化妝品品牌,從本質上來講,都是前端,屬於消費供應鏈。但隨著網際網路的深入,開始延伸至產業的後端,也就是所謂的S2B2C。」上海棋盤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創始合伙人馬宏認為,這是整體商業模式的一個改變,網際網路所衍生的新模式,都在為代工廠賦能。

「在5G時代來臨的背景下,人即渠道,一切商業都將面臨重構。遠離消費端的代工廠,危機感被激發。」一業內資深人士何東(化名)補充道。同時,相較於品牌,代工廠利潤相對低。

國金證券分析報告指出, 品牌商和渠道商掌握化妝品產業鏈定價權:沿原料生產與供應商、生產製造商、品牌商、代理商、渠道商五個環節來看,化妝品層層加價。銷售給終端消費者價格在100元的化妝品,原料及包裝物成本合計僅在8塊錢左右,生產製造商、品牌商、代理商和渠道商的利潤分別約為1元、5.25元、5元和10元。

汝之蜜糖,乙之砒霜

以芭薇股份為例,2016年5月新三板掛牌,當年實現的凈利潤1224.93萬元,到了2018年實現凈利潤2131.11萬元,增長了近73.98%。

在研發方面,芭薇股份2016年就投入研發資金 734.29 萬,占到營業收入的 6.29%,較2015 年翻了一倍。2016年,芭薇股份通過廣州市研究中心評定,其研發能力和水平的提升,進一步提升了公司的影響力和競爭力。投入的研發資金結出了碩果,據報道,次年3月芭薇股份擁有已授權的發明專利4項,已受理初審合格的發明專利11項,處於公示期的發明專利31項。從那年起,芭薇股份還涉足包材設計領域,延伸價值鏈。

需要指出的是,芭薇股份依託融資擴大產能。今年2月芭薇股份於廣州市白雲區江高鎮民營科技園舉行了「芭薇股份創新中心及智慧工廠的奠基儀式」。新工廠占地面積5.8萬平方米,預計投入資金1.6億元,預估2020年投入使用。

澳寶的上市,或許也會助力企業的發展。

首先,作為代工工廠,距離消費者較遠,對市場的感知比較被動,通過上市增強對市場信息的掌控,感知潮水方向。同時,從產業鏈來看,加強自身的研發水平有利於代工工廠提高自身的話語權。

但汝之蜜糖,乙之砒霜。企業上市也不一定就能助力企業的一路高歌。

像有的企業,凈利潤出現113.03%的負增長。甚至像樂寶股份等,則選擇了退市。「上市讓企業建立一套規範的管理體制和財務體制,長遠來看,利大於弊。但與此同時,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及壓力,心態一旦不能及時調整,極易崩盤。」何東指出。



上市的攔路虎

事實上,不管代工廠抑或品牌,企業要上市,是否嚴格遵循企業會計準則、是否規範企業經營管理,內部控制是否健全等都會成為企業能否上市的重要參考。

首先,是企業的規範性。在企業上市的過程中,會計記錄不全、會計基礎薄弱、財務系統不足、庫存倒退審計、會計準則差異都會成為攔路虎。

「資本市場關注的是資金的流向,是否按現代企業制度的遊戲規則來辦事。踢球要講遊戲規則,先定好怎麼踢,然後我們再來玩,所以遊戲規則是第一位的。」馬宏表示,規範性是所有準上市企業必須要做到的事情,這就是所謂的法人治理結構。

其次,是企業的發展前景。譬如,企業發展潛在風險這也會成為投資者考慮的一大因素。「許多代工廠為了更好地參與競爭,都有發展自有品牌。可是,對二級經銷商或零售商的業務常規及銷售活動控制有限,如經銷商和零售商未能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可能會對品牌聲譽造成打擊和不利影響。」

馬宏進一步指出,包括行業前景、企業研發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考慮,不一而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SYC2wBmyVoG_1Z7_y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