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陸續迎來重大政策利好!易綱也來了

2019-08-31   深視新聞

近日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里,對於深圳在金融創新、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方面寄予厚望,並且明確支持深圳開展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

在《意見》正式發布後的這2周時間裡,深圳陸續迎來了外匯管理和國企改革方面的兩大重要利好政策。而就在昨天,29號,央行行長易綱也來深圳了,這一系列事件透露出了哪些信號呢?

8月29日,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會見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一行。

雙方表示,將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機遇,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開展數字貨幣研究、發展綠色金融等方面先行先試,持續深化金融改革開放,實現深圳金融業高質量發展,全力推動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在筆者的印象中,易綱作為央行行長,其實很少與地方官員的會見。這次來深圳與王偉中會見並商談多項金融方面的政策,被業內認為是深圳在金融方面迎來的一波重大利好。

外匯新舉措公布

同一天(8月29日),經國家外匯管理局批准,深圳外匯局印發通知,在前期前海試點的基礎上,在深圳市全轄開展資本項目外匯收入支付便利化試點,這將有效提升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

根據試點政策,資本項目外匯收入支付由「先審後付」變為「先付後抽查」。試點企業在辦理資本項目外匯收入及其結匯所得人民幣資金的境內支付時,不再需要事前向銀行逐筆提供真實性證明材料,相應的,銀行審核業務時間由試點前的幾小時大幅縮短至試點後的幾分鐘,企業提交材料由一大摞簡化為一張紙。

其實早在2018年2月,深圳已率先獲批在前海啟動資本項目外匯收入支付便利化試點,截至2019年6月末,深圳前海已有71家符合條件的試點企業辦理了該項業務,支付金額摺合14.9億美元。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經管學院助理院長王健教授,對深圳衛視&壹深圳客戶端記者表示,過去幾年,中國正在逐步開放資本項目,同時在人民幣國際化的大背景下,允許深圳外匯改革試點擴圍,是中國向前一步的試點改革舉措。外匯資金在流動過程中,清算、結算等都需要相關的配套服務,資本項目外匯收入支付由「先審後付」變為「先付後抽查」,能大幅節約外資企業跑行政審批的成本,對外資企業運營效率、運營時間的靈活度,都有重大的影響。

深圳市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實施方案已獲批

8月21日,深圳市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實施方案正式獲批。

方案提出,深圳將從九大方面進行39項試驗探索。

本次綜改試驗的主要目標是,到2022年,在國資國企改革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率先突破,做得更好,深圳市屬企業總資產達到4.5萬億元,資產負債率保持在65%以下,全年實現營業收入6000億元,利潤總額達到1000億元,凈資產收益率位居全國領先地位。推動85%以上的國有資本聚集到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為主體,以金融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兩翼的「一體兩翼」領域。

如何實施呢?

深圳市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實施方案提出:

  • 將分類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動國資與民資、外資等多種所有制經濟協同發展,共同繁榮。


  • 將探索創新管理層和核心骨幹持股改革。將管理層和核心骨幹持股作為深圳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形式,不斷激發管理層和核心骨幹的「出資人精神」。


  • 將實施「上市公司+」戰略。依託國內外多層次資本市場,綜合運用股權、基金、資金等運作方式,推進資源資產化、資產資本化、資本證券化,大力推動國有企業上市,創造條件實現集團公司整體上市。


  • 將制定市屬國資資源整合重組方案,開放性推進內外部資源整合重組。

其中,推動國有資產向上市公司集中,成為綜改試驗的重頭戲。根據方案,到2022年,深圳將力爭實現每家市國資委直管企業原則上控股1家以上上市公司。

消息來源:內容綜合自中國基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