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歷時近5年的綜合運輸服務示範城市創建,正式通過了國家評審驗收,成為全國首批綜合運輸服務示範城市。
深圳已基本形成深港半小時交通圈、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交通圈,多種運輸方式在城市內部的合理分工且有效聯合,實現無縫銜接和高效轉換,整體提升了綜合交通運輸服務水平。
什麼是綜合運輸服務示範城市?
日前,交通運輸部正式公布全國首批14個城市通過綜合運輸服務示範城市驗收,深圳名列其中。
另外13個城市為北京、唐山、瀋陽、上海、南京、鎮江、寧波、濟南、臨沂、武漢、湘潭、廣州和瀘州。
為何要開展綜合運輸服務示範城市創建?
對此,交通運輸部官網明確:為進一步提升城市綜合運輸服務效率,加快推進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根據《交通運輸部關於開展綜合運輸服務示範城市建設的通知》(交運發〔2014〕254號)的部署安排,部組織開展了綜合運輸服務示範城市創建工作。
那麼,深圳此次順利通過驗收,依靠的是哪些硬實力?
01
加快推進交通樞紐建設 完善貨運集疏運體系
在創建綜合運輸服務示範城市期間,福田綜合交通樞紐地下輻射能力進一步增強。
福田交通綜合樞紐換乘中心是深圳市第一個具備車港功能的綜合交通樞紐,是國內最大「立體式」交通綜合換乘站,是集城市公共運輸、地下軌道交通、長途客運、出租小汽車及社會車輛於一體的、並與地鐵竹子林站無縫接駁的立體式交通樞紐換乘中心。
該樞紐目前是亞洲最大、全球第二的全地下高鐵站,日均人流量達20萬人次。
深圳機場通過地面交通中心(GTC)實現與軌道交通無縫銜接,引入穗莞深城際鐵路後,已經實現了1小時直達廣州市中心,未來更有新建深茂鐵路接入,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首家融入國家鐵路幹線的機場。
同時,深圳正加快軌道交通三期、四期工程建設,目前全市軌道運營里程達303公里,同步實施軌道網-公交網-慢行網三網融合工程,目前已經基本實現了交通樞紐步行換乘時間小於5分鐘。
今年還將有6號線、10號線等7條地鐵線路建成通車。屆時,全市軌道運營總里程將突破400公里,軌道交通在城市公共運輸占比將進一步提高,也將有效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的問題。
02
推廣新能源應用 打造綠色交通運輸服務典範
深圳早在2018年實現了公交車、計程車營運車輛100%電動化,也是全球新能源公交車輛應用規模最大、車型最齊的城市。
目前正在福田區推動建設國內最大規模的新能源公交車機械智能立體停車庫。
據統計,深圳目前全市共有新能源物流車約7.2萬輛,是全國新能源物流車保有量最大的城市。
同時,用好用足政策「組合拳」,在實施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的基礎上,率先啟動純電動物流車運營資助工作。給予純電動新能源配送車輛通行路權,出台了市區道路已劃定路內停車位對新能源配送車輛首小時免費等政策。
03
建立交通數據共享機制,科技賦能城市交通體系建設
近年來,深圳建成並完善了交通運輸一體化智慧管控平台,持續強化交通大數據開放共享,完成交通信息化應用技術升級,完成交通指數發布系統、宜停車、小汽車增量調控系統等一批示範型應用開發,拓展了交通信息化應用服務範圍。
同時,深圳還通過推進交通感知體系建設,建成城市道路交通運行指數系統,可對全市所有路段、片區、街道的路況進行實時監控,實時預警交通擁堵情況。
(圖片來源:深圳交警)
04
創新聯程聯運服務模式 拓展港口鐵路服務範圍
深圳在周邊地市建立起28座城市候機樓,實現遠程為旅客提供候機、購票、值機辦理、行李託運等服務。部分航空公司在深圳機場試行「通程航班」業務,中轉進出境旅客可享受「一票到底、行李直達」的高效通關服務。
深圳還開通深圳港至八省市地區海鐵聯運線路14條。此外,深圳港與18個內河碼頭和6個內陸無水港簽訂組合港協議,開通華南快線駁船航線60條,覆蓋泛珠三角52個碼頭,延伸擴大深圳港腹地範圍。
05
深圳打造全球領先的綜合物流樞紐標杆項目
在深圳,信利康全球供應鏈服務物流中心、中外運平湖綜合保稅物流中心、泛亞國際生鮮冷鏈物流中心、深國際黎光物流園等一批物流樞紐重點建設項目全面開展,現代物流骨幹基礎設施體系逐步完善。
具備海鐵聯運優勢的平湖南物流樞紐項目已被列入國家首批物流樞紐建設名單,正在持續加快推進。
(平湖南項目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06
建立長期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作為示範創建城市中的2個計劃單列市,深圳和寧波建立起聯學互促交流機制,通過共享綜合運輸服務改革發展經驗、共創綜合運輸交流新平台和綜合運輸改革發展新舉措等六方面開展合作。
未來,深圳將搶抓「雙區驅動」戰略機遇,著力推動綜合運輸固優勢、補弱項,持續提升綜合運輸服務能力,不斷開創綜合運輸服務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努力打造現代化國際化一體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和高品質高效能高融合城市交通運行體系,有力支撐建設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