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助力渤海灣"科技脫貧

2020-01-12     礦冶園

1月10日,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揭曉,296個項目和12名科技專家獲獎。其中,"渤海灣盆地深層大型整裝凝析氣田勘探理論技術與重大發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渤海灣,有著"摔碎的盆子再踩一腳"的地質結構,"富油貧氣"是它一直以來給石油地質學界留下的印象。但"渤海灣盆地深層大型整裝凝析氣田勘探理論技術與重大發現"這一成果卻成功打開了渤海灣天然氣勘探的新局面,指導發現了中國東部最大整裝凝析氣田——渤中19-6氣田,以科技助力渤海灣"脫貧"。

在渤海灣盆地尋找大氣田,必須攻克諸多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烴源岩大規模生油之後還能大規模生氣機理、深層變質岩潛山儲層形成機理與精細預測、構造活動區規模性天然氣富集成藏模式、海上深層高溫地層儲層保護和高效鑽探技術。由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成都理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組成的項目團隊針對上述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開展持續立項,歷經數年協同攻關,形成了渤海灣盆地深層大型整裝凝析氣田勘探理論技術。主要創新成果有:

(1) 揭示了烴源岩大規模生油之後還能大面積高強度生氣機理,證實內陸裂谷盆地岩石圈減薄背景下的渤海灣盆地具有形成大氣田的物質基礎,天然氣資源潛力提升5倍。

(2) 揭示了深層古老變質岩"岩性-應力-流體"三元共控、應力主導的成儲機理,證實渤海灣盆地深層存在形成大型整裝氣田的潛山儲集體,發現了厚度超過1000米的縫網系統,有效儲層厚度占比42%。

(3) 首創了超壓動力封閉的晚期構造強活動區天然氣富集成藏模式,發現了8億方油當量凝析氣優質礦藏,實現了渤海灣盆地天然氣勘探的歷史性突破。

(4) 攻克了制約海上深層潛山油氣勘探的鑽井工程和地球物理關鍵技術,實現了高效勘探。

在深層大型整裝凝析氣田勘探理論的指導下,在關鍵技術的支撐下,自2016年底,備受矚目的渤中19-6-1井開鑽,完鑽深度4180米,測井解釋氣層324.1米,一舉打破渤海油田單井油氣層厚度紀錄。隨後,渤中19-6構造部署了一批勘探評價井,尤其是2018年以來,加快勘探評價部署,據中國海油最新消息,渤中19-6凝析氣田探明油氣地質儲量增至近3億噸油當量。良好的產能揭示了地下蘊藏的巨大天然氣儲量,開闢了中國東部油型盆地尋找大型凝析氣田的全新領域。

渤海灣盆地深層大型整裝凝析氣田勘探理論技術的應用,落實了新的油氣富集區帶,實現了陸相盆地天然氣勘探新突破,必將為華北地區經濟生態文明建設、緩解中國東部天然氣供需不平衡帶來的氣荒等問題作出突出貢獻。

采編:謝樂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_vBzmm8BUQOea5OwuM6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