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君說
不要因為法官臉上帶上了李佳琦式的微笑,就不把這當成了司法行為。
盧某被收押 本文圖片 順德區法院供圖
有人在司法網絡拍賣當中玩脫了。
廣東佛山市順德區女子盧某在知曉網絡司法拍賣操作流程和規則的情況下,點擊加價1869次,讓被拍標的從3832萬元漲到2.2522億元,拍到了標的卻不付餘款。結果被人民法院依法沒收了750萬元的保證金,並換來了15天的司法拘留,還有10萬元的罰款。
拍賣頁面
盧某到底是不是故意拉抬標的價格的「託兒」,還有待司法機關的權威調查。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看起來跟普通的電商網站「秒殺」、視頻直播沒啥區別的司法拍賣,卻是嚴肅的司法活動。它在法院執行機制當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網絡司法拍賣有《民事訴訟法》作為上位法的依據,最高人民法院為此專門出台了《關於人民法院網絡司法拍賣若干問題的規定》,為網絡司法拍賣提供製度支撐,網絡司法拍賣的權威性不容挑戰。像盧某這樣故意惡意叫價、哄抬標的價格,又拒不付款,必然受到法律的嚴懲。
其實,網絡司法拍賣也有它親民、「剁手」的一面。前幾天,浙江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與線上拍賣平台,聯合開展司法網拍直播活動,1小時成交額就破億。各位法官「帶貨網紅李佳琦」附體,和專業的網絡主播,一搭一檔,把自家的拍賣標的「吹出了花」來,「海景房又土又豪」,「我們的熱線電話,你打一個兩個,是進不進來的;三個四個,也是不行的」。網友調侃:「法官真去做主播,可能都沒李佳琦什麼事了吧」。
網絡司法拍賣,積極利用了中國電商的基礎設施,成為全球範圍內的司法創新。當年最早由淘寶網試水司法拍賣時候,傳統拍賣行業還認為這是一個笑話,甚至對其「出生合法性」提出過質疑。如今網絡司法拍賣已經成為中國司法執行當中的基礎性制度。
以往由拍賣行組織的司法拍賣,受到線下場景、參與人數,成本費用等限制,競價並不激烈,所以司法拍賣經常發生流標,使得權利人的權利受到了損害,判決不能執行到位。而網絡司法拍賣跨地域的性質,使得拍賣標的物能在更大範圍內詢價,能更充分實現自身價值,從而保障權利人的權利。
如今的網絡司法拍賣兼具傳統電商交易的便捷性、娛樂性,同時又承擔著司法拍賣的法律職責。它把網上「剁手」和嚴肅的判決執行結合在一起,這樣的「反差萌」是在短短的幾年當中完成的。法官「笑臉迎客」,其實還是為了執行標的,不要因為法官臉上帶上了李佳琦式的微笑,就不把這當成了司法行為。
※ 編輯|沈彬
※ 澎湃評論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_qKHEW8BMH2_cNUg453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