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冬棚」,南美白對蝦養殖注意事項全在這了

2019-12-02     水產養殖小貼士

「一年之計在冬棚」,這是很多對蝦養殖戶的感慨,也有「養蝦不養冬棚,一年白忙活」的說法。進入冬季,隨著對蝦產量的降低,蝦的價格上升,養殖戶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很多地區目前已經開始進行冬季溫棚養蝦的模式。因為冬棚蝦價比大水蝦蝦價高,這也就有了「一年之計在冬棚」的由來。在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後,搭冬棚便如火如荼地進行開來。

多數養殖戶只知道冬棚蝦賺錢,那麼冬棚養蝦模式究竟有何優缺點?多數養殖戶卻一知半解。又到了搭冬棚的季節,那麼本文帶領大家走進冬棚,了解冬棚。

冬棚養蝦模式的優勢

一、利潤空間大

冬棚養蝦模式經濟效益顯著。

1. 搭建成本較低:冬棚的搭建比較簡易,而且成本低廉,每年大約只需要2000~4000元/畝(木材結構)。

2. 蝦價較高:對蝦價格相對較高,且冬、春季節活蝦少,冬棚養蝦可以錯開養蝦高峰,錯峰投苗、錯峰上市,作為高檔水產品應節上市,蝦價還會比其它季節的蝦價高出1倍以上,養殖收入非常可觀,大約能比常規養殖高出70%以上。

冬棚蝦價格表

二、水溫易控

棚內水體無需人工加溫,水溫就能保持在16℃以上,這對於降低生產成本、增加產品市場競爭力有實際意義;再加上水質穩定,水溫低,微生物的活躍度低,水體藻相也比較穩定。

三、發病率低

1.有害細菌少:冬天氣溫相對較低,與夏天相比,有毒有害細菌繁殖和滋生速度較慢,且冬棚相對密閉,敵害較少,隔離了外界傳染源,因而細菌感染病少發。

2.養殖環境穩定:冬棚環境相對密封,受外面氣候的影響變化比較小,因此蝦子不易因多變的環境而產生應激,發病率也相對降低。

由於冬棚養蝦給養殖戶帶來眾多的經濟效益,近年來,除了珠三角地區冬棚養蝦比較普及外,浙江、廣東陽江、惠東等地前幾年也嘗試冬棚養蝦這種模式,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隨著近年來對蝦內消市場的不斷擴大,市場需求量也越來越大,蝦價走勢大好,估計未來將會有更多的人嘗試冬棚養殖。

但是,凡事都有兩面性,冬棚養蝦模式在有如此多的優勢的前提下,同樣也會有一些弊端。

冬棚養蝦模式的弊端

一、養殖周期長,養殖難度高(一長)

冬棚如果養得好,有「賺錢如賣白粉」之說。但是冬棚要養的好,也不是簡單的事情。冬棚養蝦的環境比較獨特,養殖周期比較長,投資成本高,風險性也大,因此,蝦農間有「養成賺大錢,養敗虧大錢」之說。

二、通風差、光照差,空氣交換量少(二差)

冬棚養殖通風條件相比外塘較差,且冬季光照條件差,水體藻類等光合作用較弱,產氧能力比較低,再加上不通風,空氣交換量少,如果不及時採取增氧措施,很容易造成缺氧現象發生。

三、氣壓低、溶氧低、水溫低(三低)

蓋了棚後,棚內需要保溫,棚內空氣對流差,因此氣壓也會相對偏低。如果棚內溫度較高,天氣很好、光照適宜時,可以適當的把棚的兩側掀開,加強空氣對流,從而適當增強氣壓。視具體天氣情況而定:比較好的天氣棚兩側可以掀開面積大一些,一般天氣可以掀開小一些,如果是有冷空氣,則需要密閉,但要注意開增氧機以及人為增氧。

四、水溫分層、水色分層、溶氧分層、pH值分層(四分層)

五、亞硝酸鹽偏高、氨氮偏高、硫化氫偏高、甲烷偏高、重金屬偏高(五高)

由於棚內有水霧阻擋,陽光相對弱、水溫低,水自凈能力差,微生物活躍度降低,有機物易積累,導致冬棚水體氮循環比較緩慢,所以氨氮、亞硝酸鹽偏高是冬棚養殖的一個通病。

六、水難肥、苗難放、水難養、底難改、殼難硬、病難控(六難)

冬棚養殖的注意事項

一、冬棚建設的注意事項

如果不親眼目睹這些搭棚人,就根本不知道他們的價值。搭建冬棚是一個過程,各個環節(全覆膜等)都是相關聯的。因此搭建冬棚,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1. 冬棚搭建時留有進出風口和日常投飼進出口,以便後期日常操作。

2. 冬棚膜要保持完整無損,經常檢查和修補大棚,避免大風吹壞,同時,及時導流棚頂積聚的雨水;

3. 冬棚搭建時要防止觸碰到水車增氧機以及刺破地膜造成漏水;

4. 一般冬棚養蝦水位較深,易出現水溫分層、水色分層以及溶氧分層,加強水體縱向和橫向的攪動是避免產生分層的有效方法。

二、養殖管理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1.清塘:9月份翻底曬塘,用水槍沖洗塘底,還要充分曬塘,曝氣氧化,消除其殘留隱患,能翻塘最好。如池塘pH值偏低,消毒前可用適量的生石灰拋灑(通常每畝用5~6公斤石灰可使pH提高0.2~0.3),然後進水30公分,2天後,再用強力氧化殺菌劑 如漂白粉、二氧化氯等)清塘消毒。

2.育藻·保苗:至少提前十天進行肥水培藻。一次性將水位加到最深,這樣肥起的水才穩定,最好水深達到1.8米左右為好。在進水的過程中,防止野雜魚蝦等生物混入池塘。

肥水期間,每天開增氧機3-4次,每次1小時。用有機酸解毒劑全池潑灑,2~3小時後即可肥水。肥水用藻+菌+有機肥。當池塘水肥起後呈茶褐或嫩綠、黃綠色,待水色穩定2天後,準備放苗。放苗前,潑灑解毒以及抗應激產品,半個小時後放苗。視肥水情況,可以多次肥水,確保肥水效果的良好。

3. 塘口管理及水質檢測:冬棚養蝦的基本管理包含日常巡查和水質監測。日常巡查主要內容有:增氧機、鼓風機等設備是否正常運行,冬棚是否有破損和鬆動,人員操作是否到位,以及池塘內可直接觀察的其他問題;水質監測是指水溫、pH、溶氧、亞硝酸鹽、氨氮以及弧菌等水質指標日常檢測,特別是弧菌的監測。

4. 溶氧管理:保證溶氧充足:配置葉輪式或水車式增氧機,增加底氧,每天晚上都應開增氧機,特別凌晨4時至7時最容易缺氧。此外,在養殖到中後期,以及雨天、陰天應及時開機;中午適當開機,建議每7-10天使用一次增氧劑。

5. 投料管理

量:控制投餌量,同一量可維持2~3天後再加量,採取少量多次投喂。

質:投喂優質配合飼料,中、後期投料「寧少勿多」 、「少量多次,每口塘設置料台2-3個,以1.5小時基本食完蝦料和 80% 的蝦飽胃為標準。

拌料:採用拌料,增強誘食性,拌入乳酸菌、酵母菌,促進消化吸收;用多維、免疫多糖和保肝護肝藥品內服,緩解肝臟壓力,提高免疫力。

控料:水質變壞,溶氧偏低,有害物質超標,溫度驟降,蛻殼期、陰雨天、發現病兆等,可酌情減料甚至停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_jsgym4BMH2_cNUgCKB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