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年來最熱夏季,熱浪挺進北極圈!地球還能宜居多久?

2019-07-30   玩科學

烈日炎炎、驕陽似火

出門3分鐘,流汗1小時

……

這些詞早已不足以形容今年夏季的炎熱

你可能還在懷疑

是不是自己身體太虛弱

所以才不停地流汗

大家一聊天才發現

原來熱得快變成"烤肉"遠不止你一個

140年來最熱6月,南極遭殃

大家的感受是最真實的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的報道顯示

今年夏季的6月

是140年來最熱的6月

此數據來源於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

是從1880年NOAA開始記錄溫度算起

天啊!難怪之前很多人都喊:熱熱熱

到底有多熱,連南極都跟著遭殃啊

受極端天氣影響

2019年6月,南極海冰面積再創新低

今年6月,南極海冰面積

比1981年—2010年的平均水平低8.5%

是有記錄的41年來南極海冰覆蓋最低的6月

模仿艾菲爾鐵塔形狀的巧克力

僅用10分鐘就全部融化掉

熱浪肆虐,勇猛"挺進"北極圈

這兩天,炎熱不僅愛上了我國很多地方

而且還相中了北極這塊寶地

目前熱浪已經席捲了北半球很多國家

從中國到美國

從北歐到南亞

都在經歷著高溫的考驗

而印度很多地方在6月中旬

最高氣溫就已突破50℃

另一方面,原來涼爽的地方也熱了

比如從不需要空調的歐洲人

現在熱得處於懵圈轉態

國土深入北極圈的芬蘭

也在積極為迎戰40℃的持續高溫天氣做準備

而北極海冰平均覆蓋面積

比1981年—2010年的平均水平低10.5%

極端天氣頻現,意味著什麼

溫度猛增,酷熱難當

很多人都認為,一定是空調的大量使用所致

也有人認為,一定與汽車尾氣排放有關

對此,專家表示

現在頻頻出現的極端氣溫

與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有關

準確地說,與溫室氣體排放有關

氣候科學家麥可·曼接

在接受英國《衛報》採訪時表示

不考慮人為引起的全球變暖

就無法解釋近年來我們所看到的創紀錄高溫

如果我們繼續燃燒化石燃料並使地球變暖

那些極端高溫不僅會持續下去

而且還會惡化

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史蒂芬·哈里森教授表示

最新全球溫度記錄提供證據顯示

地球大氣所積累的碳排放正在破壞氣候系統穩定

速度超出科學界預期

南極海冰快速消融

是溫室氣體加速影響氣候的一個例證

美國憂思科學家聯盟報告表示

席捲美國和歐洲等地的熱浪今後可能會更加頻繁

如果不採取措施減少碳排放

美國每年體感溫度超過40.6攝氏度的天數

到本世紀中葉將增加至24天,是現在的4倍多

本世紀末將增加至40天,是現在的8倍

2019年6月,陸地和海洋的平均氣溫

比全球平均氣溫(15.5攝氏度)高0.95攝氏度

這成為140年來最熱的6月

這個趨勢值得我們注意

10個最熱的6月有9個出現在2010年以後

碳排放為什麼會影響氣溫

過量的碳排放使全球氣候變暖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導致厄爾尼諾現象

甚至很多地方如馬爾地夫會被淹沒

……

科學家表示,隨著全球變暖

世界各地的降雨模式會發生變化

隨之而來影響到植被吸收碳的能力

研究表明,土地表面的碳凈增益

幾乎是土壤水分變化和趨勢的兩倍

土壤水分變化降低了土地吸收碳的能力

這意味著如果這樣繼續下去

土地的碳吸收率在本世紀中葉開始減少

人類可能會看到大氣濃度大幅增加二氧化碳

全球變暖、氣候變化影響相應增加

將會導致更多極端天氣事件

包括極端的乾旱和熱浪等

140年以後,地球會怎樣

今年6月,是140年來最熱的6月

科學家表示:如果不大幅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

1400年後,北極都能長棕櫚樹了

這絕非危言聳聽

如今,向大氣中排放二氧化碳的速度

大約是上次全球變暖主要時期的10倍

當時導致全球氣溫從5攝氏度飆升到8攝氏度

全球氣溫在巔峰時期達到了約23攝氏度

——比當前高出約7攝氏度

而當前的氣候變化模型顯示

除非我們大幅減少向大氣排放溫室氣體

否則全球氣溫將上升大約4攝氏度

如果二氧化碳的排放按照目前的趨勢發展

140後,到2159年將排放3萬億噸二氧化碳

到2278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將超過7萬億噸

截至2016年,人類已經排放了大約1.5萬億噸的碳

生物學家德桑蒂斯表示

以前的地球與現在的完全不同

所以很難比較生物效應

但是,氣候急劇變暖

毫無疑問,會對包括人類在內的大量物種產生非常大的負作用

減少碳排放量,刻不容緩

一方面我們應儘量綠色出行,少開汽車

另一方面應保護好森林和海洋

為地球"降溫"

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