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是曹操的次子,曹操逝世後,曹丕稱帝,為魏國的開國皇帝,其詩歌委婉悱惻,多為傷懷詩作,所著《典論·論文》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重要著作。
1.不戰屈敵虜,戢兵稱賢良。
出自三國魏·曹丕《廣陵觀兵》。屈,使屈服。戢,收藏兵器,止息、禁止。兵,兵器。此言不戰而使敵人屈服,才算是賢良。這一思想雖是源自《孫子兵法》,卻也能見出曹丕作為一代政治家的眼光。
2.昔伯牙絕弦於鍾期,仲尼復醢於子路。
出自三國·曹丕《與吳質書》。伯牙:相傳為楚人,善於鼓琴,只有鍾子期鍾期。能欣賞和理解,於是兩人成為知己。仲尼:孔子的字。
3.感心動耳,盪氣迴腸。
出自三國時魏國曹丕《大牆上蒿行》。形容音樂委婉動聽,感人肺腑。好的音樂可以使人的全部身心都受到觸動,它會充斥人的耳目,深入人的內心,並能夠化為一股悲壯的氣流在人的胸中迴蕩。因此,人們才會沉浸在美妙的音樂聲中,忘乎所以
4.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曹丕,《燕歌行》本是樂府的題目,屬於《相和歌》中的《平調曲》,是由曹丕獨創的。曹丕所作的《燕歌行》共有兩首,描寫的是婦女的秋思之情,本句選自這兩首中的第一首。
5.痛知音之難遇,傷門人之莫逮。
出自三國·曹丕《與吳質書》。醢:肉醬。子路:孔子的學生。這句話用伯牙和子路的事情說明知音難求、人才難得,為知音和人才的死去而極為傷感和悲哀。
6.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語出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家中的破掃帚,也被詩作是十分珍貴的東西,這句話是說對自己的東西,格外的珍惜。
7.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出自魏·曹丕《燕歌行二首》。這句話描寫了秋日的蕭瑟景象。草木逐漸凋落,露水也已變成了霜。
8.西北有浮雲,亭亭如車蓋。惜哉時不遇,適與飄風會。
出自三國·曹丕《雜詩二首》。亭亭:孤高而無所依靠的樣子。西北方有大片浮雲,好像是巨大的車蓋卻無所依恃隨風飄行;可惜啊這片雲彩的時運不好,恰巧碰到了大風只能飄忽不定。詩句以浮雲的隨風飄行,比喻遊子聽憑外力擺布、飄零異鄉的命運,蘊含著人生如浮雲、漂泊無所依的深長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