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壟斷全息瞄準技術,我國七旬老人打破壟斷,FBI都不敢相信

2019-11-01     春秋史館

很多人對全息瞄準鏡並不陌生。它的全稱是雷射全息衍射式瞄準鏡,是一種通過直接觀察著彈點作為瞄準標誌的速瞄瞄具。它的出現給射擊方式帶來了革命性變化,徹底告別了傳統的三點一線瞄準,瞄準方式更快捷、更精準,真正做到了「指哪打哪」,即使是初次摸槍的菜鳥也能通過它取得不俗的成績。

除了全息瞄準鏡,反射瞄準鏡與雷射瞄準鏡也是極具革命性的產品。大家熟知的紅點瞄準鏡就是反射瞄準鏡的一種,它的最大缺陷是只有在視線與瞄準基線平行時才能看到紅點,本質上只是在三點一線瞄準法上做了一些優化。雷射瞄準鏡最為常見,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不利於遠距離瞄準,容易受雨、霧、雪等極端天氣影響,而且容易暴露目標。

顯然,全息瞄準鏡才是最具革命意義的產品,既解放了雙眼,又提高了瞄準精度,還不受天氣、距離等外部因素影響,射手可以通過准鏡中的全息圖快速找到著彈點。然而,全息技術長期被美國的EOTech公司壟斷,第一代全息瞄準器正是該公司在1996年推出的。2000年1月,該公司又推出第二代全息瞄準鏡,在射擊市場掀起了一場革命性變化。

全息技術並不難,難就難在小型化。早在1950年,全息技術便應用於成像雷達,使之可以在黑暗或多雲條件下觀測到運動目標,研究人員為此獲得了1971年諾貝爾物理獎;1960年,隨著氦氖氣體雷射器的發明,人們獲得了第一幅全息圖;70年代,全息技術應用於武裝直升機上的全息瞄準器;80年代,全息平視顯示器應用於先進戰鬥機上,飛行員可有效快速地獲取地面目標。直到1996年,EOTech公司才將全息瞄準器小型化,使之可應用於小型武器上。

我國全息瞄準技術的發展有賴於廈門大學的劉守教授。這位1948年出生的老人自80年代起開始研究雷射技術,1986年創辦了我國第一家生產雷射模壓全息圖的公司,打開了我國模壓全息圖市場。2000年後,劉守教授開始攻關全息瞄準技術,在軍方的支持下成功研製出了我們自己的全息瞄準鏡。美國FBI一度懷疑我們仿製了他們的技術,在展覽會上扣押了我們的人員和展品,但檢驗證明完全是我們自己的技術,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70周年的國慶閱兵上,戰士們端著裝有全息瞄準鏡的新式步槍接受了檢閱,證明我國已經成功打破了美國的壟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_Tl6KG4BMH2_cNUgtOq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