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不光油菜花,還有徽派的白牆灰瓦,更隱藏世間三絕的清代宗祠

婺源的油菜花,背景是白牆灰瓦、綠水青山

引子

婺源,近些年似乎跟油菜花綁定在了一起;每年的春末夏初,必定有大批的觀光客,或跟著旅遊團、或開車自駕。坐標:江嶺、篁嶺、理坑、慶源…..。

看那一年一度的精靈植物花開花落、看水打嫩芽的翻雲覆雨;抑或再加上白牆灰瓦作為背景板,油菜花在微風中搖曳、悸動。

建築是油菜花的背景,抑或油菜花是建築的點綴

一支紅杏出牆來

一、放飛山水間

春天來了,躁動的小心臟開始怦怦悸動,是時候來一次倔強的我行我素;籍以告慰長期被生活碾壓的心靈。放縱內心展翅高飛,去看山看水看花草,去領略大自然的風情萬種和千般變化。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婺源油菜花田已經成為行者和攝影發燒友最得意的地方。

毫不講理的濃郁的油菜花黃,典型的白牆黛瓦徽派建築,錯落在一片片燦爛的花海中,遠處重巒疊嶂的山,眼前彎彎曲曲的水,一動一靜,動靜相宜。

早早的,江鈴等地設置了油菜花攝影基地

宛如一首詩、一幅畫,醉了時光,驚了歲月。

小橋流水人家,日出日落,天邊雲霞,都是旅行攝影想要捕捉的顏色。

婺源油菜花,每一處都有著不同的韻味。梯田式的油菜花、村落旁的油菜花、小溪邊的油菜花……,而徽派古建則像大餐必備的小酒,為這一次饕餮盛宴配上微醺的結尾……。

然一年一次對生命脆弱的短暫關注,反而超過了它背後徽派建築沉澱多年的厚重的歷史,似乎有些本末倒置的意思。

油菜花田的傻大個

早春,婺源盛開的不僅僅是油菜花

二、徽派風味進行時

高牆封閉、馬頭翹角、牆線錯落、黛瓦白牆……,徽派建築最基礎的法度。提起徽派建築,大家更願意論及西遞、宏村;殊不知,在不久的昨天,婺源本屬於徽州的一個部分。

所以,江西婺源的徽派房屋儘管不如安徽的盡善盡美、富麗和清秀,但一脈相承的雋永、風格明確而嚴謹有度設計,依然是徽派建築的基礎型格。

白牆灰瓦、法度有致是徽派建築的精髓

很多徽派建築被拿出來做成民宿,可以一試

有人總結了徽派建築的三大特徵:

1、黛瓦、粉壁、馬頭牆為表型特徵;

徽派的大部分古村落是齊刷刷的黑瓦白牆,飛檐翹角的屋宇隨山形地勢高低錯落,層疊有序,蔚為壯觀。

2、磚雕、木雕、石雕為裝飾特色;

徽州宅居的「三雕」: 青磚門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與建築物融為一體,使建築精美如詩如畫。

房屋裡的天井,通氣、接天光

正好趕上貴如油的春雨,高低不平的石板地凈是水窪

3、高宅、深井、大廳為居家特點;

徽州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理論基礎———程朱理學的發祥地,宗法制度較他處更為森嚴而完備。建築風格也會更規劃嚴整,排序井然。

婺源的徽宅,比之黃山附近的精緻不足

三、祠堂里見真章

我們的老祖先對於家廟宗祠的重視程度,使得各地宗祠成為不容錯過的高瞻仰之之地;婺源也不例外。

位於婺源縣東北28公里汪口村的俞氏宗祠,儘管不是一座規模很大的家族宗祠,但卻以「無須拂拭,卻一塵不染;雕樑畫棟,卻蛛網不結;面水背山,卻無群燕築巢。」的三絕,被國內古建築專家譽為「古建築藝術寶庫」。

汪口村的俞家祠堂,以木雕和樟木而聞名

牌樓對內的部分,滿滿的雕工令人起敬

俞氏宗祠,建於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由在京為官的族人俞應綸回鄉省親時帶頭捐資興建。皆是因為整體建築均為古樟材質,燕蟲自避,百邪不侵。

該宗祠中軸線為歇山式,坐西北朝東南,平面呈長方形,寬15.6米,縱深42.6米,周遭高10米的磚牆。占地面積665平方米,是一座以細膩的木雕聞名於世的祠堂。

二進的大廳,層層疊疊、細緻入微。

大門旁側的木質「石鼓」

余家宗祠的山門、享堂和寢堂三進院落;布局嚴謹,結構精巧,工藝精湛。凡斗拱、脊吻、檐櫞、梁枋、省替、駝峰等木構件均精琢細雕;採用深雕、淺雕、透雕、圓雕等多種雕刻技法。各種圖案形態逼真、細膩繁複、寓意深刻、栩栩如生;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這裡支撐長廊的吊柱,本是兩邊各雕刻一木頭獅子,獅子的頭部頂住花托,支撐起長廊與屋檐的重量。很可惜,這獅子的頭部被破壞了,當年砍下的獅子頭有50斤重,被當作柴火給燒掉了。

據說,這個宗祠的木雕部分花費了一干工匠20年的時間修造而成。

這上面本來有一對重達100斤的木獅子頭,現已破壞

門頂門裙用細細的雕工設計了3重歷史故事雕像

文末贅述:

不僅私底下暗想——

旅遊,最忌諱就是大撥轟的群體動作,腦子裡空空如也、完全放鬆;導遊說啥是啥、人云亦云;

旅遊,既是放鬆解壓、釋放天性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對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的深入認知;

帶著求知的心態去旅遊,在行走中尋甚解,不失為知識性社會最事半功倍的求是方式吧。

觀音閣不大,但是鄉間對於美好的祈福之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_TNtmW0BMH2_cNUgzf7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