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讀財研習社
一
最近,中信發布了2019年半年報告,很亮眼,營收和凈利潤繼續保持增長。
作為證券行業龍頭,從一季報就知道,中信雖然同比增長不如其他券商,但營收和利潤一直保持著龍頭低位。
今年上半年,中信凈賺64億元,對很多散戶投資人來說,中信的存在感確實比較弱,因為它的業務大頭主要在自營,經紀業務和資管業務都下滑了。
這是中信在開始轉型,未來其他券商也可能會沿著這種策略進行,畢竟經紀業務的同質化和資管業務的嚴格監管,都不太容易賺錢了。
回到證券指數上,我還是看好它的潛力的。
上半年證券的表現很亮眼,與現在醫藥一樣,都在市場低迷時,走出了自己的步伐。
今年券商的業績肯定爆炸,這一點毋庸置疑,隨著科創板分批上市,新增業務帶量還是很可觀的。
目前證券板塊市凈率1.65,歷史上超過80%的時候都比它要貴,現在算比較便宜的時候。
證券公司指數市凈率,數據來源:Choice
直接看估值表的數據,難有直觀的輪廓,上圖是從2013年開始的證券公司指數市凈率走勢。
一般來講,市凈率低於1倍時,越低越好,但證券行業它的周期性決定了市凈率很難低於1,大概圍繞1~2之間波動。
歷史上低於1.5倍都屈指可數,2018年是第一次砸出了絕對黃金坑,大部分時間PB都在1.5~2之間。
營收和凈利潤都保持不錯的增長,估值也不算太貴,圍繞黃金坑邊緣徘徊。
鑒於整個市場低迷,證券的作用肯定還是存在的。
二
全球市場指數數據,主要是根據PE/PB/盈利收益率為評估值。
90%為國內A股的相關指數,海外市場指數則包含德國DAX、美股標普500和納指100、港股恒生指數和H股指數。
原油、地產信託基金等其他資產,可根據歷史價格或波動進行配置。
第570期全球市場指數估值表
點擊查看大圖更清晰
指數估值表說明:
1. 綠色部分為相對低估指數,安全邊際高,上漲機率大,定投可選;
2. 白色部分為正常合理估值指數,已定投持有,不買賣;
3. 紅色部分為相對高估指數,安全邊際低,可根據市場熱度,分批止盈;
4. 指數估值表包含A股、港股、歐美、日本等股票市場主流指數,同時納入石油、REITs相關資產類型;
5. 指數交叉評估維度:盈利收益率、市盈率、市凈率和凈資產收益率;
6. 歷史分位點參考界限:30%、50%、80%;
7. 部分指數不適用以上指標。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