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英武山村基礎非常薄弱,大多數村民的生活非常艱苦,從村容村貌上看,從集體經濟上看,英武山也不是最好的。李家庚從1988年10月到1993年近五年的時間擔任過英武山的村支書,後來到石門寨鎮上開飯店,再後來查出患了淋巴癌,治病養病又是一年多。回到英武山,不顧家人的反對和自己的病情,決定再次出任村支書。李家庚出任英武山村支書以後,帶領兩委班子成員,日夜為鄉親們操勞奔波,帶領大家脫貧致富,由貧窮變富裕,使家鄉徹底改變了面貌!
李家庚
李家庚一上任就多次從自己家拿錢,用自己的救命錢補上拖欠村民的工錢。多年來,全村人一直飲用污染的河水。李家庚一趟趟地跑,終於把村裡的引水工程列入了國債項目。縣裡答應給10萬元補貼資金,資金不夠又找朋友幫忙,解決了英武山的引水問題。英武山人均耕地不足2畝,大多是「靠天收」的坡地。
李家庚決定以養豬業為突破口,但是偏僻的英武山村的村民還是犯嘀咕,養豬的事不能再耽擱了。李家庚決定自家先帶頭養豬,頭一次會議沒有通過,李國和老人擔心賠錢。李家庚耐心說服老人,等到第二次家庭會議上,李國和老爸以及老媽、妻子都沒反對。
李國和老爸對兒子說:「我看出你難哪。你是支書,你要是不帶頭養豬,村裡誰敢養啊?說多少也是空話。你讓咱家養豬不在乎自家能掙多少錢,而是想帶個頭。我估算了一下,照你說的規模養豬,一次就得投資七八萬塊錢,這些錢你老爸還拿得出來。夜長夢多,咱說干就干吧!」
第二天,李家庚和李國和老人一起為豬場選址。地址選好了,請施工隊建了兩排豬舍,支委李家紅會電工,他給通上了電。儘管是想帶個頭,李家庚上馬豬場也是極為慎重的。他到北京、天津、東北等地考察養豬業的前景和效益。有一次,鎮委李家純書記還陪同他到唐山玉田,考察了「雙匯」火腿腸分廠。在那裡,李家庚得到了一個令人驚喜的信息:豬肉行情還會再漲!回來以後,李家庚就開始選豬型了。
第三天,李家庚打聽到唐山灤縣有一個地方有好豬崽,就去那裡買來了幾十頭。當一頭頭豬崽歡蹦亂跳地奔跑在豬場的時候,李家庚就選定了一個開張的日子。
豬場開張那天上午,在人們的注視下,李家庚用微微發抖的手划著一根火柴,點燃了一掛響鞭,鞭炮噼里啪啦響徹英武山的上空!
配圖,圖文無關
起初就給李家庚當頭一棒!一個早上,李國和老人照常來到豬場喂豬,可是一個令人驚顫的場面出現了:白花花的小豬崽死了一片。細一數,有二十九頭之多。「媽呀!這是咋回事呢?」李國和老人頓覺喉嚨被阻塞了,雙腿一軟,塌了身架。李家庚接到電話的時候,正下著秋雨,秋雨給山村增加了沉悶的氣氛。他愣了半天沒說話,立即開車去鎮里接來了獸醫。獸醫診斷後得出了一個結論,李家庚買的豬崽里有病豬崽,病豬到了新的地方,水土不服,病情就會加劇,很容易死亡。
恐怖的傳說風一樣刮開去,刮到英武山每個莊稼院裡,刮到每一個等待養豬的人心裡,甚至刮到鎮里去了!
李家庚為了激發鄉親們的養豬熱情,想過多少法子呀,兒子拖著個病身子先後四次帶領英武山的黨員、群眾二百多人次到潘官營、都寨、戶遠寨等地方參觀學習。
配圖,圖文無關
李家庚說服父親李國和,又重新進了一百多頭豬崽子。李家庚從石門寨鎮上聘請了一位獸醫,專門給他管理豬場。功夫不負有心人,三個月以後,李家庚養豬成功了!到了6月份,趕上了生豬價格上漲,李家庚家的肥豬全部出欄,二百頭豬獲利三萬元。這在英武山和石門寨鎮都產生了轟動效應。交豬的那一天,李國和老人這才揩掉含在皺紋里的淚水,開心地笑了。
李家庚養豬掙了三萬塊錢,消息像春風一樣刮開了。沒有誰動員,人們就紛紛找上門來,當月,就有二十多戶人家建了豬場,他們的豬圈裡已經奔跑著小豬崽了。李家庚養豬的成功帶動了鄉親們的養豬熱情。實際上,在李家庚建豬場的時候,村裡有些黨員已經行動了,他們紛紛建起了自家的養豬場。
村民養豬
2003年2月,李家庚建起全村第一個養豬場。4個月後,獲利3萬多元;李家庚引導鄉親們抓住退耕還林的政策機遇種植板栗。在他的帶領下,黨員、群眾紛紛上山,當年種植板栗4萬棵,種植丹參278畝。在李家庚當村支書前10年,英武山村農民人均純收入一共增長了60元。2003年一年,全村人均純收入從1400多元增加到了2656元。在他的帶領下,英武山村實現了規模化養殖,家家安裝了沼氣,創辦了英武山泉水廠,使得村裡的人均純收入由原來的1400元增加到了4000多元。
文/改編自《執政基石:村官李家庚的故事》(關仁山 著 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編輯/儲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