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 尹曉靜
來源 l 粥左羅(ID:fangdushe520)
最近中國發生了一件轟動世界體育圈的大事:
90後中國女孩張偉麗打破歷史,
成為世界上最能打的女人。
她在UFC賽場上,
僅用時42秒就KO了巴西女拳王安德拉德,
成為UFC首位亞洲人世界冠軍。
這是什麼概念?
不了解格鬥的,不知道這個冠軍對於中國來說有多麼的不容易。
1993年UFC創辦MMA綜合格鬥以來,UFC一直尊稱MMA綜合格鬥這項運動之父就是李小龍!但中國人一直缺席MMA這個世界舞台。
2011年,中國選手張鐵泉登上UFC擂台,是第一個打UFC賽事的中國人。
然而,2019年之前,整整8年,沒有任何一個中國選手進入UFC排名!
張偉麗的出現,終結了這一切,她在向全世界宣告:中國也能培養出綜合格鬥的冠軍。
張偉麗,42秒擊倒的,是下面這樣一個我眼睛都不敢直視的主兒!
01
從北漂前台小妹到問鼎世界冠軍
「我的目標一直都是冠軍」
你絕對想不到,八角籠里招招制敵的中國女孩張偉麗,在成為世界冠軍之前,她竟然是一個在北京做過保潔、幼師、保安、健身房前台小妹的北漂。
了解了她的經歷之後,你會發現,原來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逆天改命,原來我們身邊,真的有人活成傳奇。
1990年,張偉麗出生在河北邯鄲的一個普通家庭。
邯鄲是楊氏太極的發源地,尚武氛圍濃厚,而小偉麗又是個坐不住的孩子,於是,在她12歲那年,父母決定送她去武校學武。
剛到武校時,由於年齡小,又沒基礎,她天天被年長的孩子欺負,幾個月來「鼻血就沒停過」。但是她訓練尤其刻苦,骨子裡透著一股狠勁兒。
功夫不負有心人,憑藉著這股狠勁兒和大量的訓練,她一個一個擊敗了當時欺負她的人。14歲那年,還奪得了河北省散打冠軍。後來,在一次比賽中,因為表現優異,她又被江蘇省省隊挑走。
張偉麗想繼續奪冠,為此她更拚命地訓練,別人練一百下的動作她恨不得練兩百下,結果這種超負荷的訓練讓她拉傷了腰,不得不遺憾退役。
那一年,她17歲。
一個從小在省隊長大的孩子在退役之後應該去哪兒?張偉麗不知道。家人希望她轉行,因為散打運動員實在是不好找工作,也不好嫁人。
在她迷茫時,媽媽說:
你去北京吧,北京離家裡近。
於是,她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來到了北京。
而命運正是在北京出現了轉折點。
一開始,為了生存,她做過幼兒園老師,因為看起來「挺能打的」,還兼職當了保安。
這些工作讓她遠離冠軍目標了嗎?
並沒有,她心中還是有一個運動夢、一個冠軍夢。為此,她自己制定訓練計劃,一下班就跑到公園跑步、做訓練。
剛成年沒多久的她,其實一直在找機會重回體育圈。
20歲時,她跑去一家健身房當前台小妹,因為這裡離體育圈更近。
當看到健身房裡的漂亮擂台時,她簡直兩眼放光,小心翼翼的問老闆「我能用那些嗎」,得到肯定答覆後,她又開始了一邊上班一邊訓練的狀態。
不得不說,上天真是偏愛拚命的人,就是在這家健身房,她遇到了MMA響噹噹的人物——吳昊天,中國職業綜合格鬥運動員。
吳昊天向她介紹了剛剛在國內有所發展的MMA,以及這項運動的頂級賽事UFC。
也就是在那一刻,她決心投身到MMA。
無數個日日夜夜,她都在想著那條金腰帶。不管對手是誰,都要把她打敗。
眼前的阻礙?不看,我就看冠軍。
02
我想要的不是健身房銷冠
而是世界冠軍
剛接觸MMA的張偉麗,沒多久就從前台小妹轉做健身課銷售,而且一做就做成了銷售冠軍。
但她志不在此。
她想站在頂級賽事UFC的戰場上,身披金腰帶、奪世界冠軍。
那段日子裡,她每天早上六點就起床開始訓練,下午上班到晚上10點,然後趕地鐵回家睡覺。如果沒趕上末班車,她就跑兩個多小時的步回家,「權當給自己加了節訓練課」。
甚至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別人都聚在一起看春晚吃年夜飯時,她仍然雷打不動的訓練。
這樣的日子,她堅持了兩年。
那一年,她才22歲。
可是,這樣的日子卻讓她內心很是鬱悶和糾結。
因為她還要工作,不能全身心的投入訓練。別人在練巴西柔術時,她只能在前台眼巴巴的干看著,想練都練不了。
一個渴望成為冠軍的人,一個渴望站在賽場上擊敗對手的人,卻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別人在自己眼前打,那種滋味真不好受。
她慢慢動了辭職的念頭,卻不敢辭。因為,一旦辭職,就意味著她失去了經濟來源,從小就獨立的她,也不可能問家裡要錢。
不過,24歲時,她還是下定決心:
不幹了,辭職!專心搞訓練!
為什麼呢?
因為當時的她訓練出了一些成績,拿到了第一份職業比賽的參賽資格。這份參賽入場券,等於是證明了她的能力與實力,她決定豁出一切,向前走,不回頭。
張偉麗她一直都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她就是要拿冠軍,是UFC冠軍,而不是健身房的銷冠。
03
世上沒有春夏秋冬
只有訓練!訓練!訓練!
不惜放棄生活來源,去追逐自己的目標幸福嗎?
剛辭職的張偉麗會大聲喊「幸福」,但一周後的她估計會默不作聲。
因為,剛剛辭掉工作、一心一意撲在訓練上的她,又一次不小心拉傷了腰。這次的嚴重程度,甚至大於17歲那次的腰傷。
她說,當時就感覺上半身和下半身脫節了,渾身疼得不得了,還不能動。當時甚至想著去北京體育大學當康復老師的典型教材,讓人家給看看。
因為實在是沒法子了。
腰部受傷、沒有工作、沒法比賽,就這麼整整休息了九個月。
對於一個從小到大堅持訓練、連大年三十都不休息的人來說,這九個月無異於是一種地獄般的折磨。
還好,此時的她遇到了貴人——蔡學軍,北京黑虎搏擊俱樂部創始人。
她跟著蔡學軍轉到黑虎,在他的帶領下專心做康復,慢慢養傷。
傷養好後,張偉麗當然是迫不及待的再次投入訓練。
對於她來說,世界上沒有春夏秋冬,也沒有節假日,因為每天的日子都是訓練!訓練!訓練!
訓練苦不苦?
綜合格鬥的訓練怎麼可能不苦。為了加強訓練強度,張偉麗一直和80公斤以上的男選手對練。膝擊、肘擊、摔打……外人看著都可怕,而這樣的訓練,對她來說是日常。有意思的是,這些陪練都打不過她。
不過,這位要強又拚命的姑娘有時也會練著練著就累得流眼淚。但你讓她放棄訓練,那絕無可能。
累到哭時,她有自己的調節方式,也會給自己打氣。尤其是看到國外的女選手已經在八角籠里大放異彩時,她內心更是有一個堅定地聲音告訴自己:我也行。
04
從崑崙決連贏15場,到孤身一人赴美
28歲打進UFC世界前十
腰傷養好之後,張偉麗和黑虎的團隊一邊訓練一邊找機會參加比賽。
她急需成績證明自己,給自己一個交代,也給一直為她付出的教練和團隊一個交代。
可惜,沒有一個人和平台願意給她安排比賽。
蔡教練說:在這項運動中,大家都願意找「熟手」,不願意給新人機會。
還好,2015年年底,崑崙決同意張偉麗參賽。
崑崙決,是由中國原創,掌握核心規則制定權與話語權的世界職業搏擊賽事。崑崙決年均舉辦近30場比賽,在賽事質量和數量上,超越眾多世界同行業搏擊賽事。
這意味著她終於迎來了職業生涯第一場備受矚目的比賽。
結果不出懸念的,這位一直和體重80公斤以上男選手對練的90後姑娘贏了。贏了第一場比賽後,之後的比賽邀約自然也紛至沓來。
然後,誰都沒想到,之前一直名不見經傳的張偉麗竟然在崑崙決連贏15場,打破了他們的記錄。
在國內的比賽完虐對手之後,2018年,28歲的張偉麗終於接到UFC的邀請,赴美參賽,和世界頂級MMA選手同台競技。
可是,在辦簽證時,教練和團隊因為沒有什麼經驗,四次被拒簽,最後導致只有張偉麗一人孤身前往美國。
習慣了教練和團隊成員在身邊參謀作戰、加油鼓氣的她,在異國他鄉第一次感到孤獨。在八角籠里,一回頭看不到熟悉的面孔,聽不到熟悉的聲音,她的心態沒有平時那麼好。
然而,孤身一人奮戰的她還是擊敗了主場作戰的對手,贏得了參賽UFC後的第一場勝利。
接下來又連贏兩場,奠定了她在UFC中的地位,成功打入世界前十,排名第六。
這已經是亞洲選手想都不敢想的成績,但張偉麗顯然不願意止步於此。
她的下一步,當然是奪冠!
05
42秒,讓所有質疑我的人閉嘴
根據UFC的賽制,只有兩位選手都同意比賽之後,才能安排賽事。如果一方不同意和另一方對打,則賽事不舉行。
張偉麗和團隊本以為成為UFC第六名後,其他選手會同意和她比賽,結果沒想到,她邀請的選手都拒絕應戰。可能是因為看不上這位初出茅廬的亞洲面孔,當然也可能是害怕輸給她。
沒辦法,沒人應戰,只能等。
後來的某一天,凌晨四點多,張偉麗還在朦朦朧朧的睡覺,突然間就聽到教練蔡哥咚咚咚地敲門。開門後,這位一直陪伴在她身邊的教練興奮地說:
小胖(張偉麗小名),你知道你和誰打嗎?你跟冠軍打!你跟金腰帶打!
張偉麗當時就感到一懵。
當然,這不是因為害怕迎戰冠軍,而是壓根就沒想到排名UFC第一的衛冕冠軍安德拉德居然同意和她比賽。
而且,更重要的是,跟上任冠軍比賽,意味著——只要贏她,就能拿到那條日思夜想的金腰帶。
張偉麗興奮極了。
2019年8月31日,中國深圳,張偉麗VS安德拉德。
比賽開始之前,外國媒體和職業選手普遍不看好張偉麗,因為安德拉德以強悍兇猛聞名,甚至能夠「旱地拔蔥」,他們根本不相信這個亞洲女生能奪冠。
說實話,我看上面的那個視頻開頭,安德拉德一出場,啥都沒幹,光那兇悍的眼神就嚇到我了!
不敢直視,不愧是巴西拳王!
說實話,比賽開始前,我真為張偉麗捏了把汗。
而比賽結果卻讓所有人閉了嘴。
僅僅用了42秒,巴西拳王就被擊倒在地。
事後採訪中,張偉麗絲毫不掩飾自己在比賽中的真實感受:
大家都說她很兇猛,但在我看來力量太小了。一交手就知道,她的力量根本不夠。我在比賽之前,研究了她的所有打法,可以說無論她如何出擊,我都有辦法克制她。比賽的強度跟訓練簡直沒法比,比賽比較放鬆,訓練更辛苦。所以我一直期待著趕緊比賽。在我眼裡,她出的招就跟慢動作一樣,我在賽場上就像一個吃瓜群眾,一點都不慌。
張偉麗仿佛已經達到庖丁解牛的境界。綜合格鬥比賽明明是以快狠准為特點,而她卻認為那是慢動作。
關於綜合格鬥應有的最佳狀態,李小龍曾說:「be water,my friend」,他的後繼者張偉麗,顯然已經「be water」。
我很喜歡張偉麗這種敢於表達內心狀態的做法,只有這樣做,團隊才知道現在的她處於那一階段,現在的她下一步該如何發展。
06
目標!目標!目標
你有麼?你對其絕對饑渴麼?
張偉麗的經歷,給我最大的啟發,就兩個字:
目標!
最近我剛好在研究OKR策略,對此深有體會。所謂OKR,就是指的目標與關鍵結果策略的工作方法,這幾年從國外的谷歌、微軟風靡到國內的騰訊、阿里巴巴等,當然,OKR也被用於管理個人成長。
自媒體人張輝總結的OKR:
1、目標導向——永遠要朝目標前進
2、極致聚焦——意味著要不斷做減法
3、自我激勵——要做的事情並非源於別人的指令,而是來自於自己的意願
4、明確可衡量——所有的關鍵結果都要能夠明確可衡量
5、以我為主——具體實施人的真實感受非常重要
我發現張偉麗的奪冠之路,完全就是OKR的一個教科書式實踐:
01 絕對的目標導向:
張偉麗一個人單打獨鬥時,就著了魔似的想拿金腰帶。組建團隊之後,整個團隊傾盡了所有力量和資源,集結了所有陪練和她對打,就是為了讓她拿冠軍。
有一次訓練時,她把教練的眼角踢開了,頓時血流不止,她要停下來,可教練不許,命令她一定要踢完。她含著淚做完了練習,而結束時,教練已經滿臉是血。
對此,張偉麗十分感慨的說:「當大家為了同一個目標去奮鬥的時候,你有什麼不去做的理由?」
02 極致聚焦,要事第一: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中提過一個觀點:要事第一。
OKR中,極致聚焦和要事第一有異曲同工之妙:每個人的精力有限,要只做最有可能達成目標的事情,而那些對實現目標意義不大的事情,砍下即可,不要留戀。
張偉麗為了實現奪得UFC冠軍的目標,鼓足勇氣放棄了業績不錯的工作,因為她知道,這份工作對於奪冠幾乎沒有任何幫助,反而會消耗她的能量與競技狀態。
03 自我激勵,熱愛是原動力:
能不能達到自我激勵,其實是看是否足夠熱愛。
當你真的真的真的想完成一件事時,你不會去計較得失,也不會整天瞎想「如果失敗了會怎麼辦」。
張偉麗對綜合格鬥的熱愛不必多說,她的自我激勵倒是很值得借鑑。
在任何採訪中,在任何比賽前,她都信心十足的表示:「我從未想過我會輸,因為我付出的實在太多了。」
我從未想過我會輸,這句話太牛了。如果每個人在被生活欺騙時都能想想這句話,估計在追求實現目標的路上,可以少很多痛苦。
04 明確可衡量,要有真實反饋:
OKR的一個重點是關鍵可衡量。意思是,你付出的每一份努力,都要有一個具體詳細的反饋。
身為運動員的張偉麗自然不會缺少這一點。
日復一日的訓練都會錄視頻,每一場練習結束後就會復盤總結,爭取下一次做得更好。更不用說每一場比賽都是一個可衡量的「關鍵結果」,和對手的每一次交鋒都可以詳盡分析與研究。
張偉麗能在崑崙決連贏15場比賽,在UFC連贏4場直至問鼎冠軍,當然離不開這些明確可衡量的「關鍵結果」。
05 以我為主,尊重目標執行者的感受:
OKR非常強調個人的真實感受。如果一個目標讓具體實施人感到負重前行,那肯定很難按照原計劃完成目標。
張偉麗是奪冠之路上的具體實施人,她的團隊就非常重視她的感受。這一點從她在賽後的採訪就能看出來。如果團隊壓制她的想法和表達,那她在面對大眾媒體時,不可能如此「直抒胸臆」、想什麼就說什麼。
當然,光有團隊重視還不夠,張偉麗自己也非常重視自我感受。她最喜歡的一句話就是上文中提到的「be water,my friend」,這個「water」,其實就是對自我的感受。
不要為了實現目標而犧牲自我感受,如果你這樣做了,會發現目標沒能實現,卻把自己給犧牲了。
一個人或一個團隊做成一件事,外人往往只看到他們取得的牛逼成就,但很研究他們怎麼走。張偉麗和她的團隊不僅專業水準高,更重要的是他們目標感超乎一般的強,而且還能在實現目標的路上不走所謂的捷徑、歪路和彎路,實屬難得。衷心祝願這個偉大的團隊越走越遠,越走越好。
最後,我想我們都應該問自己一個問題:
你有你的目標麼?你對其絕對饑渴麼?
一個人的成功,當然離不開他的天賦、熱愛、付出,團隊的協作、支持、專業,以及機遇。但至關重要的絕對不能忽視的一定是:
這個人是否有對目標的絕對饑渴!
如果沒有這一條,其它的都是扯淡。
本文來源:公眾號 @粥左羅,作者尹曉靜。
TO BE, TO UP,這裡是50萬年輕人的成長充電站。運營者粥左羅,90後,畢業四年從服裝店員做到成功創業,從月薪2300到月入20萬,堅信成長即財富,只寫最接地氣的成長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