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傳播,為什麼還建議開窗通風?醫生這樣說

2020-02-11     醫線天

隨著最近一段時間新型冠狀病毒的發展,大家對於新型冠狀病毒的認識也更近了一步,之前沒有搞清楚的問題也日漸明確。2月8日,上海疫情工作會議上,相關專家明確表示:對於新冠狀肺炎的傳播途徑,之前一直尚未明確的「氣溶膠傳播」,現在可以確定。

對於氣溶膠傳播這種新名詞,如果不是專業人士,相信大家聽都沒有聽說過。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這個新的傳播途徑。

所謂的「氣溶膠」傳播到底是什麼?

想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知道氣溶膠是什麼東東?

氣溶膠,通俗易懂的來講就是懸浮在空氣中的固體或液體微小顆粒,這種顆粒的直徑在0.001-100微米之間。為了讓大家更直觀的感受到這種顆粒的大小,舉個例子:我們一根頭髮直徑是60-80微米,也就是說較大的氣溶膠直徑也就是一根頭髮的粗細。

氣溶膠在空氣中有什麼特點?

因為氣溶膠顆粒較小,可以較長時間的懸浮在空氣中,重力小也很難下沉。所以如果通風不好,在密閉的環境中,如果有病毒氣溶膠的存在,會存留較長時間。

氣溶膠傳播為什麼比較可怕呢?

根據氣溶膠的特點,我們會發現氣溶膠傳播範圍更大,更難預測傳播面積,預防難度也更艱巨。17年前的SARS病毒,香港一個住宅區短時間內三百多人感染,導致三四十人的死亡,後來調查研究正是通過氣溶膠這一傳播途徑擴散的,而且住在中高層的住戶感染風險比底層住戶更高。

既然氣溶膠已經確定,那麼開窗通風會不會增加風險?

雖然說病毒顆粒會形成氣溶膠,如果是一個密閉不通風的空間,比如電梯間,空氣不流通,這樣病毒顆粒空氣中濃度會比較高,人來人往進入,會有較高的感染風險。

但是如果通風較好,空氣流通的話含有病毒顆粒的氣溶膠會被吹散,進入空氣中會被稀釋到濃度非常低的程度,這樣傳播風險會大大降低。

此外,除了湖北意外,其他省份其實病人量不大,這樣排毒量也不會大,空氣中的含有病毒的氣溶膠濃度也比較稀,因此氣溶膠這一傳播風險也會比較低。

明確了氣溶膠傳播,外出買菜,氣溶膠病毒在衣服和菜上能存活多久?

其實病毒的存活也沒有想像中可怕,在外界中,病毒能存活的時間大概是幾分鐘,長一點的幾個小時。一般來說越光滑的物品,病毒越容易存活。而在毛織品這種物品上存活的時間會比較短。

之前說了空氣中病毒顆粒通過稀釋後濃度很低,直接污染蔬菜、水果、肉類的機率是很低的,如果不放心,可以把買回家的蔬菜、水果、肉進行流水沖洗。

面對氣溶膠傳播,我們該怎麼辦?

1、 首先要做的還是多開窗,多通風,讓室內空氣清新。

2、 在家裡做好桌椅、門把手、衛生間的日常消毒,消毒劑可以選用75%的酒精,或者含氯的消毒液。

3、 在室外儘量減少與他人的接觸,保持一定的距離,避免握手和交談。

4、 注意手衛生,無論如何不要用手揉眼睛,抹鼻子等。外出回家後要進行較為全面的消毒殺菌。

5、 減少到空氣流通不好的地方,比如低層住戶可以選擇樓梯步行而非坐電梯上下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_L34OnAB3uTiws8KKeH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