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兒子才願意攀「娃娃親」,生女兒的家庭,才懂20年後的憂慮

2020-01-05   蔓德育兒

"胖哥家孩子出生了!"

"男孩還是女孩?"

"女孩!"

"那趕緊去搶個先機,走走走今天就去醫院看看。"

現在家長之間都愛開一種玩笑,就是幫自己的孩子搶一個"娃娃親"。特別是現在身邊男孩女孩比例特別不平衡的情況下,生的男孩都快能組一個足球隊了,難得有一兩個女孩出生,自然是會變得熱鬧非凡。

左一句"婆婆來看你啦",右一句"我媳婦兒真可愛"。這樣的話當然並不是真的要像舊社會一樣定親,而只是朋友間的玩笑話,中年人活絡氣氛的談資,用來拉深一些已經因為忙碌的工作而漸行漸遠的關係。

但是就算是玩笑話,男孩家長和女孩家長的心態卻不一樣。

男孩家長更熱衷參與,態度上積極很多,甭管以後孩子們有沒有緣分,現在給他們創造接觸玩耍的機會也挺好;

女孩家長卻多半不回應,只留下一個尷尬而又不失禮貌的微笑。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生了女兒以後,心瞬間就會變得柔軟起來,一想到以後要嫁作他人,連這種朋友的玩笑話也不想接了。

有一位二胎媽媽直言,生了女兒後就很害怕這樣的玩笑。曾經只有一個兒子的時候,也是跟著大家湊熱鬧,追著人家女孩媽媽排隊定"娃娃親",沒想到生了女兒,人還在醫院裡呢,心境一下子就轉變過來了,立刻代入女孩媽媽的角色。現在才能體會,為什麼當時那個生了女兒的好朋友,從來沒有回應過。

生男生女心態確實不一樣

01 準備的玩具不同

生了男孩的家長,不知不覺就會給孩子買很多工程車、飛機、槍、球等玩具,也喜歡說"男孩就喜歡車""還是男孩喜歡玩球"之類的。

但是真的是因為男孩基因不同,導致他們確實比女孩更喜歡玩汽車跟球嗎?實際上汽車、球等玩具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會轉,對1歲多的寶寶吸引力非常大,無論男孩女孩都會對這種簡單的規律著迷。

但是因為社會環境的影響,家長的心態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認為男孩喜歡車就多買車,認為女孩喜歡娃娃就總買娃娃。久而久之,孩子喜歡什麼玩具,似乎就打上了"性別標籤"。

02 陪玩的方式不同

男孩的家長中覺得男孩精力無限,所以跟孩子玩的方式就是打球、騎車等,傾向於室外活動,希望消耗男孩的精力。

女孩家長更多選擇在室內,例如和媽媽逛街、在家玩玩具、做手工等。

我記得小時候,男孩子們聚在一起玩拍洋畫、打彈珠,女孩則是玩過家家、跳皮筋,男孩女孩的遊戲種類仿佛確實有著巨大的鴻溝。因此家長陪孩子玩的方式也會受到這些想法的影響。

03 對未來期望不同

男孩家長會鼓勵男孩往外拼搏,希望能在事業上成功,對婚姻也抱有更開放的態度,只要孩子喜歡就好。

女孩家長則不同,會更加擔心女兒"吃虧",不希望女兒隨便跟一個不負責任的男人,總想著替她把好關。相反在事業上,覺得只要能養活自己就好,希望孩子能輕鬆舒坦的度過一生,這就是女孩家長最大的夢想。

傳統觀念里,男女結婚一"娶"一"嫁"兩個字就顯示了區別。在過去,女孩結婚後大部分情況下,都會依附男孩。女孩也更側重於家庭生活。

所以在孩子結婚以後,男孩父母是認為家裡多了一口人,心態上沒有多大變化;而女孩父母就覺得孩子要脫離自己,另外成立家庭了,心態上難以接受。

20年後,女兒長得亭亭玉立,父母卻擔心女孩在婚姻中處於弱勢,所以生女兒的時候,一邊欣喜,一邊帶著一些憂慮。

正是這個原因,所以讓許多女孩媽媽覺得定"娃娃親"的玩笑話,也變得有一點點"刺耳"。在她們看來,女兒是心中最柔軟的地方,想要一直守護,不想她被別人辜負,不想她承受自己感受過的生子之痛,不想她受到一點傷害。雖然二十多年後,女兒總有一天會真的出嫁,但絕不是現在。

只有在生了孩子之後,父母才能感受到油然而生的責任感;只有在真正生了女兒之後,才能更加體會這種不舍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