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奉化區江口街道東南部,離奉化城區7公里左右,縣江穿村而過,上有始建於北宋的廣濟橋,舊時是奉化的水陸交通要道同,宋寶慶年間(公元1225),南渡便設驛站,自宋景德三年(公元1006)至清末屬長壽鄉,原為南浦鄉人民政府駐地,1992年5月,撤銷南浦鄉,併入江口鎮(街道),2004年8月由上街、下街、蔣家、璡琳四村合併組成南渡村行政村,村中的古蹟有:廣濟橋、南渡老街、璡琳祖廟、通濟橋、路(郵)亭、碑、跨浦橋碑等。
廣濟橋
廣濟橋為略呈弧形的四孔廊屋式橋樑,木石結構,東西向,橋墩每縫用石柱六根,上下做榫,用鎖石穿牢
寧波十大古橋--廣濟橋
1989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鎖石上承木樑,樑上鋪木板作橋面,上建廊屋二十二楹,中間跨空五架梁。引橋兩旁有小屋十二間,內有建橋碑記、禁約碑、舍茶碑等五塊石碑。
廣濟橋
茶室
消防房
現第三墩北首第三柱上仍清晰可見「至元廿三年歲在丙戍四月廿九日乙丑甲時重建」的題刻。
「至元廿三年歲在丙戍四月廿九日乙丑甲時重建」
城居沈森辛酉本命三月廾二日未時與家·······。
璡琳祖廟,塑馬公神像以祀念。
在延祐六年(1319)到任奉化知州的馬稱德,發動民眾在南渡村四周大建水利設施,後南渡百姓建璡琳祖廟以祀念,在南渡周邊受益的自然村也相繼造起了紀念馬公的5座廟宇。
跨浦橋碑,可惜,好好的橋碑至今還在當作洗衣板用。
南渡老街
南渡老街
通濟橋,始建年代跟廣濟橋差不多。
於1919年,由鄉里人何紹裕、何紹定兄弟倆在上海開設的營造公司重建。
東面橋額是奉化末代進士竺麟祥(溪口董村人)書寫,西面橋額由奉化著名書法家方舟汝書寫。
通濟橋亭
通濟橋的二通碑,一通是重建碑記,另一通是助名碑。
通濟橋亭柱上一共刻有六副對聯。
「抵制仇貨堅持到底,有志國民切齒牢記。」
「通寧紹達台溫必由是路,濟行人養汗馬最善此亭。」
「作客歸家久留不取,經商到此少住為佳。」
「萍水相逢切莫暢譚實話,家鄉雖遠不妨少住行蹤。」
「近水遠山皆堪娛目,清風明月亦足陶情。」
「來路已多坐坐再去,前程尚遠緩緩而行。」
敬助人
何氏宗祠
村中老宅
村中老宅--南房
南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