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艾」同行22年,王克榮成了愛滋病患者心中的「知心大姐」

2019-09-24     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

(原標題:《王克榮:患者貼心人》)

「我的手機中有很多愛滋病患者的電話號碼,從最初的幾個、幾十個,到現在的上千個……」王克榮每天24小時為愛滋病患者開機,就怕患者有急事,因為她知道,每一次安撫、每一個諮詢都有可能挽救一位患者的生命。王克榮被許多愛滋病患者當作貼心人。除工作時間外,王克榮經常通過信息回答患者的問題,安撫他們的情緒。

作為工作在愛滋病防治一線的醫護人員,北京地壇醫院紅絲帶之家辦公室主任、副主任護師王克榮,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發揚「人道、博愛、奉獻」的崇高精神,滿足人們的健康生活需要。

為患者24小時開機

1984年,王克榮從北京護士學校畢業,被分配到北京地壇醫院工作。1997年,王克榮所在病房開始收治愛滋病患者。「進入病房時,就會用帽子、口罩、隔離衣『武裝』自己」,回想起剛工作的情形,王克榮坦言自己「很緊張」,「曾經有一位愛滋病患者突發癲癇,咬破了自己的舌頭,滿嘴是血被送到了醫院。搶救時,就在我給患者塞牙墊的瞬間,患者癲癇再次發作,一下子咬住了我的手,當時感覺到鑽心的痛,雙層手套也被咬破了,上面全是血。」

處理好患者後,王克榮立即到洗手池進行沖洗,發現手指上雖然有兩個深深的牙印,但沒有破皮。她消了消毒,繼續投身到搶救工作中。

愛滋病患者所承受的社會歧視比較嚴重,患者本身容易反覆機會性感染,「隨著病情越來越重,我們只有對症治療和護理,儘可能幫助他們走完最後的人生旅程。」

與「艾」同行22年,諮詢的、求助的、感謝的,打開王克榮的微信,微信好友中愛滋病患者占到一半以上。她的手機從來都是24小時開機,在患者眼中,她是時時在崗的「求救熱線」。她說,「這麼多年,我一直不敢更換號碼,就怕患者找不到我。」因此,她也成為了許多愛滋病患者的「知心大姐」。

與此同時,王克榮不忘在專業領域探索、研究。2002年,王克榮利用在英國學習的機會,了解了英國相對成熟的愛滋病門診護理基礎。回國後,她創建了我國愛滋病患者門診護理模式,強調生理支持監測—心理情感支持—社區關懷管理的護理模式。強調護士在承擔治療任務的同時,還承擔起教育者、管理者、諮詢者、培訓者的職責,成為密切聯繫醫師、藥師、心理諮詢師和社會志願者的核心,這種護理模式大大提高了愛滋病患者的生存質量。由她撰寫的愛滋病護理常規、提倡雙人采血法等論述,也成為我國早期愛滋病護理的規章制度。

除了對愛滋病患者進行日常的護理與照顧,王克榮努力走進他們的內心,進行情感的交流,改變愛滋病患者自卑、封閉的現狀,減輕愛滋病患者的心理壓力。一次次的郊遊、座談會、聚餐,王克榮真誠地和患者相互交流,「王姐」的稱呼也越叫越響了。

在這個過程中,王克榮發現,愛滋病患者在身體遭受痛苦的同時,還面臨著精神上的痛苦,僅在病房裡關心愛滋病患者是不夠的,他們在走出醫院後,心理上以及融入社會生活等方方面面都需要幫助。

生命的意義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是希望。王克榮說,真正和他們接觸,就不會只把他們看成一位愛滋病患者,他們是完整的人,有自己的希望和不舍。

2005年1月,北京紅絲帶之家成立了,王克榮是當之無愧的「家長」。2010年3月,愛滋病患者小夏因一場車禍造成了股骨粉碎性骨折。小夏第一時間撥通了「王姐」的手機。王克榮仔細詢問了病情,經初步護理評估後,馬上與醫院聯繫。醫院緊急成立專家救治小組,為小夏實施了手術。出院前一天,小夏對王克榮說:「等我的腿完全康復後,我要成為一名志願者,去幫助更多的人。」醫者仁心,王克榮用愛打動了越來越多和小夏一樣的人。

自成立以來,北京紅絲帶之家志願者團隊的志願者累計已超過20000人,常駐志願者達300餘人,一些愛滋病感染者或患者也成為志願者。「有許多我們幫助過的患者也加入到志願者的行列,包括之前提到的那位癲癇發作的患者。」王克榮介紹。

「所有志願者都是經過專業培訓的,他們是愛滋病患者的陪伴者、支持者、教育者,也是管理者。」王克榮告訴記者,現在紅絲帶之家團隊已經非常成熟,可以為患者提供支持和幫助。

近年來,王克榮的一項重要工作是積極在全國推廣國外先進的愛滋病個案管理經驗——專職人員作為個案管理師,可為新確診愛滋病病毒陽性的感染者或患者進行為期3個月的治療前諮詢和準備、服藥、依從性教育,然後轉入紅絲帶之家,進行長期管理。過去,愛滋病患者確診後要去疾控部門申請審批,再回到醫院治療,這個過程往往要花費一個半月時間。實現個案管理後,最快只要6天左右。

與「艾」同行,王克榮也收穫了諸多榮譽,她成為中國第一位榮獲「貝利·馬丁獎」的護士,捧回過南丁格爾獎章,獲得過「全國先進工作者」「北京先進工作者」等稱號。她常說起一句話:我是全國400多萬護士的一分子。每年,她和同事們一起到學校、社區普及愛滋病防治知識,受益人數高達50000餘人,她的足跡遍及中國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培訓愛滋病基層護理人員萬餘人……她用愛點燃更多人對生命的希望。

( 《民生周刊》記者 暢婉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_AP7Y20BJleJMoPMtkH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