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年味記憶:今天是小年,膠東民間有「祭灶」的習俗

2020-01-17     膠東故事會

(編者按:本文仍是「膠東年味記憶」話題系列,今天是臘月二十三,農曆的小年,在這一天,膠東民間有「祭灶」的習俗,這個習俗到底有何講究,下面請聽棲霞民俗專家隋建國的講述。)

以下是正文——

今天臘月二十三,是農曆的小年,這一天在棲霞、招遠、萊陽交界處,鄉村人仍然延續著傳統民俗,小年祭灶就是其一。

過年(春節)可分為忙年、過年、拜年三部分,具體是從臘八拉開過年序幕,開始忙年。舊時候的學堂有「過了冬松一松,過了臘八不怕了」的順口溜。就是說每年待過了冬臨近過年,先生對學生就管教鬆了。過了臘八學堂就放假了,學生自由了,不怕先生管教了。昔日在外打工扛活的夥計一般過了臘八就同東家結帳回家操辦過年事宜。

過年可以說是從臘八、小年、大年、十五到二月二為全過程,自此,新的一年開始了。民間有這樣的話,好多事都是有「待過了年再說吧」,即一切事宜從過了十五或二月二開始,就是新的一年開始了。

以上每一天,都有特定的規矩;小年臘月二十三日,就是祭灶。

傳說灶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以來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護和監察一家。到了臘月二十三日灶王爺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彙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送灶神的儀式稱為「送灶」或「辭灶」。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彙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因此,對一家人來說,灶王爺的彙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係。

送灶,多在黃昏入夜之時舉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擺上桌子,向設在灶壁的灶王爺敬香,並供上用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後將竹篾紮成的紙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飴糖供奉灶王爺,是讓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還將糖塗在灶王爺嘴的四周,邊塗邊說:「好話多說,不好話別說。」這是用糖塞住灶王爺的嘴,讓他別說壞話。

膠東棲霞招遠萊陽一帶,上午家家清掃衛生,稱「打掃灰」,迎接新年。晚上是將新請(買)的灶王爺——上方騎馬的灶王爺,剪下謹慎的放在面羅內存放,在及祭奠時同舊的灶王爺一起焚燒送其上天。

待到大年初一早晨,喜迎灶王爺下界帶福音。灶王爺的對聯為:二十三日上天去,初一五更宋福來。上天言好事,下界帶福音。橫批為:一家之主。

小年晚上家家丟餶飵(餃子),擺供品燒紙上香燃放鞭炮祭天祭祖祭灶,以祭灶為主。

大年初一早日出前「丟餶飵」燃放鞭炮祭奠灶王爺,迎接灶王爺從天庭帶來福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_ABItG8BUQOea5Owib8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