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抉擇相互守護

2020-03-29     中國縣域經濟報

本報訊(記者 黃長秋 通訊員 薛驊淳)2月10日,武漢封城第18天,武漢首批方艙醫院啟用第5天,全國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42638例,當日新增2478例。這天是護士林紅提交援鄂請戰書的日子。

幾日前,院裡下發了第三批援鄂醫護召集令,她沒敢告訴父母,只是悄悄地跟丈夫商議了一下。「你身體行嗎?」丈夫看起來有些猶豫。林紅身體不是很好,早些年兩次胃出血,靠著輸血才扛了下來。去年又因腸息肉做了手術,剛恢復。林紅有幾位至交,曾與她一同以醫護人員的身份宣誓入職。「為醫療事業獻身,去最需要我們的地方。」錚錚誓言猶在耳,如今,好友們紛紛在援藏、援疆的道路上奮戰了三五載。林紅想,這一次,千難萬難,她都要去。這一次的征途中,就此多了一名來自漳州市中醫院婦科工作的資深護師,一名6年級孩子的母親,而那個雖記掛著她的身體,最終卻又默默支持她決定的丈夫,是來自漳州供電公司網際網路辦公室的徐永進。

2月15日凌晨1點,睡夢中的妻子接到了組織的緊急召喚——天亮就出發。同樣被鈴聲驚醒的徐永進沒多說話,只是一同起床,幫妻子收拾行囊。他查過了天氣,2月的湖北還有些寒,他塞了一件又一件厚厚的衣裳,把一腔囑託也塞進這鼓鼓囊囊的行李箱。他明明還有很多事要做很多話要說,最終卻只在朋友圈發了單薄的三個字「出發了。」直面離別的一刻,兒子哭得撕心裂肺,他卻看著妻子溫柔地笑了笑。「照顧好自己,家裡你放心,有我。」在妻子援鄂之前,作為民生保障電力企業的一員,2月3日以來,徐永進就已經進入彈性上班狀態——為了保障群眾基本生活需求,這是絕大多數民生保障企業的「常規」春節假狀態。抗疫戰爭打響之後,他更是以居家遠程辦公的形式加起了夜班和周末班。過去當他為百姓光明而堅守崗位時,妻子也只是默默幫他備好夜宵泡好茶。這一次,輪到他支持她的抉擇。

林紅此行支援的是武漢光谷科技會展中心方艙醫院,是武漢市最大的方艙醫院之一,共設有850個床位,投入醫護人員480名。方艙醫院裡重症少,但患者多,醫護人員有限的情況下,往往需要一名醫護人員護理多個病人。從早上上班到晚上下班,醫護人員都需要穿著厚重且不透氣的防護服奔忙。因為穿脫困難且要避免污染,醫護人員不敢吃不敢喝,防護用具在皮膚上摩擦出紅印、勒痕、水泡。最痛苦的是防護服里氧氣不足,笨重的手腳動起來還需要消耗更多的體能,一天下來,全身透濕,頭暈眼花,精疲力竭,甚至路都走不直。

高負荷之下他們吃不下飯,睡不好覺,疲倦感指數倍翻升,日復一日不知盡頭。每次上班前,醫護們都要努力給自己加油,才有勇氣推開那一扇門,再用盡所有的能量,積極地對待每一個病人。

「他們比我們更低落,更煎熬。我們不但要照顧他們的身體,也要照顧好他們的心情。」

每一天竭盡全力之後,和家人寶貴的視頻通話時間就是醫護人員最有效的「充電」。林紅也習慣於在下班向領隊彙報數據後,匆匆趕回宿舍和丈夫開一小會視頻。「兒子睡了嗎?」林紅下班已經很晚了,多數時間孩子已經睡了,但她總也忍不住再問一句,仿佛還能為孩子再掖一掖被角。「睡了。」徐永進一邊答話,一邊仔仔細細地看著妻子。很多時候距離總是催生期待,期待落地又帶來無限的滿足。臨行前妻子為方便工作剪去了多年的長髮,儘管造型陌生面容憔悴,徐永進還是覺得她好看。徐永進的崗位正遇著忙時,「e戰役:系統的前期測試和推廣,信息專業十四五規劃調研工作,疫期信息網絡安全保障……樁樁件件都離不開他,加的班比之前翻了何止一番。而孩子停課在家,家裡的瑣碎事務比起平日只多不少,每天他要專程抽出時間來幫孩子安排遠程上課、跟進作業繳交情況和輔導課程,更別說常規的做飯洗碗打掃洗曬衣物。除了這些,他還惦記著和妻子視頻時給她鼓鼓勁,幫她緩解一下心理壓力。要處理的事情又多又雜,他從沒覺得一天24小時的時間如此捉襟見肘。但他想,妻子在如斯危險的境地中拼搏,又如何能讓她再為家裡操心。不過再少睡一些,不過再多努力一點。

3月18日,全國新增確診病例34例,均為境外輸入。湖北新增確診病例清零。這一天,林紅隨首批凱旋的福建醫療隊返回福建,他們都為這一年遲來的春天而奮戰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_6kDJ3EBiuFnsJQVM740.html